SSH原理與運用

遠程登錄

一、什麼是SSH?
簡單說,SSH是一種網絡協議,用於計算機之間的加密登錄。

如果一個用戶從本地計算機,使用SSH協議登錄另一臺遠程計算機,我們就可以認爲,這種登錄是安全的,即使被中途截獲,密碼也不會泄露。

最早的時候,互聯網通信都是明文通信,一旦被截獲,內容就暴露無疑。1995年,芬蘭學者Tatu Ylonen設計了SSH協議,將登錄信息全部加密,成爲互聯網安全的一個基本解決方案,迅速在全世界獲得推廣,目前已經成爲Linux系統的標準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SSH只是一種協議,存在多種實現,既有商業實現,也有開源實現。本文針對的實現是OpenSSH,它是自由軟件,應用非常廣泛。

此外,本文只討論SSH在Linux Shell中的用法。如果要在Windows系統中使用SSH,會用到另一種軟件PuTTY,這需要另文介紹。

二、最基本的用法
SSH主要用於遠程登錄。假定你要以用戶名user,登錄遠程主機host,只要一條簡單命令就可以了。

 $ ssh user@host

如果本地用戶名與遠程用戶名一致,登錄時可以省略用戶名。

 $ ssh host

SSH的默認端口是22,也就是說,你的登錄請求會送進遠程主機的22端口。使用p參數,可以修改這個端口。

 $ ssh -p 2222 user@host

上面這條命令表示,ssh直接連接遠程主機的2222端口。

三、中間人攻擊
SSH之所以能夠保證安全,原因在於它採用了公鑰加密。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1)遠程主機收到用戶的登錄請求,把自己的公鑰發給用戶。(2)用戶使用這個公鑰,將登錄密碼加密後,發送回來。(3)遠程主機用自己的私鑰,解密登錄密碼,如果密碼正確,就同意用戶登錄。

這個過程本身是安全的,但是實施的時候存在一個風險:如果有人截獲了登錄請求,然後冒充遠程主機,將僞造的公鑰發給用戶,那麼用戶很難辨別真僞。因爲不像https協議,SSH協議的公鑰是沒有證書中心(CA)公證的,也就是說,都是自己簽發的。

可以設想,如果攻擊者插在用戶與遠程主機之間(比如在公共的wifi區域),用僞造的公鑰,獲取用戶的登錄密碼。再用這個密碼登錄遠程主機,那麼SSH的安全機制就蕩然無存了。這種風險就是著名的”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

SSH協議是如何應對的呢?

四、口令登錄
如果你是第一次登錄對方主機,系統會出現下面的提示:

$ ssh user@host  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host (12.18.429.21)’ can’t be established.   
RSA key fingerprint is 98:2e:d7:e0:de:9f:ac:67:28:c2:42:2d:37:16:58:4d.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這段話的意思是,無法確認host主機的真實性,只知道它的公鑰指紋,問你還想繼續連接嗎?

所謂”公鑰指紋”,是指公鑰長度較長(這裏採用RSA算法,長達1024位),很難比對,所以對其進行MD5計算,將它變成一個128位的指紋。上例中是98:2e:d7:e0:de:9f:ac:67:28:c2:42:2d:37:16:58:4d,再進行比較,就容易。

很自然的一個問題就是,用戶怎麼知道遠程主機的公鑰指紋應該是多少?回答是沒有好辦法,遠程主機必須在自己的網站上貼出公鑰指紋,以便用戶自行覈對。

假定經過風險衡量以後,用戶決定接受這個遠程主機的公鑰。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yes

系統會出現一句提示,表示host主機已經得到認可。

Warning: Permanently added ‘host,12.18.429.21’ (RSA) to the list of
known hosts.

然後,會要求輸入密碼。

Password: (enter password)

如果密碼正確,就可以登錄了。

當遠程主機的公鑰被接受以後,它就會被保存在文件$HOME/.ssh/known_hosts之中。下次再連接這臺主機,系統就會認出它的公鑰已經保存在本地了,從而跳過警告部分,直接提示輸入密碼。

每個SSH用戶都有自己的known_hosts文件,此外系統也有一個這樣的文件,通常是/etc/ssh/ssh_known_hosts,保存一些對所有用戶都可信賴的遠程主機的公鑰。

五、公鑰登錄
使用密碼登錄,每次都必須輸入密碼,非常麻煩。好在SSH還提供了公鑰登錄,可以省去輸入密碼的步驟。

所謂”公鑰登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戶將自己的公鑰儲存在遠程主機上。登錄的時候,遠程主機會向用戶發送一段隨機字符串,用戶用自己的私鑰加密後,再發回來。遠程主機用事先儲存的公鑰進行解密,如果成功,就證明用戶是可信的,直接允許登錄shell,不再要求密碼。

這種方法要求用戶必須提供自己的公鑰。如果沒有現成的,可以直接用ssh-keygen生成一個:

$ ssh-keygen

運行上面的命令以後,系統會出現一系列提示,可以一路回車。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要不要對私鑰設置口令(passphrase),如果擔心私鑰的安全,這裏可以設置一個。

運行結束以後,在$HOME/.ssh/目錄下,會新生成兩個文件:id_rsa.pub和id_rsa。前者是你的公鑰,後者是你的私鑰。

這時再輸入下面的命令,將公鑰傳送到遠程主機host上面:

$ ssh-copy-id user@host

好了,從此你再登錄,就不需要輸入密碼了。

如果還是不行,就打開遠程主機的/etc/ssh/sshd_config這個文件,檢查下面幾行前面”#”註釋是否取掉。

RSAAuthentication yes   
PubkeyAuthentication yes   
AuthorizedKeysFile .ssh/authorized_keys

然後,重啓遠程主機的ssh服務。

// ubuntu系統   
service ssh restart   
// debian系統  
/etc/init.d/ssh restart

六、authorized_keys文件
遠程主機將用戶的公鑰,保存在登錄後的用戶主目錄的$HOME/.ssh/authorized_keys文件中。公鑰就是一段字符串,只要把它追加在authorized_keys文件的末尾就行了。

這裏不使用上面的ssh-copy-id命令,改用下面的命令,解釋公鑰的保存過程:

$ ssh user@host ‘mkdir -p .ssh && cat >> .ssh/authorized_keys’ < ~/.ssh/id_rsa.pub

這條命令由多個語句組成,依次分解開來看:
1. ssh user@host,表示登錄遠程主機;
2. 單引號中的mkdir .ssh && cat >> .ssh/authorized_keys,表示登錄後在遠程shell上執行的命令:
3. mkdir -p .ssh的作用是,如果用戶主目錄中的.ssh目錄不存在,就創建一個;
4. cat >> .ssh/authorized_keys’< ~/.ssh/id_rsa.pub的作用是,將本地的公鑰文件~/.ssh/id_rsa.pub,重定向追加到遠程文件authorized_keys的末尾。

寫入authorized_keys文件後,公鑰登錄的設置就完成了。

遠程操作與端口轉發

七、遠程操作
SSH不僅可以用於遠程主機登錄,還可以直接在遠程主機上執行操作。
上一節的操作,就是一個例子:

 $ ssh user@host ‘mkdir -p .ssh && cat >> .ssh/authorized_keys’ <~/.ssh/id_rsa.pub

單引號中間的部分,表示在遠程主機上執行的操作;後面的輸入重定向,表示數據通過SSH傳向遠程主機。

這就是說,SSH可以在用戶和遠程主機之間,建立命令和數據的傳輸通道,因此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SSH來完成。

下面看幾個例子。
【例1】
將HOME/src/目錄下面的所有文件,複製到遠程主機的HOME/src/目錄。

$ cd && tar czv src | ssh user@host ‘tar xz’

【例2】
將遠程主機$HOME/src/目錄下面的所有文件,複製到用戶的當前目錄。

$ ssh user@host ‘tar cz src’ | tar xzv

【例3】
查看遠程主機是否運行進程httpd。

$ ssh user@host ‘ps ax | grep [h]ttpd’

八、綁定本地端口
既然SSH可以傳送數據,那麼我們可以讓那些不加密的網絡連接,全部改走SSH連接,從而提高安全性。

假定我們要讓8080端口的數據,都通過SSH傳向遠程主機,命令就這樣寫:

$ ssh -D 8080 user@host

SSH會建立一個socket,去監聽本地的8080端口。一旦有數據傳向那個端口,就自動把它轉移到SSH連接上面,發往遠程主機。可以想象,如果8080端口原來是一個不加密端口,現在將變成一個加密端口。

九、本地端口轉發
有時,綁定本地端口還不夠,還必須指定數據傳送的目標主機,從而形成點對點的”端口轉發”。爲了區別後文的”遠程端口轉發”,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爲”本地端口轉發”(Local forwarding)。

假定host1是本地主機,host2是遠程主機。由於種種原因,這兩臺主機之間無法連通。但是,另外還有一臺host3,可以同時連通前面兩臺主機。因此,很自然的想法就是,通過host3,將host1連上host2。

我們在host1執行下面的命令:

$ ssh -L 2121:host2:21 host3

命令中的L參數一共接受三個值,分別是”本地端口:目標主機:目標主機端口”,它們之間用冒號分隔。這條命令的意思,就是指定SSH綁定本地端口2121,然後指定host3將所有的數據,轉發到目標主機host2的21端口(假定host2運行FTP,默認端口爲21)。

這樣一來,我們只要連接host1的2121端口,就等於連上了host2的21端口。

$ ftp localhost:2121

“本地端口轉發”使得host1和host3之間彷彿形成一個數據傳輸的祕密隧道,因此又被稱爲”SSH隧道”。

下面是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

$ ssh -L 5900:localhost:5900 host3

它表示將本機的5900端口綁定host3的5900端口(這裏的localhost指的是host3,因爲目標主機是相對host3而言的)。

另一個例子是通過host3的端口轉發,ssh登錄host2。

$ ssh -L 9001:host2:22 host3

這時,只要ssh登錄本機的9001端口,就相當於登錄host2了。

$ ssh -p 9001 localhost

上面的-p參數表示指定登錄端口。

十、遠程端口轉發
既然”本地端口轉發”是指綁定本地端口的轉發,那麼”遠程端口轉發”(remote forwarding)當然是指綁定遠程端口的轉發。

還是接着看上面那個例子,host1與host2之間無法連通,必須藉助host3轉發。但是,特殊情況出現了,host3是一臺內網機器,它可以連接外網的host1,但是反過來就不行,外網的host1連不上內網的host3。這時,”本地端口轉發”就不能用了,怎麼辦?

解決辦法是,既然host3可以連host1,那麼就從host3上建立與host1的SSH連接,然後在host1上使用這條連接就可以了。

我們在host3執行下面的命令:

 $ ssh -R 2121:host2:21 host1

R參數也是接受三個值,分別是”遠程主機端口:目標主機:目標主機端口”。這條命令的意思,就是讓host1監聽它自己的2121端口,然後將所有數據經由host3,轉發到host2的21端口。由於對於host3來說,host1是遠程主機,所以這種情況就被稱爲”遠程端口綁定”。

綁定之後,我們在host1就可以連接host2了:

 $ ftp localhost:2121

這裏必須指出,”遠程端口轉發”的前提條件是,host1和host3兩臺主機都有sshD和ssh客戶端。

十一、SSH的其他參數
SSH還有一些別的參數,也值得介紹。

N參數,表示只連接遠程主機,不打開遠程shell;T參數,表示不爲這個連接分配TTY。這個兩個參數可以放在一起用,代表這個SSH連接只用來傳數據,不執行遠程操作。

$ ssh -NT -D 8080 host

f參數,表示SSH連接成功後,轉入後臺運行。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在不中斷SSH連接的情況下,在本地shell中執行其他操作。

$ ssh -f -D 8080 host

要關閉這個後臺連接,就只有用kill命令去殺掉進程。

十二、參考文獻
  * SSH, The Secure Shell: The Definitive Guide: 2.4. Authentication by Cryptographic Key, O’reilly
  * SSH, The Secure Shell: The Definitive Guide: 9.2. Port Forwarding, O’reilly
  * Shebang: Tips for Remote Unix Work (SSH, screen, and VNC)
  * brihatch: SSH Host Key Protection
  * brihatch: SSH User Identities
  * IBM developerWorks: 實戰 SSH 端口轉發
  * Jianing YANG:ssh隧道技術簡介
  * WikiBooks: Internet Technologies/SSH
  * Buddhika Chamith: SSH Tunneling Explaine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