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評價彙總(轉帖自光頭老馬)

森海塞爾 


MX300: 聲音粗放,中低頻量感較足,高頻延伸不足,低頻有時顯得過於肥大,定位一般,但考慮它的價格,這樣的性能是情理之中的。 
MX400: mx500的簡化版,主要差別在於高頻細節的控制(MX400齒音多)、通透度和低頻(400低頻力度小些),和mx500差距不 大。 
MX500: 
我十分驚異於MX500也能有森記高檔耳機的趨向和聲底,比MX300聲音質感細不少,音場寬度可以,縱深不行。頻段均衡,中規中舉,無濃重染 色。低頻比SONY 
E888下潛更深,更有彈性,解析力差888一個檔次。入門級耳塞MX500是比較好的選擇,在你沒有條件聆聽真實的音樂會的情況下,可以幫助你 建立比較正確的聽音觀。 
MX400RC:400RC的低頻量比500RC多,更有力些。沒有500RC通透,500RC的高頻更好些。 RC聲音不如400,特別是低 音。 
MX500RC:高頻延伸比MX500好,但是低頻量相應做了削減,散,個人認爲不如MX400的低頻凝聚。 
MX550:中高頻解析力、音場規模相對MX500有提高,低頻也做了削減,阻抗16歐。
PX100:聲音質感粗糙,低頻肥大,有量無質,和PX200差距較大
PX200:半封閉的設計可以隔絕一些外界噪音,而且基本沒有什麼漏音。影響就是高頻延伸不如PX100,音場寬度不如100,但是聲音質感比 100細膩,人聲比100更*前,中頻厚度好,比DT231、K66更厚。低頻凝聚乾淨有力,瞬態好,下潛不算深。中低頻的小幅提升使200在某些特殊的 音樂中有點渾的感覺,沒有DT231下潛深、速度快。大型交響樂不行,音場不如DT231、K66。總體頻段比較平衡,適應音樂面較廣,沒有什麼個性,素 質尚可,其需要的推力也並非很小。 
PCX250:主動式降噪耳機,如啓動主動降噪模式幾乎可完全隔絕外界噪音,電池一般可以使用20小時以上。但啓動降噪後聲音有濃重數碼味。不開 降噪聲音水準大約是HD495的水平,但售價昂貴,專業用途更適合吧。

HD437:我覺得這個價格還是買個MX500吧,HD437相對於MX500的優點是打動不了我的,其渾濁模糊的低頻和缺乏動態延伸的高頻證明這個 HD433的簡化產品還是簡化得太多了。 
HD457:HD457的低頻比前兩者更有力,但是依然不夠清晰,聲音象蒙了一層紗,不夠通透,音場形狀不準確但定位還算紮實,寬度深度都一般, 音場不如PX200。 
457低頻的渾濁都源自森海給457配的那個綿密的海綿耳罩。把它換成小孔寬大疏鬆的海綿後,低頻改善很大,聲音會通透許多,高頻有一定的提升, 表現會接近HD497。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聲音結象質感、低頻質量、高頻延伸及力度都要好於森海的PCXXX系列,靈敏度比PC 
系列高很多。PCXXX系列的聲音形體較457模糊很多,聲音結象形體聽起來象MX500,僅僅是音場寬度大於457,麥克比 PLANTRONICS的產品效果更好。PC上,我還是推薦HD457,但是最好把耳罩改造一下。 
HD477:中高頻比較暖,低頻散,幹。 
HD497:這是現在HD4X7系列的旗艦,不要幻想PX200、DT231什麼的能夠超越HD497,HD497的高頻通透度、明亮度、中高頻 的解析力證明了497的價值。497的低頻質量還是不夠好,比較散,和高檔耳機比,497還是顯得渾濁。
HD495:這是森海真正的低端旗艦,低音速度偏慢,高音不夠亮麗,但不影響它擁有優美的音色,很柔美,寧靜而悠遠,HIFI性差但是味道做出來 了。比較適合慢速舒緩的音樂。 
HD485:高頻很亮,和HD497相仿,但細節不明顯。中頻有凹陷感,樂器壓人聲,中頻細節一般,樂器分離度還可以,音場比457寬大,低頻還 是稍嫌渾濁。 
HD465/455:聲音朦朧,渾濁,似乎437都要比他們清楚。
HD215:新推出的DJ監聽耳機。高頻略顯暗淡,卻不乏延伸。中頻和其他HD及PX系列比,沒有那麼厚重,但比較密實,渾濁不堪的中低頻在它身 上是找不到的,染色很少。解析力通透感音場都超過老款HD200,層次不錯。音樂性、人聲感染力不足,畢竟是做監聽的耳機。 
HD200:染色很少厚實的中頻即使用來學習歌唱藝術也不會錯過任何歌唱家細微的技巧,暗淡的高頻和不夠凝聚的低頻是價格的妥協。適合做人聲監 聽。 
HD202:低頻悶,解析力、平衡度、中頻不如PX200,低頻量比200多,聲音暖,隔音效果還可以,效果稍好於HD212PRO。 
HD515:515高頻有一定的提升,但高低頻延伸並不大。通透不悶,音場和DT231在伯仲之間,解析力一般,聲音肢體纖細,低頻下潛不如 DT231。 
HD555:555比515強不少,低頻略感突兀,中頻顆粒稍粗,和HD595相比,555、515的差距是明顯的,音場動態、聲音細膩的程度、 2端延伸等等。 
HD590:中端耳機的老旗艦,HD590誕生時就被籠罩在HD580和HD600的光環下。HD590就象樂海遺珠一樣很少被人提及。實際上 HD590的素質非常高,高於HD595是沒有問題的。中頻略帶甜美,低頻有力且控制力好,比HD600的低頻更快速。高頻明亮華麗但延伸稍欠,音場動態 都非常不錯,解析力好,細膩流暢。推動HD590不是容易的事情,低端音源上的HD590高頻發刺齒音多低頻渾濁,就象沒有褒開的HD590一樣。它不是 隨身聽的好伴侶。 
HD570:相比HD590,570的解析力降低了一個檔次,中頻明顯凹陷,人聲表現不好,高頻延伸也下降了,低頻量多但朦朧,音場動態尚可,用 做古典交響入門還是可以的,人聲流行一般般了,素質比HD497、GRADO 
SR80稍強,比HD590還難推,新品隨身聽推它比較困難。 
HD500:很難想象這個低檔耳機竟然是森海需求推力最大的耳機,在低端音源上雖然可以聲音很大但僅僅是聲音大而已,但是即使你加耳機放大器滿足 它的需求,你又會發現那粗肥泥濘渾濁的低頻是它的痼疾,HD500就是早期森海技術不成熟時的產物。 
HD580:無須多言,HD580是經典中的經典。580是素質非常高的耳機,也是很有個性的耳機,580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特點就是中頻醇 厚,迷人,溫暖,帶有淡淡的懷舊色彩,細緻,而富有層次。音樂性非常出色,常常讓你忘記耳機的存在,580緩緩的速度,註定它適合休閒音樂,讓人在音樂中 放鬆,古典小作品,室內樂,尤其是JAZZ,580可以很好的詮釋;交響樂,580有點拖沓,但是還是不錯的。HD580音場深度在高檔耳機中算非常優異 的,形狀象一個心型,不如HD600規整。高頻嘹亮,中頻不夠密集凝聚,低頻肥厚,但是HD580注重的不是HIFI性而是味道,那種落日黃昏給人帶來的 無限遐想和陶醉,這就是HD580。 

 

HD600:2000元古典之王----再沒有什麼評價比這句話更能詮釋HD600了。 
HD600的高頻沒有580嘹亮,但更飄逸華麗,有些染色,解析力很高,中頻比580更飽滿但還不夠凝聚,感染力少了。低頻相對580收起很多, 更快速,整體看來比580頻段更加平衡或者說更HIFI,更加寬大規整的音場,更強的臨場感,更強勁的動態、解析力、定位和層次,造就了2000元古典之 王的稱號。儘管HD600三頻都不夠完美,要是挑毛病高中低頻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高頻音染中頻密度不夠低頻肥慢),但是曾經感受過古典交響及高檔音 箱系統的人,都會認爲2千元以內HD600才最象古典、交響樂現場。HD600中頻還算中規中矩,厚實,比較*後,過於嚴謹。中頻溫潤度解析力不如AKG 的K240DF。在這個價位上,HD600的素質還算比較全面,它的毛病也只是和同價位以及更高級的系統比較而言。對於AKG的 
K240系列K271S來講,她們普遍犧牲掉了低頻的量,做出了質量較高的中頻,雖然HD600不能勝過它們的中頻但勝在全面。千元左右的耳機基 本上沒有什麼可以稱之爲全面耐聽的產品,只能在某一個方面很出色。HD600的素質決定它回放除極端金屬之外的任何音樂類型表現都不會太差,肯定比千元以 下的產品強。當然,如果你不是古典愛好者,只喜歡流行音樂,HD600可能並不是最佳選擇。HD580 
600都需要較高的驅動需求,想在隨身設備上領略他們的風采我認爲並不妥當。HD580、600需要耳機放大器有較好的低頻阻尼,功率儲備,電壓 擺幅,以及較小的失真。 
HD650:初聽HD650你會覺得高頻比HD600暗了,但是暗得非常有素質,該有的細節一點都不少,沒有過多的染色。中頻比HD600更凝 聚,解析力瞬態更上一層樓,人聲更*前,細膩有感染力。可以說,以前HD600丟掉的中頻醇香在HD650中再次被拾起,並且不會因爲這個影響中頻的 HIFI性,低頻的提升是大幅度的,更加快速清晰,下潛更深,並沒有失掉HD600特有的廳堂烘托感卻不會有渾濁的感覺,優秀的低頻解析力連DT880都 要敗下陣來。音場比HD600更加寬闊也更深,音場高度則更準確些。整個頻段頻響比HD600要高,HD600的低頻氣勢更大,HD650中頻的響應技高 一籌。總體來講,HD650素質超越HD600、DT880半個檔次是沒有問題的,他們之間的差距一耳朵就能分辨。森海中高端的3劍客,前端越好其間的素 質差距越明顯。自然平實,這樣的評價對於650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HD650對CD音源的要求更高,而HD580 600則對耳放要求相對更高。 
HD595:HD595是一款總體音色偏暗的耳機,雖然和高端耳機相比,它的聲場規模略顯小了一號,但是換來的是柔和耐聽的音色,各種音樂體裁都 能從容播放的兼容性,不挑前端,容易推動,佩戴舒適,也許它有點中庸,但是你也實在不容易挑出它的大毛病來,森海塞爾的設計水平越來越高,這款爲了迎合市 場推出的中高檔產品,我相信會贏得衆多用戶的青睞。

 

AKG

K12P:低頻量少,但比14P稍好。音場一般。聲音肢體過於纖細,密度不夠,14P的聲場,高頻泛音,空氣感都比12P好不少。 
K14P:新推出的耳塞系列,音場寬,寬於SONY 
E888,解析力也好於E888,低頻則不如E888。中頻厚實,E888與之相比則偏薄,是一個典型AKG聲底,素質不錯的耳塞。 
K12/14P的低頻量沒有MX500多,氣勢也差些,但更細膩。 
K44/55/66:這是一個爲隨身聽等便攜設備設計的低價位HiFi耳機系列,雖然低價但不低質,自適應頭帶、繞耳式耳罩、40mm直徑大振膜 保證了他們有中檔耳機的舒適性和較高的聲音素質。這三支耳機聲場開闊,音色清新明亮,播放絃樂器有不錯的表現。阻抗32歐姆,靈敏度96dB/mW,極易 驅動,推薦隨身聽用家用它們來聆聽室內樂和人聲,在PC聲卡上它是不錯的選擇。缺點是低頻下潛和量都偏少,人聲和高檔耳機相比還缺乏密度,音場趨於平面 化,沒有什麼深度。 
K24/26P:這2個耳機是AKG新推出的便攜耳機,其中26P爲封閉式,24P爲半封閉式。和老款K66相比24/26P最大的改變就是低頻 了,24P的低頻只比低音狂KOSS 
PP略少,質感、凝聚力要比PP好得多,一點也不渾。解析力方面24P不錯,而在聲音的溼潤、鬆馳方面更引人注意,人聲的表現還帶有一些感人的色 彩,大型古典音樂的演繹也有相當的水準,各部樂器的層次和質感清晰,低頻和中頻下段有着較好的彈性,樂曲的節奏控制得非常好,以此價位而言K24P耳機完 全可以收貨,如果說有什麼不足的話,應該是在K24P在描繪大編制樂隊舞臺聲場中各樂器的輪廓或線條還不是十分細緻,但這個價位中還沒有哪款耳機能有此本 領,以300元左右的價格可謂超值。相對於K24P的表現,K26P整體水準明顯提升很多,以二者的價位上看,在K26P身上多出的投資立刻有了相當的回 報。首先K26P的細節和透明度遠遠不是這個價位其它耳機產品所達到的,樂器的輪廓勾畫得很清楚,而它的音色還帶有一些清甜的秀氣,低頻的量感更多,甚至 帶有一點衝擊力和霸氣,古典樂的重播就更加讓人感到AKG設計監聽耳機的過人之處。K26P的聲場明顯比K24P更寬,K26P表現人聲是按着自己的特色 來演繹流行樂的風格,它的中頻透明度是全面超過這個價格帶上的其它產品,因爲中低價位的耳機如果在中頻和中頻下段追求厚聲的話,難免在不同程度上犧牲一些 中頻的透明度。但K26P這方面的表現是讓對手敬畏的。唯一不足的地方還是低頻的衝擊力個人感覺過頭了些。不過據一些用家反映,他們覺得K26P的低頻量 會隨着使用時間的增長有所減少。不要幻想這個價格的耳機能和GRADO 
SR80或M1叫板,一分錢一分貨。 
K71:這是一支廉價的半開放壓耳式耳機,它的聲音暖厚,聲場不錯,低頻量一般,中頻比較準確,高頻延伸略顯不足,是一支具備監聽素質的低檔耳 機。K71阻抗19歐姆,靈敏度105dB/mW,可以被隨身聽輕鬆驅動。它的缺點除了高頻延伸不足外,其塑料外殼多少對耳朵有一定壓力,佩帶時間長了會 有一點不適的,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其它品牌的低檔壓耳式耳機也大多如此。 
K141s:K141S是2001年的產品,它採用了最新的Varimotion 
XXL振膜,阻抗55歐姆,靈敏度101dB/mW,便攜設備可以很好的驅動它,比HD570要容易推動。它的聲音與K141M基本相同,喜歡流 行、電子舞曲的朋友不妨試試它。AKG播放這些類型的音樂並不是十分刺激,好在節奏把握的準確,比較耐聽。 
K240s:K240S是AKG 2001年推出的產品,它採用了最新的Varimotion 
XXL振膜,保持了K240M的聲底和外觀,高頻細節更加清晰豐富,低頻的速度和力度得到了加強,中頻的醇厚味道減弱了,是一支聲音富有現代感的 監聽耳機。K240S阻抗55歐姆,靈敏度91dB/mW,現在最新的以省電功能爲賣點的隨身聽無法完全驅動它,老一點型號的隨身聽或者聲卡就可以把它驅 動的很好,播放任何種類的音樂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這和AKG的初衷---“隨身設備耳機”的定位有很大的落差。 

 

K271s:這是AKG新推出的監聽耳機,很平衡的頻段分佈,相比上一代主力K501,其音場深度和高度有可觀的改進,但音場寬度則不如,樂器分 離度不如501。K271S中頻更加溫潤厚實,親切感好,聲線則不如K501凝聚,低頻的下潛和力度一改AKG低頻偏薄的一貫取向,而且低頻的控制力很平 衡度都要好過原廠前期出品的K240S,整個頻段上爆發力和瞬態都有不少的提高,高頻也不再象501一樣尖薄,音樂適應面要比同價位AKG耳機更好,比較 適合近場監聽。 
K501:K501製作上下了不少功夫,它的外形典雅大方,樸素中透着高貴,採用了真皮頭帶,這個價位甚至比它高一倍的價位上,這是唯一一個使用 真皮的耳機,K501的佩帶舒適度也是它的賣點,即使在夏天也很清爽。K501的音場寬度值得它驕傲,即使是3千元的耳機也沒有它的寬闊,但縱深和高度很 不足。它的缺點呢,是它有時候會顯得有些過於平淡了,聲底偏薄,中頻厚度不夠,K501對於一些極高頻還原有些含混,比K240DF黯淡些。一些高頻段 K501有些刺耳,低頻雖然比240DF多但是力度氣勢不夠,質感餘韻表現得還是相當不錯,並不適合回放大型交響樂。它平淡耐聽的音色更適合古典室內樂小 品,以及空靈飄逸的音樂類型。隨身聽並不是K501的好伴侶。 
K401:K401與K501是比較接近的,他們都採用了Varimotion振膜。Varimotion振膜技術是指整張振膜的厚度並非全部一 致,中間的聲音區(Sound 
Zone)振膜較厚,作類似活塞運動的振動,避免局部振動,可以得到良好的空間感和高頻分析力;周圍的運動區(Movement 
Zone)振膜較薄,有良好的振動性能,可以獲得優秀的動態和低頻響應。K401的聲音區厚度爲60um,K501的聲音區厚度爲80um,運動 區厚度均爲40um。這種振膜系統在筆者看來是AKG多振膜和雙振膜設計思想的移植和延續。K401的高頻表現稍遜於K501,但低頻相對來說更飽滿有力 一些,AKG設計它來播放流行音樂和搖滾樂。K401的聲場表現同K501一樣優秀,用它來觀看電影,聆聽現場演出十分理想。可惜的是K401長期在 K501的光環籠罩下,顯得有點默默無聞,用家雖然不是很多,但還沒有多少人對它不滿意的。它與K501的關係有點類似K240M與K240DF的關係, 前者聲音不如後者那麼準確,低頻量感豐富一些,適應音樂類型也廣泛些,後者則是播放古典音樂和人聲的高手。雖然AKG推薦用K401來聆聽搖滾樂,千萬別 以爲K401會帶給您美式風格的力量和刺激,AKG就是AKG,K401一樣是溫文爾雅的,它播放的搖滾樂柔順耐聽,更容易反映出作品的內涵,我想您真的 是個鐵桿搖滾樂迷肯定會再三的沉醉於它營造的音樂氛圍中。必須說明一下,KX01系列耳機的阻抗和靈敏度一致,都是120歐姆,94dB/mW,但是 K401和K501不是以省電爲賣點的隨身聽能驅動的,建議使用設計可*的臺式音源和放大器上的耳機輸出,最好使用耳機放大器。
K240M:如果您看一些古典音樂、爵士樂的錄音現場錄像,或是看一些廣播現場的錄像,您經常會發現裏面的人耳朵上有個閃亮的金黃色的環,這就是 K240M了。K240M是AKG最受歡迎的耳機型號,也是錄音室和廣播電臺的標準配置,它是半開放繞耳式設計,阻抗600歐姆,靈敏度88dB/mW, 不用專門的耳機放大器或者專業設備是驅動不了它的。 
K240M是AKG傳統聲音的代表,K101和K71的聲音實際上是它的降級。醇厚飽滿的中頻十分感性;高頻稍黯淡,帶一絲金屬感,細節很清晰; 低頻量感豐富,速度不是很快,富有彈性,有深潛的特徵。作如果作爲一支HiFi耳機使用建議您使用中檔的電子管耳機放大器,那溫暖醇厚的聲音會迷倒一些人 的。總體來說,240M是一款音色偏暗、聲音偏厚的耳機,它的高低頻延升有着比較明顯的缺陷,細節表現力一般,聲場規模偏小且定位稍顯模糊但聲場分佈相對 來說還是比較正確的。這樣的特點換來的是柔和耐聽的人聲,比較適合聆聽厚聲型的人聲獨唱,但是對於大部分其他類型的音樂就有點不敢恭維了。推薦那些喜歡聽 人聲,備有多副耳機的朋友作爲其他耳機的調劑和補充。 

 

K240DF:雖然同屬240系列,參數也與K240M相近,但K240DF是另一番風情。DF後綴是Diffuse 
Field的縮寫,K240DF嚴格遵循德國廣播研究所(IRT:German Radio Institute) 的擴散場均衡 (Diffuse-field 
Equalization)標準,每一隻耳機都經過嚴格的檢測。耳機的均衡方式有兩種:自由場均衡和擴散場均衡,自由場均衡假設環境是沒有反射 的;擴散場均衡則模擬一個有反射的房間,通過測量標準房間的聲學特徵和在標準房間內人耳的聽覺特徵,對耳機的頻率響應進行均衡,達到耳機具有與音箱相近的 自然音色。實際上由於人耳結構的差異,同一均衡標準對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效果。K240DF的設計目的是爲廣播監聽確立一個標準,使國際間廣播材料的交流有 一個共同的參考標準。
K240DF的頻率響應較K240M平直,它是一種精幹、清晰、快速的聲音。高頻光滑細緻,細節比K240M豐富的多,樂器的泛音有很好的表現。 中頻厚實凝聚,相當準確,帶有一點AKG特有的醇厚,微小的動態可以清晰的重放出來,人聲的表現相當優異。低頻量感略偏少,也不是深潛的類型,勉強能與高 頻和中頻形成一定的平衡,樂器的腔體共鳴只能夠點到爲止。聲場和定位開闊,準確,穩定。K240DF在得到充分的驅動時,速度、動態、厚度是沒有妥協的, 聲音開揚細緻,播放交響樂一類的大型作品沒有辱沒它的名聲。它體現着寧缺毋濫的專業精神,它描述的樂器的質感缺少厚潤,不是那麼逼真強烈,如用它聽交響樂 的話,每個樂器的凝聚力也都特別好,感覺到每個樂器都是一個點聲源,樂器之間的距離感也都特別好,不過這和我們去聽現場是完全不一樣的,樂器應有的泛音, 整個樂隊緊密的感覺,還有現場應有的失真,全部蕩然無存。如果硬把他重放的聲音比做現場,那就好象在一個大廣場上,每個樂手之間都有相當的距離,閉上眼睛 想一想,240DF就是這種聲音。 
根據筆者的經驗K240DF較K240M更難以動,它對前面器材的揭示是不留情面的,會隨着器材的變化和升級不斷的變化和提升自己的表現,這是一 支好玩耐聽的耳機,也是一支很難玩好的耳機,系統不同,K240DF發出的聲音也大相徑庭。
如果不想爲一臺高檔耳機放大器操心費神,我建議使用合併式放大器直接驅動它,就是將耳機直接接到放大器的喇叭端子上(要自己在一個耳機插座上焊四 根音箱線),能獲得更好的細節、聲場、動態和低頻,AKG公司也推薦這種用法。 
K301:KX01系列HiFi耳機的最低型號,價格與表現都與K101相近,不同的是K301低頻量感更少,中頻和高頻有着不錯的表現,清澈平 衡。K301阻抗120歐姆,靈敏度94dB/mW,想用隨身聽、聲卡和臺式音源欣賞古典音樂和人聲可以選擇它。

 

BeyerDynamic

DT131:低端的低阻耳機(不到300元),但是素質令人吃驚,是繼dt231之後的又一個低端好耳機,高頻清晰,低頻力度較好,中頻單薄,非 常超值,pc 
md 
比較適合使用
DT231:非常經典的低端耳機,解析力很好,音場不錯,高頻低頻延伸很寬,低頻乾淨有力,高頻清亮,中頻略感凹陷,各頻段解析力很高,整體還算 比較平衡。女聲清麗但厚聲型的人聲表現不好。比較適合NEWAGE、古典入門,需要推力比較大,更適合帶有耳機輸出的功放或CD機,隨身聽上聲音有些單薄 偏亮,可能刺耳。 
DTX700/800/900:DXT700低頻有力,質感好,比HD5X5更硬些,更具衝擊力。高頻延伸也不錯,比較亮。解析力很好,但是有時 候細節顯得過於突出,可能導致不耐聽。 
DTX800的高頻更加柔和一些,更好的高低頻延伸,比700更細膩,力度則少於700。 
900則是結合了所有700/800的優點,中頻也更加柔順些,比較適合古典音樂。 在這個價位上,DTX900是最平衡的耳機,儘管和高檔耳機 比通透度還是不足。 
DT440/660/860:這是拜亞新推出的中高端低阻DT耳機系列。在隨身聽上的聲音已經能吸引很多人的耳朵了-----如果你僅僅聽過低端 的耳機耳塞,即使低阻DT不加放大器,那高解析的聲音、明亮的高頻、良好的樂器質感和分離度、清楚的定位和極有力的低頻,寬闊的音場也能讓你有撥雲見日之 感。當然最好給它們配一個耳機放大器,那纔是它們的真正實力。 
十分有趣的是,DT860和660的單元其實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660是封閉式耳機,並且耳機殼外部的低音反射孔要比860的孔徑大,所以聲音 不一樣。或許有人想過買660自己DIY個860不是更好麼?很遺憾,雖然大部分660用來封閉自己的部件均可拆掉,但是860有些部件卻是660所沒有 的,如果真的能通過改造使660變成860,那麼拜亞這個作爲耳機發明者的百年的老廠就算白做了:) 
從檔次講,DT860屬於HD600、DT880這一檔,DT860沒有DT880那樣平衡,低頻和880基本是一樣的,中高頻則過亮,以至於這 個頻端的細節HD600 
DT880要比860更加明顯。860的中頻要比880更加*前,顯得親切,凝聚力要比HD600好,但是厚度則不如。音場的深度不如HD600 和DT880,層次卻並不缺少,定位也很清晰紮實,音場寬度不錯,樂器分離度很好,絃樂的質感向來是拜亞的強項,860的絃樂質感也非常接近真正的提琴, 拿它聽交響和室內樂是沒有什麼問題的。DT860中頻的解析力甚至強於DT880,只是厚度差些.動態十分凌厲,即使是以大動態著稱的HD600也不會勝 出860多少。 
860總體講是一個聲音明亮高解析力中低頻少音染的耳機,所以對音樂的適應面比較廣,演繹各種類型的音樂都有很好的表現。不確切的講它是一個結合 了DT931高頻和DT880低頻神韻的耳機,中頻又有自己的小算盤,整體的平衡度耐聽性不如880,但是860在低端音源上表現比880好,而且在前端 放大器、CD一般時也是860表現更好。 
DT660由於封閉式的設計,音場寬度不如860,但低頻更多,高頻也比較亮,但不刺,和高音狂DT931相比沒有過量發毛的感覺,但是聲音有些 硬,有些低頻段稍混,3頻銜接比860更不好,分崩離析,和沒有褒開的860聽感差不多。 
DT440的單元就和860/660沒有什麼關係了,DT660是封閉式的,而DT440是開放式的,這是兩者典型的不同。 
660的兩端延伸要好於440,440高頻顆粒粗糙了些,低頻質感和下潛也遜色於660。還有,660要比440更好推一些。 
DT880:DT880實際是拜亞的早期DT880的復刻版,早期80年代的DT880竟然有5萬HZ的高頻延伸,用於錄音室監聽。現在的880 高頻延伸不如老版880,但音場規模更好,低頻也更豐滿。 
現在人們提及DT880的時候,總是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它:2000元音染最少的耳機。 
這句話送給DT880當之無愧,相比HD600,DT880頻段更加平衡,3頻解析力都要比600高,惟獨氣勢音場輸於HD600。剔透純淨的高 頻,清晰雅緻的中頻,豐滿但絕不突兀的低頻,2K的耳機再沒有比它更有資格揭開低端耳機在你面前蒙的那層紗布了。 

 

作爲監聽耳機出身的DT880,比較中性、高解析的聲線使得它可以準確表達前端的聲音,要什麼口味任君調教,而拜亞的旗艦也是挑剔的,劣質的音源 和碟片880只能忠實的把其缺點回放得一清二楚,880需要比HD600更大的推力。880自身的缺陷也代表了拜亞耳機的缺陷:中頻發乾,缺乏感染力。中 高頻還是有些亮,低頻雖然快速有力但是隻是基音快速有力,其各頻段餘震殘響太少,顯得模糊。低頻,就象一滴水落入水潭,有入水一剎那的激盪,也有慢慢泛動 消散的漣漪。AKG這2點都有所體現,可惜一剎那的激盪就算K1000也是不行的。拜亞有那一剎那的激盪,但是漣漪很快就無影無蹤。森海幾乎任何檔次的耳 機都不想放棄這兩者,但是結果我們可以看到,高端不錯,低端還是不到位。DT880雖稱之爲平衡自然,但其本身還是有一些偷偷摸摸的斧鑿,各個頻段的殘響 泛音餘韻都過少,聲音形體刻畫過於幼細,對於以音色準確見長的耳機來說,DT880功力尚未臻化境,除了絃樂質感其他和現場差別很大。稍嫌乾澀冷散的中 頻,素質不夠的低頻,稍亮的中高頻,這些不怎麼引人注意的小“裝修”使得你想讓DT880有更大的提高時顯得力不從心。總的來講,880的聲音對得起它的 價格,象一杯清茶,可氣定神閒的慢慢品位。

DT990/770:曾經有說法,990/770使用了880的單元。從聽感上講,確實比較接近880。我覺得dt770的低頻稍鬆散,衝勁十 足,音染有點重而且聲音表現不大細緻,中頻凹陷,聲場感覺不如990和880。勿庸置疑,dt880比它好多了,低頻下潛深又不鬆散,聲音有質感細節豐 富,聲場也比dt770好。 
dt990和dt770雖然是一個系列的,但是低頻沒有dt770那麼重,細節更豐富,聲場更寬(這很正常,dt770是封閉式的而dt990是 開放式的)。第一版的dt990是15年前做的,雖然現在有新的阻抗版本,聲音還是原來一樣的。如果你喜歡輕鬆的聲音,喜歡溫暖的聲音,那麼它是副很好的 耳機。儘管dt880和dt990的聲音都是很平衡的那種,但是明顯的dt880素質更高一點。低頻更好些,細節也更豐富一點,雖然高頻相對暗了一點。
DT931:Dt931在歐式耳機裏面外觀絕對屬於優秀的,而且驅動和我的Hd580與K501相比也是容易的。我覺得Dt931屬於那種聲音極 爲富有個性,但是表現的能力卻十分全面的那種。低頻我認爲十分成功,彈性和量感找到了一個平衡感,我現在的耳機裏面我也認爲沒有更恰到好處的,中頻部分解 析力很高,而且幾乎沒有音染,高頻部分則是極富爭議,因爲Dt931的高頻的確在極高頻的地方人爲做了提升,但是實際上即使在石機耳放上面,我覺得也沒有 到刺耳的程度。聲場不算特別開闊,但是深度不錯。解析力在我的耳機裏面是最高的,而且可以說是三段的解析力都很高。有許多人說Dt931是唱片殺手,肯定 的,因爲天籟就是天籟,平庸就是平庸,Dt931給你是音樂的本來面目,許多錄製不佳,被後期調音的CD在Dt931上不堪入耳的,而好的唱片,無論什麼 類型,Dt931都能演繹的像模像樣,給人良好的感受。整體上Dt931音色偏冷,屬於亮麗的那類。

 

MB QUART

QP160:很難得一個低端耳機有這樣少的染色,聲音乾淨飄渺,甚至比DT231還要乾淨,高頻較纖細,中頻稍嫌散薄,低頻速度快,乾淨,整體的 頻段銜接很連貫,它追求的就是一種清秀的聲線,不足就是和高檔耳機比2端延伸不夠,厚度力度差,素質和AKG的低端是伯仲之間的,不過功率輸出較小的隨身 聽,還是先試試才知道能否推好。 
QP200/220/240:都是中性少染的,低頻很精準,不是張狂的也不是肥慢的,比較精幹,這樣的聲音和其他耳機比就顯得不夠厚實,少點感染 力,喜歡清淡中性聲音的朋友可以試試他們。 
QP250/QP400:兩者相比,前者解析力和兩端延伸差些,適於欣賞古典音樂。 
QP280:更圓潤一些,中頻更厚,不似QP250那樣清澈透明。
QP400/450 :這是MB 
QUART的高級耳機,素質很高,音場要比HD600遠些,寬度相當,層次定位與動態都彰顯其不凡水準。整體的音色比較接近拜亞的風格,但低頻量 比DT880要多,更有力,速度則慢些,解析力比880弱些。高頻解析力QP更好些,更明亮些。中頻稍顯薄弱,偏冷峻。450比400稍易推動,400比 880、HD600更難於推動。450的低頻量更多更有氣勢,中高頻更加潤厚,動態更強勁,聲音結象質感都更佳。顯然QP400/450更適合古典音樂, 其中頻和同價位耳機相比缺乏一些厚度和感染力,聲音直白明快,一絲不苟的聲音回放中隱約閃耀着倔強的個性。
QP805 
:這是MB 
QUART的專業監聽,其用途是適應各種環境(包括惡劣環境)的專業工作,音質並不是它的追求,聲音比較粗,不推薦HIFI用途。

SHUER

舒爾的這幾款耳塞產品處處流露出美國文化那種熱烈、激情的味道,甜美的高頻,厚實的中頻,深沉的低頻,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流行音樂愛好者的需要
E1c:e1演繹的是在腦後*上方1米左右,寬度和e2c差不多但是多了一點包圍感,左右的樂器和伴奏的反應非常精確乾淨,分離度明顯上了一個層 次,音色會顯得比較清透,e1c的音色取向是重播大場面和人聲的細節表現。
E2c:小二在隨身聽上可以說還不夠發揮它的全部實力,但是特的很好驅動到是非常適合隨身聽的,相對於音特美的產品,E2C的聲音更有“音樂” 味,也更加“友善”,雖然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音特美那種毫不修飾的、透明的、純淨水般的清澈聲底。E2C更加容易搭配器材,即使是隨身聽,也不會把它的缺點 暴露得太過明顯。當然這並不是在說E2C的解析力不夠好,而是它的這種風格天生就適合掩飾素質一般的器材的缺陷,讓我們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音樂本身。音特 美全系列產品卻像一個放大鏡,器材搭配中任何一點瑕疵都無所遁形,更多時候我們會把注意力放在耳機功放還有音源上面。當然如果前端器材素質過關的話,音特 美的耳塞也會在我們的注意力中消失,那種毫不修飾的聲音可以說是Hi-Fi耳塞產品中的極至,這就導致我們選擇了音特美價值不菲的耳塞產品以後往往需要爲 它搭配幾倍成本音源的痛苦。所以相對來說,舒爾的E2C更加“親民”一點,其定位也更加“友好”一些,即使是隨身聽愛好者也不會明顯感覺到這種搭配其實是 對E2C的“屈才”。
E3c:E3C的聲音整體比較厚實,解析力雖然不錯,卻會比較“主動”地抹去音源的小小瑕疵。播放交響樂尤其是嚴肅的交響樂不是它的長項,音樂本 身那種肅穆莊嚴的氛圍無法表現透徹。播放那些錄音效果較好的交響樂CD的時候,揮散到空氣中那些極高頻的餘韻,E3C幾乎完全無法重現,於是整張CD裏面 那些豐富的堂音,劇院那種特有的混響全然無法體現出來,這是它的遺憾之處。
E4c:E4C是一款非常優秀的耳機,雖然在E5C的對比下被批得"體無完膚",但那是根本不同級別的東西啊。對比ER4,E4C依然有自己的實 力和魅力所在。E4C在低頻方面具有更好的質量,細節更豐富。頻響範圍寬而平直,表現各種器樂輕鬆自如,恰當的修飾使得聲音美輪美奐。而且整體聲音結構都 爲MP3產品做了優化。從E4C上隱約看到了E5C的影子。
E5c:e5c是完全爲了展現一個個人的頂級監聽的耳機,小五在隨身聽上用太委屈了,完全不能發揮它的全部優勢。E5C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一款耳 塞,也是我印象中表現最全面最均衡的、幾乎可以說是已經具備一定Hi-end特色的耳塞產品。

 

高斯

KSC35:在聲音的修飾上,KSC35略顯誇張,所以比較適合聽搖滾樂和R&&B,符合年輕人的口味。而用缺乏高頻延伸、過分 加強低頻的KSC35來聽古典音樂就勉爲其難了。個人認爲如果不是太在乎低音,他還是不用考慮了。
KSC50:低音比35稍弱,其他差不多,但線材質量不如35
KSC55:50的後掛版,音質完全一樣
KSC75:作爲35的替代者,75顯得更時尚,做工稍好。音質上總的說75可以看成是35降低頻版,其他沒什麼區別。
KSC22:低頻空洞,不實在,下潛很潛,就好像一個鼓只剩下鼓皮那樣,只有皮在震動,根本就是沒有任何的質感和量感。而中頻的表現也不是滿意, 乾巴巴的,不真實,而相比之下,高頻的表現就比較突出,表現爲比較耐聽,不刺耳。在普及型的耳塞裏面,它的最大競爭優勢應該就是他的價錢了。
A130:這是一款高斯耳機中比較高檔的監聽耳機,它的聲音水平僅次於A250的第二號,可以用於錄音監聽和高檔發燒友之用。這款耳機是國際玩家 一致的選擇,在許多國際電玩比賽中見到最多的就是這款耳機。A130本來是一款高檔的監聽耳機,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認爲它就是一般的電玩耳機,A130能力 表現任何形式的音樂不亞於這個價位中的任何耳機,特別是A130溫暖的音色,比起其他監聽耳機更富於音樂的魅力。A130的頻響範圍是16-23khz, 靈敏度爲98dB。與A250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130是封閉式的。
A250:Koss經典之一,A250驅動不是十分容易,隨身聽推好很難。低頻A250非常不錯,只有grado的耳機才能與之相比較,中頻是 A250的痼疾,和兩端相比中頻還是比較薄,尤其是中頻的偏低頻段,明顯有個波谷,聽男聲不太好,女聲尚可,高頻非常出色,充滿了金屬質感,空氣感和控制 力也非常不錯。總體來看A250只有高頻的解析力很高,但是聲場很開闊。我覺得A250屬於偏暖的聲音,表現古典樂尚可,但是氣勢很足而韻味和平衡性欠 佳,大編制的音樂比較好,絃樂因爲高頻的優勢也不錯。而表現流行我覺得就沒有許多人說的那麼好了,一方面聲場開闊,造成低頻雖然強勁,但是距離有些遠,不 那麼真切,另一方面人聲多少還是痼疾。總體來講搖滾表現還不錯,尤其是現場錄製的專輯,但是流行則是對於一部分而非所有的擁有良好的表現了。
Titanium:名字中的“Titanium”(鈦)指的是耳機中採用了鍍鈦的高聚合物振膜,據說該振膜能夠保證聲音的精確度。Pro3AA和 Pro4AA均不具有噪音消除功能,但是它們密實的耳罩能夠極大地屏蔽掉環境的噪音,而柔軟的墊子絕對會使佩戴過程變成一種享受。Pro3AA和 Pro4AA的耳機線都爲2.5米長,配有普通立體聲耳機插頭和連接音響的轉接器。另外,它們還能摺疊起來以減少存放的空間。Pro4AA的優點是具有更 加豐富的細節表現力和更加強勁的低頻衝擊力,而Pro3AA從高音到低音的一流的平衡能力使Pro4AA甘拜下風。相比之下,Pro3AA具有更爲優秀的 表現力和衝擊力,Pro3AA適合表現人聲,Pro4AA適合用來欣賞古典音樂。
PORTA 
PRO:由被稱爲PP,Koss絕對經典,80年代開始銷售以來,一直熱銷至今,被稱爲Jordan用的耳機,同時此耳機也有着典型的Koss 聲,低頻重質重量,中頻很厚重(有些人稱之爲“粘”,音染太重了),高頻嘛,就很一般了,主要是伸展不開,如果你非常喜愛搖滾樂,R&B,PP絕 對適合你。不過現在建議在買PP前,聽一下AKG 
K26P
SPORTA PRO:Sporta 
Pro可以象時髦的日本耳機一樣繞過後頸佩戴。它的結構也很奇特,頭帶和兩個耳機單元居然可以拆卸下來,所以攜帶也很方便。此外,Sporta 
Pro的耳機線上有一個Mute鍵,按下可以暫時切斷聲音信號。假如你在欣賞音樂時有人要和你說話,你又不想脫下耳機或調低音量,那麼簡單地一按 此鍵就行了,十分方便。聲音趨向與PP如出一轍,只是全方位弱化,所以SP可以說是PP的“聲音精簡版”。
The 
Plug:低音混 而且彈性不怎麼樣 聽搖滾應該還是不錯的~ 建議不喜歡音染的朋友不要選擇這東西,低音是猛烈,但是確實不耐聽
The SPARK 
Plug:TP升級版,聲音指標幾乎一樣,高頻更好一些。
ESP950:950作爲KOSS的唯一靜電耳機,也是其旗艦型號,仍然保持了KOSS的一貫音色,熱情、溫暖、開揚、陽剛大氣,繼承了靜電耳機 的一貫高頻優勢,並在中低頻上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現,全頻表現平衡自然鬆弛,聲音顯得如水晶般透明,同時樂器和人聲都有一種強烈的空氣感。當然其高頻表現比 4040的細膩度和光澤度以及延伸還是差點。到了950這個層次,已經談不上什麼音染了,無論樂器聲還是人聲都非常真實。有人說950是超級250,這種 說法不無道理,兩者聲音取向確實比較接近,但靜電畢竟是靜電,兩者水平不可同日而語。同時,950可以說是Koss做工最好的一款了

 

Grado
歌德

SR60:SR60整體表現出火熱、剛勁、大動態的聲底來。音場密度甚高,規模感比起森海塞爾HD495來說要略小一些,音像定位有比較近和收緊 的感覺,但是並不會造成不適的聽感。清晰度和定位感相當強烈,但感覺層次和那種穩定有序的強弱明暗對比尚顯得不那麼突出。高頻段SR60充滿高解析力和奪 目的細節,乾淨透明,帶有一種陽光般純淨的色彩,播放小提琴這樣的絃樂器時帶有陽剛的氣息。中性準確、厚實純正的中頻段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低頻段是所有 歌德耳機的優勢所在,這款SR60雖然便宜,但低頻下潛仍然十分充分,力道強橫,層次豐富。
SR80:SR80的聲音唯美、圓潤,低音能力強勁,演繹流行音樂、搖滾、JAZZ等人聲作品SR80無疑是同價位產品中音樂性最好的,能讓你充 分感受到音樂的樂趣;而在古典音樂方面,SR80不能達到好的效果,其聲音準確性不能與歐洲產品相比,高頻延伸也不能讓人有金光四射的刺激.
SR125:SR125的表現與SR225相當接近,風格上也一脈相承,差異存在於一些細微的地方。例如,SR225低頻結像力稍稍要清晰一點, 音場的密度也略高一些。在高頻段,SR125相對而言略幹了些,而SR225則感覺要潤一點。二者的差別其實並不大,總體來說,SR125的表現是相當搶 眼的。 
SR225:總體聽起來,它的低音強勁有力,中音柔和透明,但明顯有音染,特別是在中頻上部聲音開始明顯變化的部分和在頻率極端處,兩種情況下聲 音顯沉悶且缺乏細節。音色比一般的要暗,絃樂器失去了明顯的邊緣聲,雖然在絃樂聲和音樂中沒有什麼非常強或令人不快,但在高音中還是有些丟失,這在--比 如說--有音染的打擊樂聲?中就能表現出來。Grado的失誤主要在上述的丟失中。音樂在該耳機中十分流暢則令人信服,並有着很強的重音,上述的高音問題 並不很大,部分是因爲在這一區域的輸出被消掉了,剩下來要說的是它出色的音質和有些昏暗的地方,這些地方並不能阻止音樂的正常表現。
SR325:作爲歌德SR系列中最高檔的型號,SR325的外觀做工遠勝過看上去多少有點簡陋的SR80和SR60。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兩隻光滑 精緻的鋁合金耳筒後罩,廠家稱是無共振設計。耳罩的網格也由金屬製成。頭帶也作了加厚處理,配戴起來更加柔軟一些。不過,SR325是此次試聽中唯一一副 只帶有6.35mm大插頭的耳機,在隨身聽、電腦上使用耳機的朋友必須要使用3.5mm轉接頭。
SR325的聲音相比起SR80來說,提升是相當明顯的。播放大規模交響樂時,SR325音場的寬深度直逼森海塞爾HD580,聽過了SR80和 SR60那種略顯得扁平的音場,感覺煥然一新。SR325音場的聲底非常穩定和安靜,密度較大,暗藏着一種有力和專注的氣氛,樂器體現出紮實的層次感和強 弱對比,細節豐富而乾淨,整體的動態龐大而凌厲,速度非常快。高頻段延展性非常好,帶着明亮活潑的特徵,細節充分,幾乎沒有任何染色,客觀逼真、極具現場 感,是非常中性的表現;中頻段,SR325對人聲還原的真實程度令人吃驚,播放歌劇時歌手的位置仍顯得*聽者較近,嗓音細節豐富,有着紮實渾厚的胸腔共 鳴,嗓音中包含的激情和熱力令人非常容易投入其中;低頻段,SR325將歌德系列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低頻下潛能力遠勝過SR80和SR60,播放鼓樂 時,細密的層次感和穩定有力的結像令人大呼過癮,再加上其量感豐富、速度快捷、衝擊力猛烈、定位準確,無疑是這次試聽中低頻表現和動態的勝者。
總評:SR325與HD580的聲音表現都很全面,其聲音的側重面不同,實在很難說孰優孰劣。不過,由於SR325的價格在同檔次裏較高,因此在 與HD580對比評價中不佔價格優勢。除此之外,要求最好的低頻和動態,非SR325不可。
RS1:RS1的音色非常亮麗,初聽會使人精神一振,也比較耐聽。中頻(人聲)發揚了歌德耳機的特色、清晰和諧,並有飽滿結實、衝擊力較強的低 頻。高頻聲音晶瑩易辨,只是不夠細膩。總的來說,RS1是動圈耳機中的上佳之作,流行樂迷的首選耳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