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籍大致是作者的自傳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塔拉·韋斯特弗是一個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最後卻靠着自學取得了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塔拉來自一個極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不上學,不就醫,沒有出生記錄,也沒有醫療記錄。生活在巴克峯山腳下,除了家人,沒有人知道有塔拉這個人的存在


愛思維導圖的辰兮同學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劇情簡介

小女孩從小生活在一個廢棄家庭中,他的父親從不允許家中任何一個人擁有自己的聲音,更荒唐的是,在他看來公立學校是政府引導孩子遠離上帝的陰謀。從小就接受不到任何的教育資源,只能天天咋廢棄的垃圾場玩耍,還要經常受到父母的責備打罵

十七歲之前,塔拉一直將學校視爲禁區,因爲她父親說,學校就是一個洗腦的地方,送子女上學便是將他們交給惡魔,而在此之前,塔拉將父親的話奉爲圭臬。

十七歲之前,塔拉也沒有上過醫院,有病有傷,都是依靠着母親,因爲她的父母將體會苦難看作是一種賜福

童年一直生活在廢料廠的塔拉,遵守着父母的每一條“教義”:不去上學、不與人交際

原生家庭的束縛,成長環境的艱難並沒能捆綁住塔拉,十七歲之後,塔拉完成了她人生中的逆襲,成爲哈佛博士和比爾蓋茨的座上


逆襲

十七歲的塔拉就是一直用她父母的眼光在丈量着這個世界。但十七歲之後,憑藉着努力和意識覺醒的塔拉,告訴我們:原生家庭的命運也是可以被逆轉的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童年的塔拉,沒有上過學,也沒有走出過大山,經歷過暴力,更不被允許與人交流,她在一個逼仄與專制的家庭長大,最終卻選擇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考劍橋,上哈佛,出書,發表演講,那些童年不被允許做的事情,她都做了一遍。

其實生活中,我們都得自己救自己。決定我們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我們的內心,直到我們相信自己,那時,我們穿什麼衣服已經無關緊要了。人生中,能遇到貴人實屬榮幸,但我們必須明白,大多數的苦痛,還需要我們自己去渡。
人生的突圍,從意識到,自己是自己的拯救者那刻開始的

在這本書的結語中,塔拉這樣寫道:“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僞,背叛。而我稱之爲,教育”。

看塔拉的故事你能感受到痛,甚至是不解,但最終這一切都會化爲震撼。塔拉或許只是千千萬萬不幸孩子的一個縮影,但這個縮影卻投射出更多可能性,塔拉現在用知識武裝自己,擺脫了過去,也贏得了更燦爛的未來。正如書中那句話:過去是幽靈,未來纔是力量的所在。塔拉像一隻鳥,找到了屬於她的山,那些生在泥濘的人,在意識到這三個人生真相之後,也能掙脫出自己的囚牢,找到不一樣的自己。


作者認爲的三大真相

1)真相1:原生家庭是宿命,但不是宿敵(意識覺醒)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面對我們生活的態度,當自己可以發現自己錯誤的狀態思維模式,那恰恰也是進步的開始

2)真相2:自救法則:不靠他人,唯有自救(認知突圍)

生活中的困難要學着自己解決,而不是想着依賴別人。那一刻,塔拉明白:生活中能救贖自己的只有自己。

3)真相3:寒門再難出貴子,但教育依舊是最容易的路(行動破冰)

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塔拉找到了人生的答案:教育可以幫助一個人認識自我,打開自我的侷限,發現生命中的更多可能性,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去聆聽更包容的聲音。


經典語錄

1)無論你成爲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劍橋,而是在於你自已。你就是黃金。回到楊百翰大學,甚至回到你家鄉的那座從地山,都不會改變你是誰。那可能會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甚至也會改變你對自己的看法一即便是就金,在某些光線下也會顯得晦暗, 但那只是錯覺。金子一直是金子。

2)教育意味着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教育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塔拉・韋斯特弗《福布斯雜誌》訪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我覺得教育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擴寬我們的思維認知,學會保持謙虛的態度不故步自封,人能學會保持好奇心去面對這個多姿多彩的社會,去探索未成體驗的人生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呢

這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 那我們都努力成爲自己想成爲的人吧

May you who read this becom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

2020.02.20 辰兮同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