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23年全面回顧

  轉載自 DVD中國之家論壇/吉林碟友論壇
 
 
香港電影金像獎23年全面回顧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週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週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1982年與香港電臺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等5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週刊》獨力舉辦。

  從第二屆起,每年所設獎項略有增加,由第十七屆開始,所設獎項有: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動作指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及最佳原創電影音響效果等16個固定獎項。

  香港金像獎也是香港電影人心中的“奧斯卡”,是香港最具權威性的電影活動。 

  歷屆金像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

  最佳電影:《父子情》   出品公司:(鳳凰)

  最佳導演:方育平(《父子情》)

  最佳男主角:許冠文(《摩登保鏢》)

  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長輩》)

  第二屆

  最佳電影:《投奔怒海》   出品公司:(青鳥)

  最佳導演:許鞍華(《投奔怒海》)

  最佳男主角:麥嘉(《最佳拍檔》)

       洪金寶(《提防小手》)

  最佳女主角:林碧琪(《靚妹仔》)

  最有前途新人:馬斯晨(《投奔怒海》)

  第三屆

  最佳電影:《半邊人》  出品公司: (銀都)

  最佳導演:方育平(《半邊人》)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垂簾聽政》)

  最佳女主角:葉童(《表錯七日情》)

  最佳新人:鄭裕玲(《花城》)

  第四屆

  最佳電影:《似水流年》  出品公司: (青鳥、泰極)

  最佳導演:嚴浩(《似水流年》)

  最佳男主角:李修賢(《公僕》)

  最佳女主角: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最佳男配角:沈威(《省港旗兵》)

  最佳女配角:梅豔芳(《緣份》)

  最佳新人:顧美華(《似水流年》)

  第五屆

  最佳電影:《警察故事》  出品公司: (威禾)

  最佳導演:張婉婷(《非法移民》)

  最佳男主角:鄭則仕(《何必有我》)

  最佳女主角:王小鳳(《錯點鴛鴦》)

  最佳男配角:孟海(《皇家師姐》)

  最佳女配角:葉德嫺(《花街時代》)

  最佳新人:陳婉麗(《女人風情話》)

  第六屆

  最佳電影:《英雄本色》 出品公司:  (新藝城、電影工作室)

  最佳導演:方育平(《美國心》)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英雄本色》)

  最佳女主角:張艾嘉(《最愛》)

  最佳男配角:秦沛(《癲佬正傳》)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地下情》)

  最佳新人:利玉娟(《美國心》)

  第七屆

  最佳電影:《秋天的童話》   出品公司:(德寶)

  最佳導演:林嶺東(《龍虎風雲》)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龍虎風雲》)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不是冤家不聚頭》)

  最佳男配角:梁朝偉(《人民英雄》)

  最佳女配角:金燕玲(《人民英雄》)

  最佳新人:林國斌(《省港旗兵續集》)

  第八屆

  最佳電影:《胭脂扣》  出品公司: (威禾)

  最佳導演:關錦鵬(《胭脂扣》)

  最佳男主角:洪金寶(《七小福》)

  最佳女主角:梅豔芳(《胭脂扣》)

  最佳男配角:張學友(《旺角卡門》)

  最佳女配角:李麗蕊(《學校風雲》)

  最有前途新人:吳大維(《今夜星光燦爛》)

  第九屆

  最佳電影:《飛越黃昏》  出品公司: (夢工場)

  最佳導演:吳宇森(《喋血雙雄》)

  最佳男主角:周潤發(《阿郎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不脫襪的人》)

  最佳男配角:梁朝偉(《殺手蝴蝶夢》)

  最佳女配角:葉童(《飛越黃昏》)

  最佳新演員:江華(《但願人長久》)

  第十屆

  最佳電影:《阿飛正傳》  出品公司: (影之傑)

  最佳導演:王家衛(《阿飛正傳》)

  最佳男主角:張國榮(《阿飛正傳》)

  最佳女主角:鄭裕玲(《表姐,你好》)

  最佳男配角:吳孟達(《天若有情》)

  最佳女配角:劉玉翠(《廟街皇后》)

  最佳新演員:劉玉翠(《廟街皇后》)

  第十一屆

  最佳電影:《跛豪》  出品公司: (嘉禾、麥當雄)

  最佳導演:徐克(《黃飛鴻》)

  最佳男主角:曾志偉(《雙城故事》)

  最佳女主角:葉童(《婚姻勿語》)

  最佳男配角:關海山(《五億探長雷洛傳》)

  最佳女配角:葉德嫺(《與龍共舞》)

  最佳新演員:樑錚(《黑貓》)

  第十二屆

  最佳電影:《籠民》  出品公司: (銀都、幻影)

  最佳導演:張之亮(《籠民》)

  最佳男主角:梁家輝(《92黑玫瑰對黑玫瑰》)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阮玲玉》)

  最佳男配角:廖啓智(《籠民》)

  最佳女配角:馮寶寶(《92黑玫瑰對黑玫瑰》)

  最佳新演員:袁詠儀(《亞飛與亞基》)

  第十三屆

  最佳電影:《新不了情》   出品公司:(無限映畫電影製作)

  最佳導演:爾冬升《新不了情》)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

  最佳女主角:袁詠儀(《新不了情》)》

  最佳男配角:秦沛(《新不了情》)

  最佳女配角:馮寶寶(《新不了情》)

  最佳新演員:吳興國(《誘僧》)

  第十四屆

  最佳電影:《重慶森林》

  最佳導演:王家衛《重慶森林》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重慶森林》

  最佳女主角:袁詠儀《金枝玉葉》

  最佳男配角:陳小春《晚9早5》

  最佳女配角:羅冠蘭《我與春天有個約會》

  最佳新演員:劉雅麗《我與春天有個約會》

  第十五屆

  最佳電影:《女人四十》

  最佳導演:許鞍華《女人四十》

  最佳男主角:喬宏《女人四十》

  最佳女主角:蕭芳芳《女人四十》

  最佳男配角:羅家英《女人四十》

  最佳女配角:《墮落天使》

  最佳新演員:巫啓賢《茲雲山十三太保》

  第十六屆

  最佳電影:《甜蜜蜜》   出品公司:(嘉和)

  最佳導演:阿可辛《甜蜜蜜》

  最佳男主角:鄭則仕《三個受傷的警察》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甜蜜蜜》

  最佳男配角:曾志偉《甜蜜蜜》

  最佳女配角:舒淇《色情男女》

  最佳新演員:舒淇《色情男女》

  第十七屆

  最佳電影:《香港製造》   出品公司:(天幕)

  最佳導演:陳果(《香港製造》)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春光乍泄》)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宋家皇朝》)

  最佳男配角:姜文(《宋家皇朝》)

  最佳女配角:梅豔芳(《半生》)

  最佳新演員:李森(《香港製造》)

  第十八屆

  最佳電影:《野獸刑警》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最佳導演:陳嘉上、林超賢《野獸刑警》

  最佳男主角:黃秋生《野獸刑警》

  最佳女主角:吳君如《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

  最佳男配角:譚耀文《野獸刑警》

  最佳女配角:舒淇《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

  最佳新演員:謝霆鋒《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
  
   第十九屆

  最佳電影:《千言萬語》

  最佳導演:杜琪峯(《槍火》)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暗戰》)

  最佳女主角:羅蘭(《爆裂刑警》)

  最佳男配角:狄龍(《流星雨》)

  最佳女配角:吳家麗(《流星雨》)

  最佳新演員:張柏芝(《星願》)

   第二十屆
   
   最佳電影:《臥虎藏龍》   (哥倫比亞)

  最佳導演:李安《臥虎藏龍》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花樣年華》

  最佳女主角:張曼玉《花樣年華》

  最佳男配角:吳鎮宇《公元2000》

  最佳女配角:鄭佩佩《臥虎藏龍》

  最佳新演員:秦海璐《榴蓮飄飄》

  第二十一屆
  
  最佳電影:《少林足球》  (寰宇)
  
  最佳導演:周星馳 《少林足球》

  最佳男主角:周星馳《少林足球》

  最佳女主角:張艾佳《地久天長》

  最佳男配角:黃一飛《少林足球》

  最佳女配角:林嘉欣《男人四十》

  最佳新演員:林嘉欣《男人四十》

  第二十二屆

  最佳影片:《無間道》  (寰亞)

  最佳導演:劉偉強《無間道》

  最佳男主角:梁朝偉《無間道》

  最佳女主角:李心潔《見鬼》

  最佳男配角:黃秋生《無間道》

  最佳女配角:劉若英《雙瞳》

  最佳新演員:原麗淇《三更之回家》

  第二十三屆

  最佳電影:《大隻佬》  (中國星)

  最佳導演:杜琪鋒《PTU》

  最佳男主角:劉德華《大隻佬》

  最佳女主角:張柏芝《忘不了》

  最佳男配角:梁家輝《大丈夫》

  最佳女配角:何超儀《豪情》

  最佳新演員:安志傑《少年阿虎》
 
金像獎之最

  提名最多電影——《臥虎藏龍》

  由李安執導,周潤發、章子怡和楊紫瓊主演的《臥虎藏龍》,獲香港電影金像獎16項提名,只有最佳新演員一獎沒有提名。打破了香港金像獎提名紀錄。這是《臥》片在海外揚名之後的又一次盛舉。

  獲獎最多電影——《甜蜜蜜》

  近十年來最成功抓住兩岸三地中國人共通感情的愛情文藝片,曾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岸西的劇本寫得極有心思,她用鄧麗君的歌曲作爲時代象徵,將男女主角小軍與李翹之間一段延綿十年之久的感情串連起來,令人感到蕩氣迴腸。陳可辛的導演手法流暢而富有感情,張曼玉與曾志偉演出極佳,連黎明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此片獲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編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攝影、最佳導演等8項大獎。

  獲獎最多影后——張曼玉

  《花樣年華》那個欲語還休的蘇麗珍只是“千面女郎”張曼玉的一個側影。她做過廣告明星、港姐,也曾5次登上香港金像獎影后的寶座。從《不脫襪的人》開始,張曼玉告別了小明星的歷史,開始走向她的輝煌時代:《阮玲玉》、《甜蜜蜜》、《宋家皇朝》.《花樣年華》

  獲獎最多影帝——梁朝偉

  三次憑王家衛電影獲獎《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03年憑《無間  道》第四次獲獎,超過周潤發成爲目前獲獎次數最多的男主角

  獲獎最多美術大師——張叔平

  對美術有着獨到見解的張叔平深得香港大導演王家衛賞識,多次邀其出任他執導電影的藝術指導。從《旺角卡門》開始,直到現在的《花樣年華》,張叔平都擔任美術指導和美術總監的工作,二人合作無間配合默契。並且自《東邪西毒》起,他還爲所有王家衛的影片擔任剪接工作。張叔平果然也不負所望,他頗具特色的美術設計,爲王家衛的電影增色不少。《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造型的成功,使其事業再登高峯。也爲其在2000年的金馬獎上贏得了最佳造型設計獎。

  像其當初未涉足電影圈時一樣,電影圈中的張叔平也是個多面手,服裝設計、造型設計、藝術執導、剪接樣樣都行。

  獲獎最多武指——成家班

  以成龍爲首的成家班可謂是香港最好的武術指導班底,他們創造了繼李小龍之後的新的電影武術動作。打破過去嚴肅的功夫片格調,以功夫喜劇爲主。並將傳統武術打鬥和高科技技術結合,創造許多經典特技場面。曾7次獲得金像獎最佳武指獎。

  獲獎最多攝影師——杜可風

  關注香港電影的人,沒有不知道杜可風的。他在香港電影圈的地位,就如同顧長衛之於內地攝影圈,是名聲響噹噹的人物。王家衛的所有電影都由他執鏡,他也曾與多位亞洲著名導演合作過,其中有陳凱歌、關錦鵬、賴聲川等;1999年他首次執導的影片《三條人》入選戛納影展。曾4次獲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