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程序員大調查:煉形與煉神

道家修行,先煉形,再煉神。蓋神者形之所託。無形無神,盡是虛無;有形無神,也只不過空得一副臭皮囊罷了。說來玄虛,對應到今年的中國程序員大調查數據分析上,居然也有模有樣——我指的是從調查結果中反映出來的中國信息化程度。自2004年開始,我們每年均做這項調查。歷年的數據看下來,中國軟件產業、軟件公司,乃至於從業人員,在通向自由王國的理想之路上,不斷地在修煉。奈何其形雖俱,其神不足。下文將自今年調查數據中,摘取數則,與讀者分享。

從業人員篇

IT工作、特別是開發工作,是年輕人的天下。在本次調查中,19-25 歲以下受訪者佔47.84%,如果加上26-30歲的受訪者,佔到總比例的 87.26%。這反映了我國IT尚未進入成熟階段的現狀。把年齡層比例數據與崗位比例數據作對比,可以更明確地看到這一點。有趣的是,據研究機構統計,越南等IT業處於起步階段的國家,年輕開發者所佔比例更大。

受訪者年齡分佈

開發者羣體中,“陽盛陰衰”的現象很明顯。此次調查的受訪者有9 成是男性。受訪者集中在北京、廣東、上海和江浙地區。今年的數據顯示,江蘇、浙江兩省受訪者之和佔到總額的13.26%,儼然已和北、上、廣形成鼎立之勢。但其他地區受訪者願意前往江蘇、浙江發展的,所佔比例卻微不足道。在人才方面,江、浙尚缺乏足以與人抗衡的整體競爭力。

五地受訪者比例分佈

 

以對人才的吸引力而論,大型外企和創業公司最有人才競爭力。前者的薪酬、福利、管理、職業生涯等體系較爲成熟可靠,後者憑藉的是“許你一個未來”、 “體現自我價值”的前景。調查顯示,三成受訪者有自我創業的意圖。但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低潮,勢必影響到創投形勢,今年大家是否還想創業就很難說了。 受訪者理想中的工作單位

 

對於從業人員來說,就業市場形勢越來越嚴峻。而在數百萬尚未解決就業的應屆和往屆畢業生看來,簡直就是冰海沉船一般的死局。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相關專業教育與單位需求脫節的現象越發顯得突出和嚴重。學生受訪者中,有六成對高校計算機教材表示不滿意。學歷教育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學生只能轉向培訓機構尋求幫助。有77.1%的學生受訪者,願意參加專業課程之外的軟件技術培訓。相較去年的60%,比例有了極大的增加。入行不容易,入行後也得跟上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培訓市場的火暴不是沒有理由的。 07/08兩年願意參加課程外培訓的學生比例

 

積累二三年的工作經驗後,通常都會成爲骨幹開發人員。此時,薪資方面可能得到第一次大幅度提升,部分開發者甚至得到提升機會。此時,他們對單位購買 IT軟、硬件設備的決策影響力也大幅增加。以購買開發工具爲例,參與提出建議和選型評估的受訪者,佔總額的55.2%;有決策購買能力的,佔10.%。廠商應更爲重視開發者的購買決策影響力。 受訪者在機構購買開發工具時的參與情況

 

編程語言和平臺篇 Java、.NET和C++ 無疑仍是編程語言中的王者,各自佔據擅長的市場。Java 在大規模企業級應用中翻手爲雲,.NET在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上呼風喚雨,C++寶刀不老、在內核級開發和嵌入式軟件應用上獨擅勝場。PHP等Web專用的腳本語言,沒有想象中那麼風光。畢竟面向公衆的Web應用,在整個IT市場中未見得佔到多大的份額。企事業單位信息化進程日漸深入,IT正在成爲基礎設施,更“架構化”的Java和.NET,以及更“底層化” 的C++,一佔企業市場,一佔移動市場,不算出奇。

受訪者工作涉及開發平臺及語言

 

在.NET陣營中,.NET Framework 2.0 的佔有率高達63.7%,是當今.NET應用的主流平臺版本。從2005 年的 11.0%到今天的超過六成,.NET Framework 2.0確已修成正果。.NET Framework 3.0和3.5版本的佔有率之和超過 17%;隨着Visual Studio 2008的推廣(目前是VS2005佔優,但有30%的.NET開發者打算遷移至VS 2008),3.0和 3.5版本會越來越強勢。無論在哪個版本的.NET Framework上,C#語言都獨佔鰲頭,其他語言完全不能與之抗衡。相對於.NET/C#不斷升級的“折騰”勁,傳統C++顯得較爲保守。根據調查顯示,使用C++ 的受訪者,以做系統開發(22.9%)和網絡開發(22.6%)爲主,他們的項目主要是企業應用(42.3%)和研究性項目(22.7%)。C++開發者似乎並不太買新版本Visual Studio的賬,目前仍有35.5%的受訪者使用Visual Studio 6。

受訪者主要使用的C++ IDE環境

 

在Java方面,JDK的部署版本也逐年變化。到2008年,JDK 5.0 市佔率接近50%,遠遠超過其他版本。不可忽視的是,JDK 6.0從2007年的10%急速上升至25%,未來屬於誰,不問可知。調查顯示,Eclipse 市佔率持續提升,2008 年首次超過5 成受訪者首選Eclipse。Netbeans市佔率從2007年的27%下降到2008 年的不到20%,主要原因是Sun公司推廣重點轉移到了Open Solaris和MySQL上,Netbeans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市佔率會繼續走低。

Ruby、ErLang等“熱詞”,在2008年貌似風光無限,但實際採用率並不算高。前者的成熟度有待驗證,後者應用領域較窄,但這並不說明它們缺乏重要性。尤其是RoR爲代表的快速Web 開發框架,給老牌平臺/ 語言帶來的衝擊不可忽視。

Web應用開發篇

反過來看,Java、.NET 兩大平臺所涉應用, 也反映出B/S 體系成爲信息化應用主流的狀況。其中,54.8%的.NET 使用者工作主要是開發Web 應用,而在Java 人羣這個比例更是高達69.2%。網頁爲王,已是不爭的事實。

由於Web 應用的特殊性,導致調查數據呈現出一種有趣的現象:無論你使用任何一種後臺編程語言,絕大多數時候,前端總得與HTML 和 JavaScript 打交道。在RIA深入人心的今天,作爲一種成熟的RIA表現形式(至少是RIA 過渡形式)的AJAX,其關注度也無人能匹敵。有近5 成開發Web 應用的受訪者採用了AJAX作爲客戶端表現技術。

近5成受訪者採用AJAX技術

 

在目前採用純HTML的受訪者中,64%的人打算轉向AJAX。打算採用Flex/AIR或Silverlight 的受訪者比例大致相當,都不超過15%。Adobe和微軟推廣自家RIA技術仍然任重道遠,倒是Google 看準AJAX、以Chrome 奇襲,沒準真能把水徹底攪渾。 受訪者以後考慮採用的客戶端表現技術

 

數據庫篇 在主流企業應用市場,Oracle和SQL Server 比其他廠商產品有優勢,而DB2在憑藉IBM的整合服務,佔據了8%的市場。MySQL以其低廉的成本也獲取了相當份額。比較有意思的是,Access 的表現相當優異,三成信息化應用是用它做的。

廠商近年來不遺餘力宣傳的“BI”、“XML”等特性,目前並未成爲主流,但開發者非常關注這方面趨勢。事實上,40%的受訪者數據庫應用規模小於 10萬條記錄,36%的受訪者數據庫應用規模在10萬到100萬條記錄之間,達到千萬級記錄數的只有16.8%,這樣的規模,還談不上做商業智能級的數據挖掘。對此,數據庫專家王翔表示,“相對其他數據而言,這組調查數據非常有趣。它提醒我們數據庫、數據庫應用設計要‘適度’而不是‘過度’,雖然在各大廠商在技術網站上都提供了爲數很多的數據庫部署方案,但作爲應用的設計者要謹慎對待,要實事求是,設計時要對很多高可用性、高擴展性方案持謹慎態度,雖然對於計算機系統而言故障在所難免, 但總要算個風險成本。”

數據庫應用規模比例

 

本次調查發現,工作中涉及數據庫技術的開發者感興趣的新數據庫技術領域以全文搜索比例相對最高(51.4%),其次爲基於Web 的管理控制檯(44.9%), 第三爲原生XML(Native XML)支持,比例爲44.3%。搜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即便採用數據庫提供的全文檢索,也未必能實現良好的搜索功能。總的來說,數據庫應用水平取決於信息化發展水平。預計未來對檢索、數據挖掘、BI 等的需求會更加迫切。 開發者感興趣的新數據庫技術領域

 

軟件工程篇 調查發現,受訪者所在公司的認證評估體系以ISO-9000 系列比例最高,其次爲CMM/CMMI 系列。但表面上的“正規化”背後卻是作坊化的生產方式。20人以下的小團隊,佔受訪者所在團隊的80%以上,這樣的規模,要真照CMMI 那套幹起來,還不得淹沒在文檔的大海中。

團隊規模比例

 

軟件工程專家青潤認爲,從國際上認可的軟件工程實施較爲完善的企業要求來看,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的比例應該爲1:1,排除掉團隊內特定的管理、需求、配置管理、文檔、美工、質量保證等人員外,開發團隊中測試人員的比例應該在1/2到1/3之間比較合理。而此次調查顯示,受訪者所在團隊中,測試人員佔團隊總人數1/5 以下的,竟有41.7%之多。對測試的忽視必然造成軟件質量不過關,這也是信息化程度較低的一種體現。

相對於其他軟件生命週期工具,需求管理工具採用率較低。不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的受訪者團隊佔到三成以上。由此可見,需求管理仍然是大量開發團隊較爲忽視的環節。缺乏有效的需求管理,導致信息化項目延期或失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受訪者團隊採用需求管理工具情況

 

34.8%的受訪者團隊採用Visio作爲設計建模工具。嚴格來說Visio 只是一種繪圖工具,但相對於Rose 的龐大,似乎更受小型開發團隊歡迎。從2007年的調查結果開始,CVS就超過了VSS,成爲第一大源代碼管理工具。在今年的調查中,CVS繼續保持微弱優勢。 受訪者團隊採用源代碼管理工具情況

 

不要求進行集成的比例逐年下降,說明國內軟件項目的可控性在不斷提高,但精細化仍然是不可觸及的夢想。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僅30%的受訪者團隊做每日集成,而對集成粒度沒有要求的受訪者團隊比例高達20%。這類項目,只可以用“混亂”來形容,失敗可能性極大。 開發者經常採用的管理需求工具情況

 

結語 信息化搞了這麼多年,硬件、軟件該上的都上了,但應用水平卻有待提高。如果說軟硬件設備是“形”,那麼應用水平就是“神”。反求諸己,軟件業也是形稍俱而神不足。如同道家修行,此事急不得。唯有踏踏實實、去除浮躁,纔有成功的基礎。經濟不景氣,或許正是韜光隱晦、苦練內功的時候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