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廠商聯合推出“快應用”,劍鋒直PK微信小程序

       流量越來越貴的時代,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的超級APP微信正顯示出“一統天下”的氣勢。

       微信的流量有多恐怖?藉助微信生態流量,拼多多能夠異軍突起,打得淘寶、京東措手不及;藉助微信一二度人脈關係,新世相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刷屏。當然,騰訊自身也在想法設法收割巨大流量帶來的紅利。這必然要動到他人的奶酪。


       去年微信推出了小程序,不僅收割了各大應用流量,還掌控了用戶入口。在此之前,手機流量的入口屬於硬件廠商和蘋果,於是被動了奶酪的小米、中興、華爲、金立、聯想、魅族、努比亞、OPPO、vivo這些在手機市場競爭對手走到了一起,將共同發起快應用標準,直面小程序的競爭,頗有九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勢。
       一、9大廠商聯手推快應用,對抗小程序
       今天(3月20日)下午上述九家手機廠商就將在北京舉行快應用標準啓動發佈會。
根據快應用生態平臺介紹,快應用是由9家廠商聯合打造,使用前端技術棧開發、原生渲染,同時具備H5頁面和原生應用的雙重優點。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享受原生應用的性能體驗。快應用框架深度集成進各廠商手機系統中,可以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用戶需求與應用服務間的無縫連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和應用服務的轉化效率,同時支持生成桌面圖標等留存能力。從產品特性來看,快應用定位與微信小程序十分相似,內生於微信的小程序也強調“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點。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一名不願具名的手機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快應用的實質其實就是爲了對抗小程序。雖然現在還沒有明顯的數據,證實小程序對應用商店造成了衝擊,但是,硬件廠商必須要防患於未然,避免被邊緣化。“我還是比較看好這次聯盟的,APP不能做特別重,所有的應用都在越來越輕。快應用應該說是廠商的主動出擊,去爭奪微信的市場和收益。”
       從用戶體驗來看,快應用和小程序的相差無幾,兩者之間的競爭意味非常明顯。流利說聯合創始人兼CTO 胡哲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認爲,現在的狀況是線上流量吃緊,線下成本昂貴,無論是快應用還是小程序,都是龐大市場需求的產物。
       二、欲出馬的快應用PK小程序
       其實,早在去年,小米便推出了“直達服務”,金立推出“秒開應用”,魅族也推出了“快捷應用”,它們與微信小程序相似,用戶無需下載安裝,即點即用。然而無奈的是,這種面對小程序的被動反擊而推出的應用,一直不溫不火。
       那麼,此次,九大手機廠商聯手的快應用,能夠和小程序一戰嗎?快應用的優勢在於,基於操作系統,它離用戶近,更方便地讓用戶觸發快應用,運行速度也快。
       相比微信,快應用不需要安裝App,只需擁有一臺支持快應用標準的機器(甚至連手機都不用換,只需要升級、更換系統固件),就能使用快應用,而且,快應用還能直接從系統桌面直接啓動。
       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三大運營商移動寬帶用戶(即3G和4G用戶)總數11.3億戶。即使上述的九大廠商只佔60%市場份額,也有超過6億的用戶。輸不起的手機廠商,面對強大的小程序,9大手機廠商選擇了“同仇敵愾”,因爲應用分發的主導權之爭是一場手機廠商輸不起的戰爭。
       三、應用分發是手機廠商收入的重要來源。
       以手機App預裝爲例。《法制晚報》曾援引某搜索軟件市場部門經理說法稱,每部手機的每個合作方軟件手
機廠商收費價格在2元到5元之間。也就是說,一款出貨量達到1000萬部的手機,如果安裝了15款預裝App,用戶將其全部激活,手機廠商收入將達到上億元。
       除了授權費,很多手機廠商還會收取一定的預裝App分紅。據搜狐新聞,對預裝的搜索軟件,手機廠商會按照“千次搜索量”計算分成:用戶使用該搜索軟件搜索某個關鍵詞達到1000次,軟件廠商會獲得80元的利潤,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就會分得15元的分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