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架構的設計思路(轉)

 

l 什麼是信息架構

我們知道,設計一個Web網站或應用系統的信息架構時,最主要是設計好以下四個部分:

1、 組織系統(OrganizationSystems)

2、 導航系統(NavigationSystems)

3、 搜索系統(Search Systems)

4、 標籤系統(Labeling Systems)

這四個系統分別代表了,如何組織信息,如何瀏覽信息,如果搜索信息和如何標識信息。

Ø 組織系統

有些人認爲組織系統就是對信息的分類,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以前我們用E-R關係圖來表達數據之間的關係模型,並以此設計數據庫表結構。然而在UI展現上卻顯得非常的隨意,因爲我們往往只是考慮清楚了網站系統應該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大致的做出分類後,然後把這些內容塞到用戶界面中,至於每個內容之間的邏輯和瀏覽者的感受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而正真的組織系統包括了組織體系和組織結構。

組織體系又可以分爲精確性組織體系和模糊性組織體系。精確型組織體系包括按照字母順序,按年表,按地理位置來組織;模糊性組織體系包括按主題、按任務、按用戶、按隱喻、混用方式,其中混用方式是使用的最爲頻繁的一種方式。

組織結構又分爲等級式(至上而下)、數據庫模式(之下而上)、超文本(非線性),大衆分類(Tagging)。

Ø 標籤系統

大家常見的標籤包括文字標籤和圖標標籤,其中以文字標籤最爲普遍,文字標籤又經常表現爲以下幾種形式:情境式鏈接;標題;導航系統選項;索引術語;圖標。

設計標籤系統的一些原則:

² 儘量聚焦網站目標:明確誰是目標用戶,網站提供什麼,怎麼用,何時用等問題,簡化標籤設計,更體現更好的效率。

² 設計統一的標籤系統:在思考如何設計時,要明確設計統一的標籤系統,而不是分開設計散落在每個頁面上的標籤。統一的概念包括:風格一致,版面樣式一致,語法一致,粒度一致,理解性一致,用戶類別區分等。

Ø 導航系統

從最早的麪包屑,羅盤,地圖,到現在的路標,GPS等,人類一直在創新並致力於解決導航的問題。

一般網站的導航系統分爲:全站導航、區域導航、情景式導航。

² 全局導航:網站每頁都會展現的全域導航系統。無論用戶在網站的那個層級,都可以直接進入到重要的區域和功能頁面。在設計上以密集和頻繁的訪問用戶爲設計中心。

² 區域導航:作爲全局導航的輔助,通常被用在子網站構造中,以滿足各個區域導航間的無關聯性。當下也有很多網站將區域導航整合到全局導航中,比如amazon的Switch Center。

² 情景式導航:一般是屬於聯想式學習範疇。又分爲內聯式(inline)情景導航和外部情景導航。

三者必須有效的協作起來,相互補充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還有一些輔助性導航系統,比如搜索,網站地圖,網站索引,指南(Guide),嚮導和配置器。

在上述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提供個性化和定製化的能力展現高級導航能力。比如,可視化搜索,用戶行爲數據的挖掘分析,社會化導航,標籤雲等。

Ø 搜索系統

通常的搜索系統構造如下:

1-用戶搜索需求--------2-搜索界面(搜索語言、檢索式構造器)----------3-搜索引擎--------4-內容(元數據、受控詞表)------5-結果(排序和聚類算法、界面設計)

搜索算法有很多,但是核心目標都是一樣的:平衡查全率(Recall)和查準率(Precision)。

在查詢時也有很多常用工具以提升用戶體驗,比如:

² 拼寫檢查工具(Spell-checkers)

² 防止輸入錯誤工具(Poka-yoke)

² 語音工具(Phonetic tools)

² 詞幹搜索工具(Stemming tools)

² 自然語言處理工具(Naturelanguage processing tools)

² 受控詞表和敘詞表(Controlledvocabularies and thesauri)

搜索結果按照排序(Sorting)和排名(Ranking)來展示。 比如,按照字母排序(Sorting by Alphabet),按年表排序(Sorting byChronology),按相關性(Ranking by Revelance),根據受歡迎程度(Ranking by Popularity),根據用戶和專家的評價(Ranking byusers’ or experts’ratings),付費排名(Ranking by Pay-for-Placement)。搜索結果也可以按照搜索結果進行分組顯示,也可以提供高級搜索來收縮(Narrow the Retrieval)結果範圍。

l 如何進行信息架構

信息架構工作不是單純的HTML+數據庫表設計,也有一套正規的流程來保障信息架構設計的進行。如下所示:

研究 --- 策略 ---- 設計 ---- 實施 ----- 管理

Ø 研究

基於情景、內容和用戶三要素建立的研究框架。一般會用到以下的工具和方法:

² 背景研究

從查閱背景材料開始,充分的去挖掘以往的有用信息。特別是要注意目標願景和真實情況之間的差距。往往,願景是遠大的,現實的情況卻是錯綜複雜,殘缺不全的。

² 初步演示報告

演示內容包括:什麼是信息架構,爲什麼很重要,信息架構和網站其他組件有什麼關聯關係,和組織本身又有什麼關聯;主要的里程碑和要做哪些事情等。通過演示報告,找出潛在的風險,和團隊在思想上達成一致。

² 研究會議

策略小組會議:設定高層次目標,定義任務、願景、觀衆、內容和功能。

內容管理會議:瞭解內容的本質和內容管理流程。包括得到一些問題的答案:未來要規劃哪些內容和服務,採用什麼技術,什麼格式,怎樣輸入系統,內容如何更新,如何淘汰,涉及法律的,版權的問題等等。

信息技術會議討:論信息架構和技術基礎架構之間的關係,建立信賴和相互尊重。比如下面的問題,如何利用內容管理系統,是否能支持元數據註冊機制實現分佈式標籤,CMS能否支持文件的自動分類,搜索引擎的靈活能力,個性化,自動化的可瀏覽式索引,搜索引擎和敘詞表如何整合等。

² 投資人面談

和有主見的領導及投資人面談是商業情景研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目的是讓投資人告訴你他們心中在想什麼。比如下面的問題,現在企業面臨了哪些與信息相關的問題,準備如何利用網絡建立企業的優勢,建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對現有信息系統的使用狀況,如何考慮投資回報率等。

² 技術評估

通過和技術人員的溝通,通過差距分析(gap analysis)找出商業目標,用戶需求和現存技術基礎架構之間的實際缺口,並分析是否能通過現存的商業工具來幫助消除差距,並充分論證這些外部技術和工具是否可以整合到現有的框架中來。

² 啓發式評估

採用專家評估方法來對現有的系統進行檢查,提出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從現有的系統中獲得可用的部分,而不是全部拋棄,推倒重頭開始。比如,專家對現有的網站系統提出:應該採用索引和網站地圖彌補分類的不足;導航系統應該讓用戶瞭解情景所在等。

² 內容分析

自下而上的仔細分析信息架構中現存的文件和對象。收集內容: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樣本,比如採用Noah’s Ark-諾亞方舟法,分別找出可用的對象,可借鑑的緯度是格式、文件類型、來源、主題、現存架構、用戶、語言、動態性等。分析內容:包括記錄結構化元數據、描述性元數據、管理性元數據;並找到這些內容對象之間的模式和關係。

² 內容映射

開發內容映射圖(content map),其是對信息環境的可視化表達方法。比如下圖所示,

² 標杆法

包括,競爭式標杆法:從競爭方借鑑有用的信息架構。前後式標杆法:在同一網站,觀察分析前後的改進,來回答投資回報率的問題。

² 使用量分析及搜索日誌分析

使用Google的Analytics,查閱你每個頁面的點擊率,訪客信息等使用量分析。

通過去追蹤和分析搜索引擎所獲取的搜索內容,研究用戶在搜索什麼,並幫助構建受控詞表,以提升搜索體驗。

也需要從售後,服務支撐部門獲得客戶的反饋和建議內容,並定期去傾聽服務人員的建議。

² 用戶研究

要確定網站用戶的定義和優先級,這是用戶研究的重中之重。

方法包括:調研問卷(Surveys)、情景式調查(Contextual Inquiry)、焦點小組(Focus Groups)等。

² 用戶會議

包括與用戶進行面談,通過提出問題,直接獲得用戶的解答;也可以採用卡片分類方式,在一堆卡片上事先寫好一些關鍵的內容索引,由用戶看着卡片說出與卡片上的關鍵詞相關的內容,最後記錄下來所有的內容即可。

² 用戶測試

讓用戶坐在電腦前,打開系統,完成你安排的任務,每種任務在幾分鐘的時間要求內,看用戶是否可以達到終點。在其過程中,要記錄用戶看見的,點擊的,猶豫的,和疑問。

Ø 策略

信息架構策略是一種高層的概念框架,讓你構建和組織網站或企業內部網絡。信息架構策略的內容包括:信息架構管理、技術整合、強調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組織系統和標籤系統(自上而下),文件類型識別(自下而上),元數據字段定義,導航系統設計等。

好的設計師會在研究前就開始構造網站的信息架構和組織網站的可行策略。在研究階段中,通過用戶免談,內容分析和標杆分析,利用數據來調整策略。

² 開發策略

採用TACT方法:思考(think),表述(articulate),溝通(communicate),測試(test)。

思考:把研究資料轉變爲創造性的觀念;

表述:圖標、藍圖、場景、隱喻、情節、框架圖;

溝通:演示、互動、頭腦風暴;

測試:封閉式卡片分類、原型。

² 工作成果

包括隱喻探索、場景、案例研究、概念圖、藍圖和框架圖等。

策略報告:包括執行摘要、網站用戶&使命/願景、從用戶面談和內容分析所得(組織和內容、導航、標籤、特色等)、架構策略&方法(內容模型、定製化/個性化策略、導航元素)、內容管理等章節內容。

項目計劃:信息架構設計的產生計劃。

² 演示

將你的策略報告和計劃做成一份高效清晰的演示文檔,與相關的干係人進行一次面對面的討論,爲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礎。

Ø 設計

² 架構藍圖

高級架構藍圖的目的是解構組織體系,一般是從主頁開始,包括頁面內的組件,網頁編組,網頁間的關係等。

下圖即是一個高級架構藍圖的例子:

在細化藍圖時,一般複雜的信息架構藍圖都無法在一頁圖中表現出來,因此會由多張信息圖構成,這樣最好引入唯一編號,爲多個圖之間的頁面和組件標記關係。如下所示:

² 線框圖

線框圖包括:高保真線框,和低保真線框。

低保真線框主要以頁面的導航、佈局、區域等設計爲主。低保真線框並沒有太多的細節,無法從線框中看到任何信息內容的元素,比如下圖所示:

高保真的線框的優點更爲明顯:1、內容和顏色的充實,讓網頁更有生命力;2、模擬了實際的頁面大小,更靠近最終的展現樣式,容易獲得更直接的反饋意見。

在做線框時可以參考一些準則:

1、一致性。體現線框的專業度;2、組件化,將重複出現在多個頁面的內容組件化;3、留白,在線框的四周和頂端留下空白處;4、線框圖的可用性,能引導開發;5、多人共享開發時,確保文件能整合起來。

² 內容映射

把內容拆開或結合成內容塊,一個內容塊一般是頁面上處理的最小內容部分。建立內容映射表後,把每一塊內容和在網站上的頁面區域做逐一映射。

下圖是某網站內容映射表的示例:

² 內容模型

在建立了內容清單的基礎上,可以着手建立內容模型。良好的內容模型,能夠展現內容之間的關係、以及導航關係。

在內容模型建立好後,可以採用下面的表格來描述內容間的關係,以及涉及到元數據內容:

Ø 實踐

² 工具

和信息架構相關的工具有:

ü 自動分類軟件,自動爲文件配置元數據,根據分類規則,自動將文件分到某些類別下。比如,Interwoven’s Metatagger, Autonomy IDOL Server, Vivisimo’s Clustering Engine。

ü 搜索引擎,提供全文索引和搜索能力的軟件。例如,Sorl,Lucene, Google,Endeca,Autonomy。

ü 詞表管理工具,受控詞表和序詞表的開發和管理工具。例如,MultiTes,Thesaurus Master, Term Tree。

ü 門戶或企業知識平臺,企業門戶整合的方案。例如,MS的Sharepoint,IBM的WebshperePortal,Oracle的Portal等。

ü 內容管理軟件,管理從內容協作、編輯、發佈的工作流程。例如,MS的CMS,Drupal,WordPress等。

ü 網站分析和跟蹤軟件,分析網站的使用量,統計性能,爲用戶行爲分析和特性提供數據信息。例如,Google Analytics,WebTrends

ü 繪圖軟件,用來繪製圖標,框圖及藍圖的工具。例如,Visio,Mockups,OmniGraffle(限於Apple平臺)等。

ü 原型工具,開發原型的工具,可以用來建立交互式框架和可進行點擊的原型。例如,Dreamweaver,Axure等。

ü 用戶研究,支持用戶研究的軟件。例如,MindCanvas,Marae,Mcromedia Captivate,Ethnio,xSort。

² 計算投資回報率(ROI)

1、估算當前缺陷導致的損失時間,比如因爲員工每次因爲找尋文檔而多花費10秒;

2、計算一年內每位員工損失的時間,比如,200工作日*3次/日*10秒/次=6000秒/年;

3、計算總耗費成本,比如,1000員工(用類似情況的員工)*80(員工每小時成本,包括福利)RMB/小時*1.67小時/年=133,600RMB/年。

4、計算ROI,比如,爲此一項改進投資50,000RMB,則有173%的投資回報率,這已經相當高了。

最好的例子是,IBM曾經花了幾百萬美元,用了10個星期100名員工以上改善IBM.COM的信息架構,結果在銷售上增加了400%。

² 信息架構檢查清單(Checklist)

在你準備信息架構說明時,通過結合對下面要點的檢查,可以保證不會遺漏重點。

ü 減少尋找信息的成本(Reduces thecost of finding information)

ü 減少找到錯誤信息的成本(Reducesthe cost of finding wrong information)

ü 減少找不到信息的成本(Reduces thecost of not finding information at all)

ü 提供競爭的優勢(Provides acompetitive advantage)

ü 提升產品的曝光度(Increasesproduct awareness)

ü 提升銷量(Increases sales)

ü 確認有更好的用戶體驗(Makes usinga site a more enjoyable experience)

ü 提升品牌忠誠度(Improves brandloyalty)

ü 減少對說明文檔的依賴(Reducesreliance upon documentation)

ü 減少維護成本(Reducesmaintenance costs)

ü 減少培訓成本(Reducestraining costs)

ü 減少員工的流動(Reduces staffturnover)

ü 減少組織的變革(Reducesorganizational upheaval)

ü 減少組織的政治活動(Reducesorganizational politicking)

ü 提升知識共享(Improvesknowledge sharing)

ü 減少重複勞動(Reducesduplication of effort)

ü 加強商業策略(Solidifiesbusiness strategy)

信息架構是個複雜、龐大的領域,在進行信息架構的設計時,從事信息架構的人員應該明白信息架構不光是界面上的能看到的內容,還有很多內容隱藏在冰面之下,如同下圖。

本文參考了: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for The World Wide Web

By Peter Morville, LouisRosenfeld

本文轉至:http://blog.csdn.net/linco_zhang/article/details/692810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