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 Wilkes

EDSAC計算機之父——Maurice Wilkes

作者: baiyuzhong分類:IT名人堂  閱讀:1,459 次添加評論

1951年5月15日,在英國,BBC頻道播出了三個人的演講,其中有兩位大名鼎鼎:一位是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另一位是圖靈的導師、劍橋數學家紐曼。那麼第三個人是誰呢?誰有資格躋身如此陣容呢?

他叫Maurice Wilkes。

Wilkes,1913年出生於英國,1931年進入劍橋大學,後又進入卡文迪什實驗室。1936年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關於甚長無線電波在電離層中的傳播特性》。二戰爆發後,Wilkes爲英國軍方研製雷達設備,輾轉於敦刻爾克、劍橋、馬爾文等地,參與過10cm雷達和OBOE的研製。OBOE是一套轟炸機導航系統,可以使飛行員不需要地圖和目視,只需要按照地面發來的指令飛行,即可準確到達轟炸目標。地面上有一個“貓站”和一個“鼠站”,貓站會通過信號,將飛行員引導到一個大圓弧上(轟炸目標就在這條弧上),如果飛機在弧內,貓站就發射“點”信號,如果在弧外則發射“劃”,飛行員就根據這些反饋來修正方向,保持位於弧線上。當飛機位於目標上空時,鼠站就發出信號,飛行員就投彈,然後再用同樣方式,由貓站引導回基地。這套系統大受盟軍飛行員的歡迎。

1945年,戰爭結束了。Wilkes回到劍橋,主導了英國的第三個電子計算機工程。讀者可能會問,前兩個是什麼?第一個是“巨人機”,戰時誕生於布萊切利莊園,開發者是艾倫·圖靈。第二個是ACE(自動計算引擎),國家物理實驗室正在研製中,此時的主導者也是艾倫·圖靈。Wilkes扛起了第三個,一個名爲EDSAC(電子延遲存儲自動計算機)的計算機工程。起初他聯繫了國家物理實驗室,希望得到一些資料,但當時ACE還沒有正式起步,而美國馮·諾伊曼的EDVAC還是祕密,所以Wilkes只得到了一些零星的見聞,以及被安排在1946年到賓夕法尼亞參加ENIAC團隊主辦的一系列講座。

未命名_副本

1946年11月,Wilkes希望參與ACE項目,他於11月27日訪問了國家物理實驗室,並於12月2日給圖靈寫信談了許多關於ACE的設計想法,並附上了他得到的一些關於EDVAC的資料。但這封信的問題在於,Wilkes並不知道圖靈已經做了7個版本的設計工作,而且EDVAC的一些特性正是受到圖靈的啓發。更糟糕的是,Wilkes的想法,很多是與圖靈的原則相反的。圖靈的設計哲學是儘可能地簡化硬件,把其他的事情都留給程序。圖靈在回信中表達了這些想法,所以合作並非真正展開。1947年,他們的聯繫徹底中斷了,而此時由於ACE項目出現了一些人事上的問題,誰也不肯讓步,最終圖靈一氣之下甩手不幹了。Wilkes的EDSAC項目仍在繼續,他轉而與EDVAC的項目人員取得了廣泛的聯繫,他們經常一起切磋討論。EDSAC採用水銀延遲線作爲存儲器,容量是512×18位,加法時間1.5毫秒,乘法時間4毫秒。威爾克斯還引入了變址、緩存、宏指令、微程序、子例程等重要概念,還設計了一個子例程庫,這些都對後來的計算機設計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有些資料認爲這些都是Wilkes發明的,但筆者認爲不然,很難考證最先提出者,但至少圖靈在很早之前就有微指令和子程序的想法)。在工程實施中,由於資金缺乏,項目一度岌岌可危。最終,Wilkes說服了一家麪包公司來投資,終於絕處逢生。1949年5月,EDSAC首次運行,這是世界上第一臺馮·諾伊曼結構的計算機。戲劇的是,之前一直作爲“老師”的EDVAC項目,反而直到1952年才完成。

1967年,ACM授予威爾克斯圖靈獎,以表彰其在存儲程序式計算機和子程序等重要概念上的傑出貢獻。 1980年,Wilkes從劍橋退休,出任DEC公司的顧問和MIT兼職教授,1986年回到英國,擔任Olivetti公司的顧問。2000年,Wilkes被授予爵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