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應用還有創新嗎?



現在離第一部iPhone手機面世已有9年時間了,它代表了新一代的智能手機,在其內部集成了一些傳感器,如重力傳感器、磁力傳感器等。這些傳感器使手機的應用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智能化。繼而出現了Android手機,於是智能手機市場如火如荼地發展了起來。現在近十年過去了,創業時的小米飯吃過了,壯大後的大魚大肉也吃過了,應該是我們沉下心來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手機應用還有創新嗎?下一步該如何走?

 

看現在的街頭巷尾,幾乎每個年青男女不管做什麼,手裏都拿着一部手機,甚至兩部。他(她)們在拿手機做些什麼呢?想來不外乎這些,遊戲、聊天、看片聽音樂等。這些對於調劑生活是有益的,但是沉迷其中絕對是有害的!我認爲手機製造商們有責任引領手機消費向健康方向發展!

 

在前文中曾經提及物聯網應用於氣象預報可以大大提高短期預報準確度。那麼爲什麼不把這個功能和手機結合在一起呢?在手機裏增加溫度、溼度、風速、地表輻射係數等傳感器,讓手機成爲流動的百葉箱。將採集到的氣象數據提交到氣象預報中心。氣象預報中心彙總數據、預報天氣並下發到終端用戶那裏。這樣一來,手機爲氣象預報中心提供服務,於是可以從氣象預報中心那裏得到一些“實惠”,比如每個月可以免費發送十條短信等。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雲計算——物聯網”應用實例。

 

說到這裏不禁要問!是什麼引領和驅動國人的創新?物聯網雲計算的發展目標提出也有8年了,爲什麼看不到真正的有價值、有活力的創新和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