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開放引發混亂 谷歌可能適當封閉

近日,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發佈報告稱,谷歌Android明年將成爲歐洲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而電子產業研究機構 DIGITIMESResearch分析師林俊吉預計,在智能手機平臺爭霸戰中,Android將比原先在2009年所做的評估早一年,提前於2011年成爲全球第一。

  得益於Android的野蠻增長,不少新興手機力量正在興起或者復興。

  然而隱患也伴隨而來:開放的Android系統使得手機廠商進入門檻越來越低,這將迫使手機廠商的競爭逐漸止步於硬件層面,從而引發新一輪手機企業大洗牌,而悲觀的分析師甚至認爲,這將導致手機市場重蹈十年前PC行業的覆轍,純智能手機制造巨頭利潤急劇下滑,巨頭隕落。

  一則關於HTC可能最終放棄Android平臺的消息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現階段Android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我們也強調,操作系統需要留給我們更大的設計空間,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手機廠商創造更多價值。”HTC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而諾基亞也再次強調了不涉足Android的決心。至少從手機大佬們的層面來看,變化中的Android確實不如當初想象的那麼美好。


Android開放引發混亂 谷歌可能適當封閉

  而擺在谷歌面前的根本難題是:Android繼續徹底開放和適度封閉都面臨重重困難。

Android野蠻成長

  林俊吉指出,2009年原排名第5的Android在2010年躍居爲第2大平臺,Android手機全年出貨將達5845萬部,市佔率爲20.8%。

  而展望2011年,林俊吉認爲,Android很有可能超越目前位列第一的Symbian平臺。目前Symbian市場份額已經大幅下降至35.5%,下降趨勢非常明顯。

  受益於Android市場的整體上升,一大批終端廠商從中“受益”。HTC憑藉Android手機的良好表現進入全球前十名,摩托羅拉更是憑藉Android手機勉強扭虧爲盈。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看似風光的谷歌事實上到目前爲止依然沒有獲益太多,相反,問題卻接踵而至。首當其衝的問題是來自合作伙伴的挑戰。

開放引發混亂

  衆所周知,完全開放是Android吸引合作伙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爲這種開放既能降低手機廠商研發智能手機的門檻,更能給終端廠商極大的發揮個性化的自由。

  但是對谷歌來說,開放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混亂。各手機廠商爲追求個性化,對Android進行二次開發,造成各版本Android系統之間兼容性差。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谷歌的移動互聯網戰略。

  更讓谷歌難以接受的是,開放的商業模式下,產業鏈廠商開始各爲其主,涉足更多的領域。典型的案例包括中國移動開發基於Android系統的OPhone平臺,聯想開發基於Android系統的樂PhoneOS和應用商店“樂園”,HTC開發HTCsence等等。

  這麼做的目的並不複雜:各企業都希望最大限度地主導各自的生態鏈,獲取更多利益。但這都和谷歌主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初衷相違背了。

封閉引發抵制

  對於谷歌而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收回Android控制權,適當封閉Android系統。

  不久前,市場傳言谷歌將在Android 3.0中統一界面,封閉更多的API。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許多Android產業鏈廠商強烈反應。

  “如果不給予合適的環境,HTC很可能放棄Android平臺,轉而研發自有手機操作系統。”HTC用戶體驗設計中心經理DrewBamford表示。

  更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移動OPhone平臺也正受到谷歌越來越多的制約,“設計初衷是更加中國化的OPhone平臺,在後續版本很可能將越來越不受中國移動控制。”

  巧合的是,也就在這段時間裏,業內多次傳出中國移動可能擱淺OPhone項目的消息。雖然該消息並沒有得到中國移動證實,但是從目前中國移動的策略來看,OPhone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中國移動對OPhone的補貼力度大不如前,許多手機廠商的OPhone項目都無故戛然而止。

  “這是強者和強者碰撞的結果。同時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移動終端領域日益強大的谷歌,很難容忍另一個強者的存在的。”一位Android開發者對本報記者表示,Android並不是真正免費的“大餐”,而且更讓終端廠商爲難的是,即使是延續徹底開放策略,終端廠商也很難繼續長久獲利。

  更多的終端廠商淺嘗Android甜頭之後開始反思,Android究竟是機遇還是一場災難。

Android讓巨頭隕落?

  諾基亞的一名高管曾經比喻使用Android系統的廠商就好像芬蘭冬天裏在褲子裏撒尿取暖的小孩。

  這其中不乏嫉妒的成分,但卻也有其道理。對於谷歌和合作伙伴來說,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根源是:Android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終端廠商,因爲當前智能手機利潤最豐厚。但是當Android“氾濫”之後,終端廠商將不可避免地再次迴歸硬件製造的競爭,利潤下滑勢不可擋。

  有分析機構預測,智能手機目前的利潤率約爲30%至35%,而如果Android智能手機標準化生產之後,其利潤將壓縮至10%,這對於手機大佬們來說,無疑都將是極大的打擊。

  尤其是許多國產手機廠商介入Android市場之後,同樣硬件配置的Android手機,將以極大的價格優勢入侵市場。“這就像兩年前,山寨機攪局正規手機市場一樣,手機廠商的利潤將再次被拉低。”一家智能手機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諾基亞總裁誒洛普在談到不涉足Android市場的原因時就坦言,“一家公司要在Android手機軟件層面脫穎而出,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唯一剩下的可能性就是在硬件領域競爭,但挑戰在於只在硬件領域競爭的用戶體驗不可能超越其他人。”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三星爲什麼面對重重壓力也要力推自己的智能手機平臺Bada,以及HTC揚言可能放棄Android。

  從這個角度來說,摩托羅拉、LG、索尼愛立信等手機巨頭們的困境似乎還遠沒有結束,相反,他們甚至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一旦行業真如悲觀者所預測的那樣開始洗牌,這些廠商都將首當其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