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聯手“開放源代碼”改寫IT規劃方程式

出處:CIO時代

  IT規劃的方法論早已被全球大的IT諮詢公司蓋棺定論,其真理性和實用性不容置疑。但當IT與應用環境中出現了二個新變量之後:Open Source(開放源代碼,以下簡稱開源)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服務導向的架構),過去的經驗與規律就已顯露了一絲被顛覆的曙光,即企業、政府的CIOCEO們必須與時俱進、在他們的未定方案和計劃中加入這個革命性的因素,以改變信息化方程式的輸入與輸出值。

 

  在理論尚待完善之時,實踐總是先行一步。

 

  衆多的企業和機構還在睡眼惺忪之際,業內的領頭羊和冒險者早已張開了激情的臂膀來擁抱這個先機了。誘惑正在引發商機。IT行業分析公司 Gartner 認爲SOA將成爲創建和交付軟件的主導框架,同時預測到2010年時,應用軟件收入增長的80%將來自基於SOA的方案,另據美國專注於軟件應用領域的諮詢公司Zapthink的報告,全球SOA的市場規模將會由2005年的44億美元猛增到2010年的430億美元,5年的時間裏將有近10倍的增長。另一方面,開源社區也越來越活躍,IBMOracleAMDBEA等都在支持和實施一些開源計劃。很明顯,開源不光針對商用,SOA也不光是針對系統集成,這兩二因素正醞釀IT的一場技術機制與商業模式的變革。同時這也構成了新的行業“洗牌”動因。

 

  開源與SOA對信息系統規劃會帶來什麼影響?大體上看,有三個方面:一是來自技術機制引發的結構、效率、擴展、變更、升級、接口、兼容性等方面;二是來自TCO(總體擁有成本)方面;三是應用模式。

 

  一、開源與商用的混合應用及SOA漸成主流

 

  目前,企業購買和部署軟件系統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市場上同類產品有開源與商用之分,由於這兩類產品在部署和運維方面都有重大的區別,企業業務的連續性和信息化的規律性要求在制定IT規劃時就要有個通盤考慮。類似的技術或項目有很多,哪一個纔是最合適的?不同的開源軟件一同使用,如何才能更好地集成?對單個項目而言,功能都非常強大,但兩者結合卻不一定顯示出聯合的威力。這些軟件提供商的開發人員所面臨的問題,在如今企業應用開發中已經是司空見慣了。不僅如此,在企業的應用開發中,還常常面臨着兩難的抉擇:開源軟件或商用軟件?而實際上,企業既需要開源軟件,也需要商用軟件,這種被稱爲“混合 (Blended)應用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

 

  信息化規劃無論是從零開始的,還是承前啓後的改建擴建的,都要慎重考慮混合應用的部署問題。由於這兩類系統各有自己的優勢,企業可以依需要選擇適當的混合模式,並有計劃地實施,以求得企業在更長的週期內實現無縫集成和安全、平滑地升級, 執行企業可持發展的高ROI技術策略。

 

  而SOA從另一個方向,爲企業IT規劃加進了新變量。SOA雖產生於技術層面,但涉及到的就不止是技術問題了,服務架構中的“分子”狀態的實體還是服務,無論是企業用戶還是開發人員面對服務時系統就是透明的,是可以組合的,隨需應變的,企業與市場客戶的發展或變化表現爲新的組合方式。這些已不是蠱惑人心的市場用語,而是企業與IT廠商的共同實踐。

 

  二、信息系統規劃必須考慮同時發揮開源與商用技術的兩個優勢

 

  “開源”不等於免費,商用也不等於“絲源不開”。這二者正在博弈,企業用戶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競爭中越來越多地受益。就IT的用戶而言,目前,還不能採取單一方向的價值取向,失去自己的重心倒向“開源”或商用一方。因爲,這兩者之間還存在着互補的成份。因此,政府、企業和機構的CIOCEO們,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對待這些問題, 必須尋找出同時發揮兩者優勢的“折中方案”。

 

  對那些採用開放源碼的企業來說,他們或許可以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如果無法得到有保證的服務(這些服務在採用商用軟件時都可以得到),這些企業無法保護其構築在開放源碼基礎之上的IT投資。

 

  從IT廠商來看,首先正視或支持這種“混合”模式的之一的BEA公司就積極倡導混合模式,這反映到IT規劃方面來,意味着讓開發人員能夠混合搭配最好的開放源代碼和商業解決方案,維護無縫的平臺,來幫助開發團隊開發、部署和管理Java應用與服務。

 

  今天,絕大多數企業應用是基於Java的,但要有效地管理這些基於Java的企業應用是非常困難和複雜的,因爲有過多的標準、編程模型和部署方式。換言之,Java 的發展爲企業應用開發提供了一個標準的、豐富的基礎平臺,但其帶來的複雜性和開發效率低下,而這又是開源軟件和商業軟件混合開發成爲主流趨勢的一個原因。開源社區已經開發了多種解決方案來降低這種複雜性,但這些解決方案本身也面臨挑戰:新的發佈必須得到有效的管理、集成多種開源組件必須進行嚴格的測試、多種部署平臺增加了複雜性、技術支持可能不符合企業的標準、開發工具可能不支持新興的技術以及開發和管理人員缺乏。除此之外,開源軟件的開發基本上是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的,並沒有考慮企業應用中不可避免的集成問題,因此單個開源解決方案常常缺乏產品之間的連接部件,無法提供項目擴展所需的集成和遷移途徑。

 

  實際上,商用軟件的陣營也在不斷地借鑑開源社區的成果。據BEA公司全球客戶關係副總裁Franz Aman介紹, BEA與開源社區的合作很密切,開源的是輕量級的,所以BEA從開源社區拿來的東西會進一步開發。開放原代碼裏有很多很好的技術,例如Spring,它的可靠性就特別強,很多客戶都將其應用在WebLogic服務器和平臺上了。

 

  企業信息化系統作爲支持業務的平臺,從一開始就應該考慮它的長遠性能。採用混合模式能夠顯着加快應用開發效率,因爲在這種模式下,組織可以利用開源社區的最新創新成果,同時他們還可以高枕無憂——因爲自己的創新應用和服務能夠在業界最優秀的基礎架構軟件平臺上部署和管理。

 

  三、信息系統規劃必須考慮技術機制的變化所帶來的策略性變化

 

  當前信息領域發生了哪些技術機制性的變化了呢?是開源與SOA

 

  開源對市場的影響不限於軟件的許可與收費方面,還表現在系統規劃與開發部署方面。據樂趣科技有限公司的CEO黃山介紹,SOA和開源這兩個因素對廣大企業的信息系統的規劃和產品選擇具有很大的影響。他們的門戶系統www.vote6.com從前端到服務器,全盤都是開源的產物,僅此一項就爲公司節省了至少25萬元的支出,同時,利用開源的組件構建SOA的應用比商用軟件變得更容易。他說,企業的CIO應該把開源與SOA同時納入IT規劃考慮的範疇之內,根據企業的行業和規模屬性及子系統的功能選擇採用其對應策略,將使企業在中長期內受益。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通過開源的策略來部署SOA會更好,也更加靈活,性價比更高,如企業構建基於Web2.0的網站,搜索引擎、業務流程引擎等都適合採用開源方式。

 

  黃山總結道:在一般的企業級應用中,開源軟件不會遇到技術上的挑戰,相反,在構建SOA時,其開源組件的粒度和粘度正好,尤其是應用服務的開發,開源比商用方式更具優勢,表現在:開源陣營的人力成本低而易補充,在開源社區中很容易找到熟悉J2EE的人,但要在IBM公司以外找到熟悉DB2Websphere的人恐怕很難。說到開源策略的優勢,黃總將其歸爲三點:

 

  1.開源使企業系統具有獨立性,即公司的IT系統不會被綁定於某一家的商用環境上,以便於企業走獨立的技術發展路線;

 

  2.初期投入很小,雖然開源也不意味着完全免費,但總費用上開源小於商用;

 

  3.開源的門檻低,人力資源易於獲得,表現爲運維、研發時費用更低。

 

  SOA從另一個方面影響企業的信息規劃工作。無論從系統開發,還是從部署實施、集成整合來看,SOA都被看成是個革命性的因素。因爲SOA使軟件系統的構建機制發生了史無前例的變化,所以系統規劃一旦加入SOA因素,CEOCIO就必然重新考慮IT規劃的技術方法。

 

  第一種情況,企業IT應用從零開始,CIO考慮的可能就不是從業務需求到ERP系統選型了,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企業如果把自己的業務轉化或定義爲 Service(服務)及分割服務爲不同的組件,把易於變動的流程和環節採用更加鬆散的耦合方式集成起來,以備日後改造成“隨需應變”的結構,以SOA特有的業務流程語言建立起CIO與業務部門之間充分的溝通渠道,使服務的定義更能滿足業務的需求,由於SOA的機制,使企業業務主管與IT主管走得更近,他們的工作更加主動地統一到企業的經營上來,CIO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業務及長期戰略上的發展變化,創建自己的基於服務細分的軟件系統,分析、評價、優化業務流程及提升IT部門自主研發或合作開發的能力將成爲CIO必備的職技能,而不是面向冷酷的服務器和系統一方,僅僅進行簡單的系統初始化及運行維護方面的工作了。

 

  第二種情況,企業系統需要改建、擴建、升級與互聯,已往CIO關注的是如何搭建信息立交橋和開發接口來使新老或是不同的子系統互聯互通,這個過程中,又要把以前進行的工作重新做過一遍,如業務匹配度、產品體系的傳承關係、產品選型、接口評估及技術開發方面的支持等。在SOA的思路下,CIO在集成方面的工作可能不是“修路和架橋”了,而是分離出存在於舊系統中的“服務分子”,讓這些服務與新建的服務分子們再重新組合起來,至於他們溝通的方式已完全獨立化了,不再依賴於產品廠商的技術標準,而是通用的,開放的及要以有多種選擇的方式, Web Services SOAPWSDLESB等等,企業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實現SOA來滿足支持業務的長遠發展。

 

  SOA導致系統集成的結構方式的變化,不但會衝擊軟件的編程,還會改變CIO的工作方法。在CIO眼裏,企業的信息架構不再是一種已往的那種“ 焊接”在一起的固化功能體,遇有變化時必須把系統返回SDK後改去代碼,新的SOA架構讓CIO們省去了二次開發的麻煩,他們要熟悉的是流程描述語言,對業務的理解及對服務的分解,通過簡單的流程設計、基礎配置和參數的調整就可以達到目的。

 

  SOA的系統構建方式,尤其適應於企業的外部聯盟系統的規劃。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爲中遠集運)SOA規劃的實施對業界具有很大啓發,中遠集運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所屬的專門從事海上集裝箱運輸的核心企業。COSCON經營着60多條國際航線及數十條國內航線。船舶在全球超過三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多個港口掛靠。目前擁有120餘艘全集裝箱船,總箱位逾30萬標準箱。

 

  由於行業的特點和公司不同時期IT投資的累積,在實施SOA項目前,COSCON總共擁有按照不同國家和不同進出口業務的EDI要求劃分的21 大類EDI應用系統。這些EDI應用系統擁有不同版本,運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之上,形成了彼此孤立、各自爲政的小系統羣,使得COSCON EDI系統的日常運維成本高、開發效率低,響應速度慢。特別是“911”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面對新的海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出臺的大環境,COSCON EDI 系統面臨更大的挑戰。

 

  據介紹,該平臺項目共分兩期,目前已經成功完成第一期項目的實施,包括COSCON核心業務梳理、EDI業務需求調研與分析、整體SOA架構設計,以及國內業務的項目詳細設計、開發與實施。第二期項目,即國際業務的項目詳細設計、開發與實施已於近期啓動。

  一期項目的成功實施, COSCON成功地完成了中國區9個口岸近60EDI報文的功能,COSON不僅實現了自身IT基礎設施的整合,也實現了同供應商、大客戶和海關之間在國內的關鍵業務流程整合。如今,COSCON僅需要一個系統、三臺服務器就可以滿足整個國內業務EDI的需求。開發人員僅需要進行簡單的配置與修改就可以適應業務的變化需求,從而滿足客戶的要求。從開發到後期的維護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與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與響應速度。同時,整個系統由於建立在基於開放標準的平臺之上,系統在升級與可擴展性方面的優勢更爲突出。從企業信息系統的宏觀面上看,SOA本身就是個戰略,國際上的IT公司如Unisys 更傾向於SOA就是規劃的觀點。

  筆者在與CTOCIO的交流中強烈地感到: SOA對商業化軟件套件的衝擊是不容忽視的。在過去的IT規劃中,都需要描述和規劃一下企業未來主要系統的功能模塊並以此來選擇廠商和產品系列,所以,一些大而全的、功能強大的但像鋼板一樣的固體系統倍受大型企業的追捧,現在,CIO們開始拋棄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和觀念,代之以以變應變,隨需應變的理念和方法論來指導工作。他們認爲,如果CEO不那麼短視,給CIO以三年以上的時間,CIO則願意通過構建一種可變的、靈活的基於服務的架構來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IT支持問題,而不是拘泥於到底是選擇SAPORACLEIFS還是UFKingdee的系統。正因爲如此,才引起了軟件開發商的警覺和恐慌,紛紛宣佈自己的產品本身就符合SOA的要求,更有快速反應的廠商推出了自己的SOA套件。

  四、信息系統規劃必須考慮新的商業成本模式

  在全球關注ITROI的今天,CEOCIO都不能不把投資的成本考慮在IT規劃中。但不同的技術、不同的服務、不同的運營方式都有不同的成本的規律, 及早認識和應付這些成本支出,以便於在中長規劃中合理配置資源及節約投資具有重大的管理意義。

  (表格1)開源與商用兩種模式的成本特點:

  (表格1)開源與商用兩種模式的成本特點:

  (表格2)鬆耦合(SOA)與緊耦合(以面向對象技術開發系統)的成本特點:

  鬆耦合(SOA)與緊耦合(以面向對象技術開發系統)的成本特點

  在比較了TCO 之後可以看到,對一般規模的企業,除了像電信、金融和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等併發量巨大的應用之外,開源軟件技術應是企業起步時的首選。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的外部聯盟,如供應鏈對系統結構的變化需求較頻的情況下,企業無論是新建還集成,都不應計較SOA的初始投資,先期投入充分的人力和資金解決好SOA的所有基礎準備工作。從筆者的觀點來看,中小企業的信息規劃應是開源起步,SOA規劃,把企業發展的各個時期主要IT工作和投資都詳盡地體現在企業的五年計劃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