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指南(2)--什麼是好公司

 公司是一個很含糊的詞,很多人對公司的選擇都停留在“好公司或者壞公司”的層面上,但其實在好和壞背後往往有着很多的因素來支撐一個公司是好還是壞。不瞭解這些背後的因素,單純根據一個籠統的好或壞實際上是很難判定一個公司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一個人要想選對公司,一要有選擇權,二則要了解待選項。可以從非常多的視角對公司進行評價, 這裏主要列舉和職業發展緊密相關的幾種。

 

l     分工所處位置的視角

即使我們不用心去做非常詳細的調查,也可以看到iPhone生產背後的三層結構:蘋果+富士康+元器件供應商。這種鏈條的一個根本特徵是上游的企業人少但分享的利潤更高,當然其承擔的創新風險也更大。企業所處位置是影響個人工作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維度。

商業社會中公司所處的位置可以做簡單理解:籌碼多的,控制權、發言權大的在上端。具體來說,付錢的在上端,靠別人給錢的在下端。比如說:公司A把業務分包給公司B,那麼公司A就在食物鏈的上端,公司B則在下端。壟斷的或接近於壟斷的在上端,被壟斷的在下端。比如說:公司G直接面向客戶,佔有了市場份額60%,其他公司分享剩餘的40%,那麼G在上端,其他公司在下端。從分工的角度看,一個公司所處的位置越靠後,其利潤空間可能也就越微薄。

與這類分工相關的場景還有很多,比如:母公司與子公司、發包方和接包、做操作系統的和必配指定操作系統的硬件廠商、做電商平臺的和各個產品製造商等等。

選擇時應該儘可能考慮上游公司,因爲這種分工上的位置對成長空間和收入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l     行業的視角

在這個視角下,公司往往被分爲電信、金融、互聯網、ERP、遊戲、嵌入式等等。很難講那個行業相對另一個行業具有絕對優勢,但有兩點需要額外注意:

一是軟件是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對發展空間往往會形成一定限制。製造業的工廠裏也做軟件,但不太可能選幾個做軟件的去做廠長,金融公司里程序員也很難發展成爲總裁。

另一點是有的子行業處在成熟期,發展相對平緩,而有的子行業則處在高速發展期,發展很迅速。後者機會更多,這是因爲在全新的領域中沒有既定的利益格局,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從選擇公司的角度看,無疑要儘可能選擇主營是軟件並處在高速發展行業的公司。而之所以選擇行業非常重要,根本原因是一旦選擇了那個行業,那很可能一輩子就會幹這個了。做金融的很難去做互聯網,做互聯網的也很難去做嵌入式。

 

l     時間軸的視角

從生命週期來看,公司可以分爲發展期的公司,成熟期的公司和衰落期的公司。

極力避免衰落期的公司。識別衰落期的公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分析財務數據和市場地位。已經赤字的或市場地位已經排位靠後的都是相對比較危險的公司。上市公司部分財務數據是公開的,而對於一些中小規模公司,只能通過產品覆蓋等其他方式來分析是否處於衰落期。

而選擇發展期的公司還是選擇成熟期的公司,要依賴於個人意願。

 

l     核心競爭力的視角

有的公司是核心競爭力偏向於銷售渠道,有的則偏向於技術,也有的兩者並重。

比如對於信息管理系統銷售渠道就比較重要。從這個視角看,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總是比沒有的更好。而在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裏,技術導向的公司無疑更適合程序員。非技術導向的公司裏,技術路徑通常會短。比如說:只做信息管理系統的公司技術路徑通常不會長。

 

l     地域的視角

從這個視角可以把公司分爲一線城市的公司,二線城市的公司。

地域主要影響可流動範圍,在二線城市,不轉換行業的情況下換公司,可選範圍是非常少的。如果所在公司衰落甚至倒閉,換行業或者換方向則一部分經驗積累要歸零,繼續保持原方向又沒有公司可共選擇。

另外,當一個人選擇了某個公司的城市,也選擇了其背後隱含的一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與城市的關聯度將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高(這體現在學校、房子、人文背景等方面),所以適當對此進行考察也是有必要的。

總的來看越是望快速發展,希望開創一番事業,對自己有信心,越適合到一線城市發展;而相應的越是希望安穩,側重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二線城市就更適合一點。

 

l     公司文化的視角

如果去翻閱管理相關的書籍比如《基業長青》,《贏》等,你就會發現公司的文化被放在一個非常高的位置上。極度優秀並可存續的組織無疑是需要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來鎮壓氣運的,但這和現實其實有點遠。現實中的很多公司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文化特徵。

很難講那種企業文化一定會成功,但如果從負面來解讀文化的話,有一種文化卻幾乎一定會使公司掛掉。這種公司的典型特徵是:一盤散沙,所有人都一起糊弄工作,工作上的事情能推就推。這類公司幾乎一定會比較快的走向毀滅,除非是有某些壟斷性的因素可以確保其生存。此外,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否適合自己,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評價一家公司好壞的方式多種多樣,且同一家公司不同部門差距也是天壤之別。所以,選擇一家公司的某個職位前,要儘可能瞭解公司和相關部門的情況,某些無法提前獲得的信息,可以在面試時諮詢,甚至在實習期考察是否適自己,並儘量早做決定。

對於信息的獲取,方式多種多樣,除了之前說過的財務數據、產品市場佔有量以外,也可以搜索公司相關產品的用戶評價,或者親自去體驗一下相關產品,從而判斷這個產品團隊的能力和敬業程度。其次一個公司的廣告投放、產品行業排名,招聘規模,併購、收購計劃等等,都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實力。


 
原創內容,轉載請著明出處:http://blog.xoneday.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