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指南(3)--什麼是好好行業

除了公司類型,一個公司所屬行業對個人發展也有着很大的影響,雖然不能絕對的說哪個行業更加優越,但是不同行業對發展方向的限制還是有一些規律可以參考的。

 

l 外包行業

很難籠統的講外包行業好或不好,有前途沒有前途,因爲外包也有很多層次。

假設一家公司把一款手機從設計到製造的所有環節都外包給一家公司,只是最後自己進行貼牌,那麼對於承接這種外包業務的公司而言,單純從技術角度看與自己進行產品開發並無差別。

假設說一家銀行把需求之外所有的業務都外包給一家公司,那麼對於承接這種業務的外包公司而言,就更像是銀行的IT部門。

上面這類外包與特定企業的核心業務相關聯層次是比較高的。與此相對應,外包業務的層次可以逐級降低,比如:同樣是銀行業務,在外包過程中也可以把基礎設計都完成之後,把量較大,但沒有技術難度的編碼工作外包給其他公司。這類工作往往是由成本控制而觸發,所以在分工鏈條上所處的位置越低,工作越辛苦,技術含量越低,且收入較低。

雖然不能說外包公司是很差的選擇,但如果讓我來排個順序則首先是知名的獨立軟件開發商(ISV),其次是前景比較好的獨立軟件供應商,接下來纔是做高端外包業務的公司,做低端外包業務的公司大多時候不是什麼好的選擇,因爲對個人成長不利。

 

l 互聯網行業

如果說IT行業是朝陽行業,那互聯網絕對是朝陽中的朝陽。在這個領域中我們看到了門戶網站,看到了搜索引擎,看到了社交網絡,看到了各種雲平臺和大數據,但故事應該遠未終結。未來究竟出現什麼樣的產品很難預測,但未來的產品會和互聯網緊密相關這點,預測錯誤的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所以在行業選擇上加入一家以互聯網業務爲核心的公司是不錯的選擇,從發展的角度看在同等條件下要比加入通信、金融這樣的行業更有優勢一點。

如果你有創業的想法,那這就更是一種必然選擇,互聯網是智力密集型的工作,可能需要一定資本,但對資本的要求並不高,相比研發路由器或者電商創業更適應於一般人。

這裏有一個微妙的地方需要注意,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絡可以認爲是互聯網,但挪到互聯網上的ERP也還是ERP,不能算是互聯網行業,這個差別很大,考察公司的時候要注意。

 

l 外企

嚴格來說外企並不是一種行業,而是一種公司的類型,對於外企,最應該重視的一點就是職業路徑可能會被封死在某個高度以下,但這種封鎖在可見制度層面又不存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透明天花板。平心而論,透明天花板在那裏都有,本身倒不一定就具有貶義。但不同企業中其高度確實不同。如果要排個次序,那就是國內企業高於歐美企業,歐美企業高於日韓企業。

理論上講一個人在國內企業裏的發展是不受高度限制的,可以想見聯想,阿里巴巴未來的接班人還是個中國人,空降個黑人或白人CEO的可能性不大。而歐美企業相對開放,至少在大中華區,高層人士裏還主要是華人,但想再往上走則很艱難。在日韓企業這點上就收的比較緊一點,各個子公司的負責人基本上會選本國人。

所以假如說你認爲自己非常優秀,並且期望無限的發展空間,那麼優選本土公司(也許註冊地不是中國)是對的,雖然它們的CEO沒準也是美國華裔,雖然不管怎樣成爲高層領導都是一種可能性非常低期望,但至少存在着這種可能。

 

l 受非市場因素影響大的行業

非市場因素影響大的行業是個詭異的類型,這個類型的公司特徵是可以因爲特別的機會(某個大單或某項特別資助、政策原因等)在短時間蓬勃發展,但接下來又很可能會在短時間轟然倒下。

我個人傾向於認爲應該規避這類公司,因爲這類公司通常並不會把精力放在產品的開發上,而會放在非市場因素的經營上,這對個人成長並不是很有利,尤其是走技術方向的人。一旦公司出現危機,那麼個人反倒可能會因此陷入困境。


原創內容,轉載請著明出處:http://blog.xoneday.c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