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無法落地,兩大原因不可忽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機器人可以幫助人們完成許多曾經需要人類親力親爲的事務。當一部分工作交給機器人去完成,人們就可以去做那些以往我們沒有意識到的任務,由此將產生一大批不同種類的新任務,甚至可能催生出新的職業。而我們交給機器人的都是需要效率或生產率的任務,提升效率是機器人擅長的領域,人類更擅長“低效”的工作,比如那些耗費時間精力,在黑暗中蜿蜒前行的創新。總而言之,機器人的本質是人類的助手,RPA 軟件機器人自然也不例外。

近期,哈佛商業評論對全球 1350 家大型工業企業的高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 2016 年至 2018 年期間,他們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資總計超過 1000 億美元,可預期的結果往往難以實現。

如今部署 RPA 是企業嘗試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途徑,單論RPA項目,情況會好一些麼?德勤的一項調查給出了不太樂觀的答案。在 400 家公司中,30% 到 50% 的初始 RPA 項目失敗,63% 的 RPA 項目沒有按時交付。

是什麼阻礙了 RPA 落地?那些成功實施項目的企業又有什麼不同呢?

阻礙一 對 RPA 的定位錯誤

RPA 落地失敗,很多時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舉個例子,有一家公司一股腦的將 RPA 導入所有業務,期望軟件機器人代替人力讓企業飛速躍進。遺憾的是,項目進展緩慢,半年過去也沒有什麼成果。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領導在會議上強調 RPA 項目的重要意義時,底下員工的反應是“RPA 是啥?RAP 嗎?”全程裝傻充楞。

要知道,RPA 是爲了幫助每一位員工擺脫那些不斷重複、枯燥的事務,他的本質是人類的助手。所以,企業絕不能把 RPA 項目定位成“裁員項目”,恰恰相反,RPA 部署是一個“讓人更有價值”的項目。

通過爲每個員工實現某種程度的基本任務自動化,RPA 會是稱職的助手:

• RPA 幫助員工提高效率

• RPA 幫助員工降低錯誤

• RPA 輔助員工做出決策

在 RPA 的助力下,員工能夠專注於高附加值的工作,大有可爲。可懶惰是人的本性,學習新的技術和知識對於部分員工而言又成爲了一種負擔。

這就要求企業在選擇 RPA 產品時,一定要把使用時的難易程度上升到首要因素來考慮。

RPA 產品一定要有用戶思維,上手使用的門檻越低越好。最好就像 PPT、EXCEL 這類日常辦公必備工具一樣,輕鬆安裝,打開即用,完全不會給員工帶來心理上的牴觸。而在日常使用中,員工可以自由設定機器人的工作流程,就像爲自己找了一個 24 小時待命,不會抱怨的幫手,能夠充分享受人機協作的樂趣。

那麼,RPA 項目在落地時遇到的源自人的阻力,自然迎刃而解。

阻礙二 實施方案不切實際

合理地使用 RPA 可以成爲戰略轉型計劃中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如果實施方案不切實際,企業所有的投入和期待都會化爲泡影。

常見的情況的有以下 3 種:

• 嚴重低估了試圖自動化流程的複雜性,導致 RPA 技術無法實現。

• 低估了 RPA 部署所需要的時間,導致項目推遲或乾脆放棄項目。

• 設計成自動化的任務無法滿足業務升級或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這就要求企業轉變思維,重新評估現有的業務流程,謹慎判斷流程實現自動化的可行性,並制定科學合理的階段性實施方案。鑑於大多數企業對於 RPA 應用沒有深入的理解,和靠譜的 RPA 廠商合作,讓他們代勞做流程設計就成爲了最保險的選擇。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靠譜的 RPA 廠商應該具備以下實力:

• 可以幫助企業設計合理的 RPA 工作流程,既能滿足業務需求,又能提升投資回報。

• 能夠選擇代表性流程區段,幫助企業快速驗證 RPA 項目的可行性。

• 完全使用自主研發的技術,避免引入第三方帶來的不確定性。

• 擁有豐富的項目實施經驗,可以快速解決項目中遇到的瓶頸。

• 專業的服務水準和可靠的交付能力。

• 擁有培訓團隊,可以爲企業後期人才培養和運維提供支持。

工信部數字化指數調研顯示,在當下的經濟寒冬下,67% 的企業表示它們的首要增長動能將來自數字技術加上商業的轉變。

我們在這裏給出的分析和建議是數字化轉型和商業變革之路的一些磚瓦。當企業遇到挑戰時,考慮到這些因素就能更好地應對,妥善處理掃除障礙。企業的 RPA 落地和隨之而來的商業創新就更有可能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