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進化:出口不總在光明處

有學者做過一個實驗:將一個玻璃瓶平放着,瓶底朝向窗戶,往瓶子裏放進6只蜜蜂和6只蒼蠅,結果所有的蜜蜂不斷地向着瓶底衝去,一次又一次,直至精疲力竭而死;而蒼蠅四處亂飛,最後找到了出口,逃之夭夭。

看完這個實驗你會有什麼感想呢?也許我們都會爲爲蜜蜂的執著而心疼,同時也爲蜜蜂的固執而着急;也許我們都會爲蒼蠅的投機或走運而憤然,同時蒼蠅的隨機應變也深深地刺動了我們。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蒼蠅還是蜜蜂呢?如果單憑這個實驗,沒錯,蒼蠅贏了,但跳出本實驗,它們的方式各有利弊(用爛了的二元論不經意間又冒出來了)。

回到文章的題目,同時引出一個生物學家給出的結論:會學習的種羣比那些不會學習的種羣更快地進化,這裏所說的學習,是指通過改變行爲來不斷搜索種種可能的適應性。重新分析一下蜜蜂和蒼蠅的行爲,蜜蜂它掌握了一條知識:出口在光亮的地方,是的,大部分時候是這樣的,但環境是有可能發生變化的,任何知識或規律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總不能做一個脆弱保守的牛b的人吧,而換一個環境就瞬間傻b吧?蒼蠅呢,不論什麼時候把它放進去,它總是“無頭”亂飛,在一些簡單的環境也會做很多無用功,在同一個地方不停地絆倒起來。

人工智能也提出這樣一個定義:學習就是對每執行結果進行反饋並加以修正。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爲引出一個簡單的結論:我們應該從執行結果找出規律,就像我們學數學歸納方法時,通過輸入和輸出學習一個函數出來,但同時也不能一直依賴這個規律或知識。找規律貌似簡單,但找起來談何容易,因爲輸入輸出不一定總是線性關係,總有一些奇異點或噪聲影響我們的判斷,或導致我們以偏概全。不依賴規律或者叫放棄已有的優勢又談何容易,否則我們怎麼會覺得那些在巔峯華麗轉身的人異常牛b呢。

人工智能還有一個觀點就是:人工智能程序允許出現錯誤。正如年輕的畫家總是追求完美,而大師總是認爲殘缺的美才是真的美。這也是爲什麼當你能夠容忍或接受一些不理想或不好的東西時,人們會說你成熟了。這也是我們找規律時應該考慮的東西,容忍接受規律的錯誤,或者刻意加一些錯誤進去。因爲錯誤能暴露一些東西,更能夠刺激到我們。就像偶爾的生病能讓我們更瞭解我們的身體;偶爾的出軌能讓你更瞭解你的另一半。

總之,學習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總結的過程,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

總之,我們要理性,要專注,也要保持隨時準備學習的狀態。

寫寫的發現文章的結構好亂,寫都最後發現那個引起我思考,同時覺得很有意思的觀點,被我總結成了大衆觀點。看來寫作同樣是學習的過程,需要試錯、思考總結、循環反覆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