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的概念區分

協議闡述、IP申請的術語

  網絡地址:在申請IP地址或是闡述TCP/IP協議的IP地址分類時,用到這個術語。它表示IP地址的代碼序列中不可更加需要改變的部分。
  主機地址:在申請IP地址或是闡述TCP/IP協議的IP地址分類時,用到這個術語。它表示IP地址的代碼序列中能夠更具需要改變的部分。
  子網屏蔽:在闡述TCP/IP協議的IP地址分類時,用到這個術語。在申請IP地址時,由它表示所申請到的IP地址的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

子網劃分、內網搭建的術語

  網絡編碼(網絡號):經過子網劃分後,子網掩碼序列中“1”對應的IP地址部分。一個網絡編碼,對應一個網域(或網段)。包括申請到的網絡地址的全部和主機地址的部分。
  主機編碼(主機號):經過子網劃分後,子網掩碼序列中“0”對應的IP地址部分。一個主機編碼,對應一個網域(或網段)的一臺計算機。包括申請到主機地址的部分。
  子網掩碼:用於子網劃分,它將能夠改變的主機地址分爲主機編碼和網絡編碼的一部分。同時,它將網絡地址全部確定爲網絡編碼。

協議測試

  全面的測試應包括局域網和互聯網兩個方面,因此應從局域網和互聯網兩個方面測試,以下是在實際工作中利用命令行測試TCP/IP配置步驟:
  1. 單擊“開始”/“運行”,輸入CMD按回車,打開命令提示符窗口。
  2.首先檢查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DNS服務器地址是否正確,輸入命令ipconfig /all,按回車。此時顯示了你的網絡配置,觀查是否正確。
  3.輸入ping 127.0.0.1,觀查網卡是否能轉發數據,如果出現“Request timed out”,表明配置差錯或網絡有問題。
  4.Ping一個互聯網地址,看是否有數據包傳回,以驗證與互聯網的連接性。
  5. Ping 一個局域網地址,觀查與它的連通性。
  6.用nslookup測試DNS解析是否正確,輸入如nslookup ,查看是否能解析。
  如果你的計算機通過了全部測試,則說明網絡正常,否則網絡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在此不展開詳述。不過,要注意,在使用 ping命令時,有些公司會在其主機設置丟棄ICMP數據包,造成你的ping命令無法正常返回數據包,不防換個網站試試。

主要特點

  (1)開放的協議標準,可以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件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特定的網絡硬件,可以運行在局域網、廣域網,更適用於互聯網中
  (3)統一的網絡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準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協議優勢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IP逐漸取代其他網絡。這裏是一個簡單的解釋。IP傳輸通用數據。數據能夠用於任何目的,並且能夠很輕易地取代以前由專有數據網絡傳輸的數據。下面是一個普通的過程:
  一個專有的網絡開發出來用於特定目的。如果它工作很好,用戶將接受它。
  爲了便利提供IP服務,經常用於訪問電子郵件或者聊天,通常以某種方式通過專有網絡隧道實現。隧道方式最初可能非常沒有效率,因爲電子郵件和聊天只需要很低的帶寬。
  通過一點點的投資IP 基礎設施逐漸在專有數據網絡周邊出現。
  用IP取代專有服務的需求出現,經常是一個用戶要求。
  IP替代品過程遍佈整個因特網,這使IP替代品比最初的專有網絡更加有價值(由於網絡效應)。
  專有網絡受到壓制。許多用戶開始維護使用IP替代品的複製品。
  IP包的間接開銷很小,少於1%,這樣在成本上非常有競爭性。人們開發了一種能夠將IP帶到專有網絡上的大部分用戶的不昂貴的傳輸媒介。
  大多數用戶爲了削減開銷,專有網絡被取消。

協議重置

  如果需要重新安裝 TCP/IP 以使TCP/IP 堆棧恢復爲原始狀態。可以使用NetShell 實用程序重置TCP/IP 堆棧,使其恢復到初次安裝操作系統時的狀態。具體操作如下:
  1.單擊 開始--> 運行,輸入"CMD" 後單擊"確定";
  2.在命令行模式輸入命令
  netsh int ip reset C:\resetlog.txt
  (其中,Resetlog.txt記錄命令結果的日誌文件,一定要指定,這裏指定了Resetlog.txt 日誌文件及完整路徑。)
  運行結果可以查看C:\resetlog.txt (諮詢中可根據用戶實際操作情況提供)
  運行此命令的結果與刪除並重新安裝TCP/IP 協議的效果相同。
  注意
  本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請在操作前備份重要數據,並根據操作熟練度酌情使用。

版本更新

IPV4

  IPv4,是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構成現今互聯網技術的基石的協議。1981年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義了IP,Ipv4可以運行在各種各樣的底層網絡上,比如端對端的串行數據鏈路(PPP協議和SLIP協議) ,衛星鏈路等等。局域網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網。
  傳統的TCP/IP協議基於IPV4 屬於第二代互聯網技術,核心技術屬於美國。它的最大問題是網絡地址資源有限,從理論上講,編址1600萬個網絡、40億臺主機。但採用A、B、C三類編址方式後,可用的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的數目大打折扣,以至目前的IP地址已經枯竭。其中北美佔有3/4,約30億個,而人口最多的亞洲只有不到4億個,中國截止2010年6月IPv4地址數量達到2.5億,落後於4.2億網民的需求。雖然用動態IP及Nat地址轉換等技術實現了一些緩衝,但IPV4地址枯竭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在此,專家提出IPV6的互聯網技術,也正在推行,但IPV4的使用過度到IPV6需要很長的一段過度期。
  傳統的TCP/IP協議基於電話寬帶 以及以太網的電器特性而制定的,其分包原則與檢驗佔用了數據包很大的一部分比例造成了傳輸效率低,現在網絡正向着全光纖網絡和超高速以太網方向發展,TCP/IP協議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
  1983年TCP/IP協議被ARPAnet採用,直至發展到後來的互聯網。那時只有幾百臺計算機互相聯網。到1989年聯網計算機數量突破10萬臺,並且同年出現了1.5Mbit/s的骨幹網。因爲IANA把大片的地址空間分配給了一些公司和研究機構,90年代初就有人擔心10年內IP地址空間就會不夠用,並由此導致了IPv6 的開發。

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縮寫,其中Internet Protocol譯爲“互聯網協議”。IPv6是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設計的用於替代現行版本IP協議(IPv4)的下一代IP協議。
  與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IPv6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間。IPv4中規定IP地址長度爲32,即有2^32-1(符號^表示升冪,下同)個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長度爲128,即有2^128-1個地址。
  二,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IPv6的地址分配一開始就遵循聚類(Aggregation)的原則,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條記錄(Entry)表示一片子網,大大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了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
  三,IPv6增加了增強的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對流的支持(Flow Control),這使得網絡上的多媒體應用有了長足發展的機會,爲服務質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網絡平臺。
  四,IPv6加入了對自動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這是對DHCP協議的改進和擴展,使得網絡(尤其是局域網)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五,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網絡中用戶可以對網絡層的數據進行加密並對IP報文進行校驗,極大的增強了網絡的安全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