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內核以及代表作品

  1. Trident 代表作:IE

    元老級內核之一,由微軟開發,並於1997年10月首次在ie 4.0中使用,憑藉其windows壟斷優勢,Trident市場佔有率一直很高。然而壟斷並非,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長期以往,Trident內核一度停滯不前,更新緩慢,甚至一度與W3C標準脫節。2011年,從ie 9開始,Trident開始支持HTML5和CSS 3,因此我們也經常會看到有些網站在瀏覽時會提示用戶(在Internet Explorer 9.0+以上瀏覽效果最佳)。前端程序員做瀏覽器兼容一般也不再會考慮ie 8之前的瀏覽器了。

  2. Gecko 代表作:Mozilla

    元老級內核之一,由Netscape公司Mozilla組織開發。1998年,Netscape在於IE瀏覽器競爭失利之後,成立了非正式組織Mozilla,由其開發新一代內核,後命名爲“Gecko”。FireFox也是這班人開發出來了,因此這也就是Mozilla一直使用的內核。
    Gecko的特點是代碼完全公開,因此其開發程度很高,全世界的程序員都可以爲其編寫代碼,增加功能。

  3. WebKit : 蘋果 & 谷歌舊版本

    這是蘋果公司開發的內核,也是其旗下產品Ssfari瀏覽器使用的內核。Webkit引擎包含了WebCode排版引擎和JavaScriptCode解析引擎,分別是從KDE的KHTML和KJS衍生而來,它們都是自由軟件,在GPL條約下授權,同時支持BSD系統開發。
    Chrome、360極速瀏覽器以及搜狗高速瀏覽器也使用Webkit作爲內核(在腳本理解方面,Chorome使用自己研發的V8引擎)。

  4. Blink : 代表作:谷歌 & Opera

    這是由Google和Opera Software開發的瀏覽器排版引擎,Google計算將這個渲染引擎作爲Chromium計劃的一部分,並且在2013年4月公佈了這一消息。這一渲染引擎是開源引擎Webkit中WebCore組件的一個分支,並且在Chrome(28及往後版本)、Opera(15及往後版本)瀏覽器中使用

  5. Presto ( Opera前內核 已經廢棄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