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IT工作者35歲後的發展出路調查報告

原文

https://blog.csdn.net/wksnm0724/article/details/6878598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都說男人40一枝花,35歲恐怕還是花骨朵,正值事業發展的高峯時期,可是職場上很多的“35歲以上免談”的條款似乎爲花骨朵們澆了一盆涼水,特別是對於IT工作者是個坎兒,一個難以邁過的坎,不像其他傳統職業一樣,可以終生爲其不斷髮展奮鬥,IT工作者過了這個年紀基本上技術生涯即告終結,這是中國IT界多數人認可的。IT真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嗎?IT真有年齡檻嗎?35歲的IT工作者真的不能再做技術了嗎?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可以瞭解中國IT工作者的性別和年齡結構分佈,指導他們作好人生職業發展規劃,特別是35歲後正確選擇職業發展方向,尋求職業發展的第二春。

本次調查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有1203人蔘加,主要針對IT工作者的性別、年齡及35歲後發展方向的調查。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IT行業的從業者,其中男性佔了絕大多數,約在89%。主要年齡結構是:30歲以下的佔了67.69%,30-35歲的佔了26.65%,35歲以上的IT工作者爲5.66%。62.89%的人對於35歲的出路問題“大概知道一些,但仍未有明確的目標”,有37%的人選擇在35歲時去做管理,33.40%的人認爲35歲時再找工作最主要的因素是“發展前途”,66%的絕大數人覺得爲將來考慮,“學習管理、經營之道,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是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一、IT行業的三大主要出路選擇

在調查中,有37%的人認爲中國的IT人在35歲時應該往管理方向靠攏。這也是目前大多數業內人士持有的觀點。在IT行業,新技術、新概念和新思維如洪水般不斷涌來,讓人目不暇接。爲了不至於落伍,IT人的全部時間基本都花在了學習和應用技術上。每天高效率的工作,人就像上了一輛高速列車,身不由己,想停也無法馬上歇下來。業內專家認爲,一方面,從人的生理條件看,一個30多歲的程序員和一個20出頭的年輕程序員在一起編程,從工作心情上、反應速度上、作業效率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爲了降低開發成本,會傾向於對經驗少的年輕開發者支付較低的報酬。另一方面從社會角度看,大多數IT人在35歲已經成家立業,肩負擔子遠非以前那種一人吃飽全家吃飽的狀態可以相比,這多少也牽制了大家對於工作的精力投入。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管理或是合適做管理的,調查顯示還有32%的IT人選擇了在35歲時進行創業。給老闆打工不如給自己打工,這是很多人最樸素的想法。35歲前拼的是體力,進行各方面創業條件的準備,比如資金的積累、人脈關係的培養、財務知識和公司經營管理理念的學習等,到了35歲,就能萬事具備,大幹一番,開創人生的另外一個高峯。業內專家認爲,35歲的人雖然精力比不上年輕人,但是他憑藉沉澱的經驗和知識,正是開始職業生涯新的起點的好時光。

有12%的IT人並不認爲年齡是一個檻,調查顯示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同於常人思維的路。他們認爲,做技術牛人不是神話!IT老人楊先生告訴筆者,一個35歲的IT人所積累的經驗肯定要比20歲的人多。在實際開發中,經驗要比技術重要,行業經驗並不能簡單地靠年輕人的拼搏來獲得的,時間是這場“算法”中的“種子”。一個IT人大學畢業後往往會有一段時期的不確定期(會有2-3年的跳槽頻繁期,以期找到合適自己的專業領域),當最後確認自己的未來發展時已經二十七八了,此時開始在專業領域內的修煉,一般到35歲左右纔可能在自己的領域內有所成就。其實有很多技術專家都是30好幾還在寫程序,當然這樣的專家並不只是會熟練使用幾門語言而已。微軟的底層的員工都是四五十歲的樣子,但他們依然能夠站在整個行業的前端。爲什麼他們沒有年齡的限制呢?學習技術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掌握各門技術的相通性,這樣才能一步一步跟着技術進步(當然這是很難的),水平越高,看的也就越遠,思維也就愈開闊,這時年齡不會是個問題。  

二、不同職業的發展道路

640?wx_fmt=jpeg

圖片來源:Minority Report

本次調查還專門分析了不同年齡層次的IT人對於年齡坎的看法,從得出的數據結果就可以大約摸出IT這個行業內從新手到老兵的職業發展道路。 

首先,在職業目標的確定中,30歲以下的IT人雖然首選是管理(36.89%),但與列位第二的創業(34.09%)差距非常相近,顯然想把自己創業作爲目標是這個年齡段人的一大特點。隨着年齡的增長,到了30-35歲這個年齡段,對於想自己創業的熱情明顯減弱,這時卻有16.34%的IT人願意做一輩子的技術牛人,相對比率要高於30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對於35歲以上的IT老兵來講,或許時間磨平了昔日的夢想,管理成爲他們最爲務實的方向,還想創業的比率僅佔23.47%。另外有一個數字值得注意,有8.16%的人想教書育人,比率甚至於高過了去做市場和銷售。筆者以爲這部分人可能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末期第一批進入外企,或是在IT行業內淘到第一桶金者,在35歲時,他們選擇激流勇退,承擔起傳授和培訓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退休方法”。當然無論如何這些人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對於大多數的IT人來講只有羨慕的份。

其次,對於“如果35歲面臨失業”這個假設性的問題,大部分30歲以下的人選擇自己創業(53.11%),只有21.12%的人認爲自己會做回老本行。而同樣的問題在30歲以上的人看來,情況又有所不同。選擇自己創業的比重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做回老本行的想法卻隨着的歲月的流逝愈來愈強烈。數據顯示,到了35歲,有42.86%的人會做回老本行,而此時想創業的佔了35.71%。

再有,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段對於“35歲找工作的關鍵因素”也有不同的理解。30歲以下的人對薪資福利的關注度是最高的,其次纔是發展前途和工作類型。30歲以上的人則把發展前途看成最主要的因素,薪資福利退後到第二位。此外,30歲左右的人更關注工作本身的類型,而到了35歲以上,企業類型變的更爲重要些。業內專家指出,35歲以上的IT高級人才在選擇工作時,更看重企業文化對個人的適合性,因爲他們認爲只有在適合自己的企業中才能如魚得水的開展工作。  

三、女性的IT世界

640?wx_fmt=jpeg

圖片來源:Ex Machina

雖然我們身邊能看到女程序員,女項目經理,女工程師的身影,女性從事IT業的種種甘苦也是被經常討論的熱門話題,但從總體上講女性在IT行業內的比重仍是屬於少數羣體。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來自IT世界裏面的少數派報告。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在對於35歲出路問題上,女IT人選擇做管理的比率高達41.64%,只有26.02%的女性表示願意創業,而想做技術牛人的女性僅佔了6.32%。同樣的問題對於職場的另一半天——男性從業者來講,想做技術牛人的比率遠遠高於女IT人。分別有37.11%和32.53%的男性選擇做管理和創業,這兩種選擇的比率相對均等。同樣在“35歲如果面臨失業的情況下”,有15.99%的女性表示願意改行,比率高於IT男性。

面對35歲選擇工作的主要因素這一問題時,女性首選是發展前途(32.34%),薪資福利(28.62%)被放在了第二位。女性對於工作類型非常關注(17.84%)度要高於企業類型(10.41%),兩者差距明顯。而男性從業者雖然也是首選了發展前途(34.98%),其次纔是薪資福利(32.12%),但在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並不明顯。另外,在對於工作類型的關注度上,女性更高於男性。

業內專家指出,IT行業內大部分工作,其實跟性別無多大關係,對於任何人來講不耕耘就沒有收穫。不要過於和別人比較(比如別人的性別),要學會挑戰自己,那麼這個陰影就不再存在,你也就沒什麼阻礙,反而每當前進一步就獲得一份欣喜,這足以激勵你繼續前行,時間長了領域多了自信多了,也就能小有所成。 

四、擬訂人生職業發展規劃

從調查數據看,有62.89%的IT人只是大概知道一些自己的大致發展方向,但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有17.14%的IT人對於未來沒有任何想法,走一步算一步,而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很清楚的業內人士僅僅只有19.97%。這個數字不免讓人十分擔憂。其實有困難並不可怕,但是沒有目標纔是最最可怕的事情。職業專家認爲,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都會歷經三個階段:做什麼,如何做,做得最好。其中“做什麼”就是給自己的定的一個目標,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

初看起來,因爲行業變數太多,選擇走一步算一步的朋友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都有不知所措迷茫的時候,不知道做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做,更不會去爭取做最好。於是人云亦云,別人抱怨IT難做,你也就抱怨,別人講現在IT沒發展前途,然後就想要轉行。於是在人生的舞臺上你永遠只能是觀衆,觀看別人的成功。

其實IT人35歲的調查包含的不僅僅是35歲以後做什麼?而是提醒IT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做IT是很辛苦,但反過來想,難道做其他工作就不辛苦了?壓力就不大了?這個世界沒有不辛苦的工作。

不要像坐在井底的青蛙,抱怨世界就這麼小。這口井,束縛了我們思想觀念,而觀念決定我們的發展格局。一個觀念的轉變,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對於IT人來說,技術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決定因素,往往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你本身有沒有目標和你達成這個目標的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