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之測試

記得我剛工作的時候,還完全不明白測試是怎麼回事,現在要說測試倒也能一套一套的說了。

測試分很多種,UT,IT,AT,場景測試...

還可以這麼分,自測,他測,依據測試設計書測試,Free測試...

UT可以利用很多工具,比如NUnit+代碼測試覆蓋率工具。

NUnit,廣受好評,可以過濾掉大量的bug,不過我在工作中運用不多。

代碼測試覆蓋率工具,可以統計出有多少分支會被跑到,有多少分支沒被跑到,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出來,分支走沒走全。

IT,結合測試,但目前我工作中的IT沒有達到結合測試的目的,本來是應該跟系統中的其他業務進行連接,測本身業務的同時測試兩者之間的聯繫,能發現些業務設計衝突,矛盾的問題,早發現,早根治。

AT,驗收測試,只是關注功能實現,用戶使用,不會注意小的細節

場景測試,整個系統內部關聯業務關聯一起測試,驗證數據流,業務流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設計漏洞,有沒有接口設計錯誤等。

爲了保證質量,測試一般都會進行幾輪,所有的Case都會在修正bug的基礎之上來全面測試。但其實在不知道bug是怎麼樣修改的情況下,如果開發人員改完自測沒有做好,埋下了雷,想要掃出來,還是挺困難的。

近幾天公司總是在說測試,用了那麼多工時,卻沒有發現那麼多問題,在最終用戶那裏還是出現瞭如此之多的bug,天天分析爲什麼,以及對策,還要加強場景測試。不過個人覺得,這個時侯,做場景測試,沒有什麼必要,因爲這些bug都是在IT放過,或者在集成埋下,再不然改bug造成bug,無非也就是這幾種,跟場景沒有什麼關係,雖然在最終客戶那裏,發現的bug,操作都很簡單,也都是基本邏輯,出錯是不能原諒的,但都基本不是業務間的bug,而是內部bug。爲什麼會歸咎於場景測試不夠呢,因爲在用戶使用看來,就是那幾個場景,沒有什麼特殊的,但其實,操作簡單,數據複雜,每天假設有100次某一個操作,這100次的數據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纔會出錯,而這100次的數據,在IT的時候,沒有進行數據設計,沒有詳盡的說明,沒有人想到,測到,就變成bug,影響到了用戶評價。如果非要歸因於測試,還是一個原因,數據不夠多樣,沒有想到會出現此類數據。最終還是歸咎到人,測試人員水平不夠...

 

前幾天看人月神話,裏面有一句話,雖然軟件工程管理在不斷的探討人和管理,一直想拋開人的因素,或者不讓人成爲主要因素,但每隔一段時間,就還是會返回到人是根本因素這個結論上。

測試當然也是不能跟人分割開的,測試人員的資質,水平,經驗都決定了測試結果的好壞,發現bug的多少,有效bug的多少,最終決定項目的質量。

那麼,怎麼才能讓一個剛進入項目的人測出問題來?

首要條件是這個人,要有興趣去了解項目是在做什麼。也就是我們說的進行深入的業務學習

其次,要有一個系統的觀念,哪些是測試重點,哪些可以後面再細摳。一般每個階段的測試目的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階段對某些問題的重視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接着,劃分完測試重點,當然就是設計測試用例,編寫測試式樣書,這個階段需要特別注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寫測試式樣書,詳略要得當,做到簡明扼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同時要將所有的排列組合都列出來,衡量哪些要寫,哪些能讓人發散思維

但是,僅僅通過測試用例,測試式樣書來保證測試的質量是不夠的,這時候就跟人有很大的關係了,如果測試人員有相關項目經驗,自然會想到一些可能出錯的地方,通過free測試來挖出bug,如果測試人員沒有相關經驗,也許就會抓着一句話研究半天,最終還是沒找到重點。這時就需要人去引導,而不是讓他們自己去研究,可以通過討論,把不明白的先弄明白,就我個人看來,如果文檔寫的好,能引發共鳴,能讓人從測試中理解業務,能讓人發散思維,這樣對人的幫助是很大的,可能測完一遍,測試人員就能明白業務目的,流程等,自己就能想到要測什麼。系統的寫測試式樣書也是一個待研究的課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