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究竟還需要讀書麼?

近來看了2篇和讀書有關的文章,一篇提到Joel講現在程序員不太讀書了,主要靠在網上找各種參考資料;一篇則是馬總說的:成功與情商有關 與讀書多少關係不大。一定程度上這兩個觀點都有點道理,可以靠StackOverflow.com和搜索引擎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和例子,劉邦項羽不太讀書一樣鬧革命,還成功了,但如果得出一個“讀書無用”的結論來就錯了。

人類獲取知識的手段無非就兩個要麼靠實踐直接獲取,要麼間接獲取,而間接獲取中最關鍵的手段則是讀書。“實踐無疑是最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手段,但只依賴於實踐無疑也是愚蠢的。”忘記那個大俠說的這句話了,但這不看着很有道理麼?

 

如果把人類有歷史以來的書按其價值排成金字塔,如果第一層就一本,那這本應該空着,非要有,也只能是“宇宙+社會歷史”自身,這點爭議應該不大,這就是爲什麼實踐最關鍵的原因。第二層的可能是宗教哲學(各種帶“經”的書),社會人文歷史的書就要依次排在下面。當一個人讀了這些書,並讀懂的時候,這個人就和偉大的精神同化,也許能看穿歷史長河,位置越高越應該讀讀,不讀這些書,精神的厚重就壓不住成績帶來的榮光,人就容易發狂,發狂就容易掛。希特勒當年兵鋒那麼盛,一發狂四面樹敵,該掛還是掛。老實講越是大佬越應該讀讀,所謂高處不勝寒,真心期望IT界的大佬別折戟沉沙啥的。

 

說跑題了,接下來說程序員。

在金字塔上位置越高的書,越必須體現爲書的形式,因爲它往往有深刻的思辨和嚴密的體系結構。但這對解決具體那個Bug,那個API怎麼用,那個框架怎麼用,應該用怎麼樣的架構解決眼前的問題等等半毛錢作用也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搜索引擎,找到例子進行參考。所以會有Joel提到的現象:程序員不太讀書了。這事情中外皆一,屬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範疇。

我也確實認爲,講技法的書越來越沒有存在價值,這類書和StackOverFlow比一點競爭優勢也沒有。感覺上各種面向程序員的“傻瓜”書,應該已經消失殆盡了。但有思想,有嚴密體系結構的書並不能被StackOverFlow所取代。想想《代碼大全》,這種書對軟件進行了全景式的剖析,讀過之後,還要去想想各章節間的關聯,因此並不適合把每個小節的內容變成一個問題,接下來在問答網站上了解這本書裏陳述的知識。因此,不管用什麼形式(電子的或紙版的),這都是書,都應該讀。而這類書,是有思想的人縱觀無數實踐,總結出來的,你不去看看,不是瘋了麼?這種瘋狂的形象描述是,我做坐於井底,我也知道自己坐於井底,但我就喜歡看我頭頂這片天。

 

這樣一來,“還需要讀書麼?”就不是個問題,顯然是需要讀書的。而更大的問題在於究竟應該讀那本書上。

莊子在很久以前就說“道術將爲天下裂”,但估計他要看到裂成現在這狀況也會很驚訝的。隨着人們獲取知識變得越來越容易,人們輸出知識也變得越來越容易,所以寫書變容易了,作爲結果一下子五花八門的書都呈現在你面前,於是選擇成爲最大的難題。

把實踐的時間壓縮太厲害,專門讀書倒是能讀很多書,但這樣一來就成書呆子了。即使以平均每天2小時算,一個人一年也就有730個小時來讀書,即使以40小時讀一本書論,也就能讀不到20本書。實際上大部分人應該是沒有這個時間的?認真算起來正兒八經的,比較硬的書感覺上一年也就能讀個4~5本。要想有效利用這點時間,選擇方法比較關鍵。

 

選擇的關鍵有兩個,一個是你要有個知識的分類,有個大致的全景視圖,知道自己缺啥,而後缺啥補啥。偏技法的不看就不看了。這裏有份參考。一個是靠口碑+試讀。口碑是指基於個人的真的口碑,不要被宣傳所忽悠。口碑還行的書,大致瞄下,應該可以知道值不值得精讀。

--------------------------------------------------------------

理想流 + 軟件 = 《完美軟件開發:方法與邏輯》
理想流 + 人生 = ??
理想流 + 管理 = ??
理想流 = 以概念和邏輯推演本質,追求真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