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的三個維度

 

作者:馬寧<?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如果問大家互聯網是幾維的?不知道大家的答案是什麼。如果再問Web 2.0是幾維的?移動應用是幾維的?大家會不會以爲我瘋了?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

通常的維度是指我們所處空間,是由長寬高組成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維,之後由加上了時間軸,成爲了思維空間。那麼互聯網的維度是什麼呢?在互聯網中討論長寬高顯然是沒有意義的,誰知道新浪或搜狐的空間位置嗎?所以,我認爲,傳統的網站是一維空間,只有時間軸,我們去網站上看新聞,去論壇裏看帖子,每天的新聞都是不一樣的,內容是隨時間軸變化的。而Web 2.0,尤其是最近的Social Network爲我們引入了另一個維度——人,叫“人軸”不好聽,我們可以暫且命名爲“社交軸”。人的社交網絡是網狀分佈的,在同一個時間內,每一個人的狀態都是不同的,而Facebook等社交網絡爲我們帶來的就是每個人在不同時間裏的不同狀態,所以我們認爲Social network是由時間軸和社交軸組成的二維空間。

好了,說到移動應用,又增加了一個維度,第三維度是什麼呢?對,朋友們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就是空間軸。哈,似乎又繞回去了,不是,我們不必將空間分爲長寬高,而是認爲空間是一個屬性、一個維度,這個維度標識了使用者的空間屬性。

移動應用和互聯網應用最大的差別就是可以隨時隨地的使用,這似乎是某些SP的廣告詞,不過事實也是如此。如果將移動應用理解爲互聯網應用的手機版,那就未免太小瞧移動應用的潛力了。因爲智能手機和移動設備被帶在使用者身邊,又可以通過GPSLBS獲取當前位置信息,那麼爲使用者提供基於位置信息的增值服務則是移動應用未來很重要的發力點。所以說,空間維度對於移動應用十分重要。

這裏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就是日程管理。日程管理是時間軸的典型應用,無論是PC上的Outlook,還是互聯網上的Google Calendar都以時間爲軸。而最近的一些應用卻顛覆了這個概念,開始引入了空間軸,對於某些時間性不強的任務,可以考慮採用空間管理的方式。舉個例子,我們每月都去銀行交電話費,一個月的任何時間去都可以,但是這種事情不值得單獨跑一趟。所以設置爲空間敏感,當我們進入了某家銀行200米的範圍內,手機會自動提示,我們可以順便交電話費。

另外一個例子是最近發佈的BlueHoo,將你的Social network與藍牙聯繫起來,手機的藍牙會自動搜索附近的聯繫人。這是一個社交軸與空間軸集成的應用。當然,隱私性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一定要提供設置爲隱身的功能。

另外的一些應用,比如說購物助手,當女孩子們進入一間商場時,會自動提供打折信息、以及與其他店鋪的價格對比等;或者旅行者助手,會自動幫你搜索附近的景點、餐館、賓館信息,提供簡單介紹,並幫助完成網上預訂的服務。

大家也可以看到,目前的移動應用很多都是兩個維度的應用,還無法將三個維度都整合起來。不過空間維度則是移動應用與互聯網應用、PC應用最大的區別,如何發揮空間維度的作用,會成爲未來移動應用時代的決勝因素。

3G要來了,移動應用的春天要來了,但是決定3G時代殺手級應用的卻不是3G,而是移動應用的三個維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