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眼中中法技術人員的差異

曾跟法國的一些工程師工作了一段時間,對國外技術人員有了直接而又粗淺的認識。雖離開前一公司已有些時日,但法國同仁們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回思其的舉止態度,與國內我所見技術人員之相較,認爲有些地方或可爲我等將來工作之借鑑,於是便有了此文和鄙人的一些想法和感慨。
  
  以我親身感受,法國工程師最大的特點便是緩慢而細緻地做好每一件小事。這點於國人有着顯著的不同和差別。當然鄙人見識有限,未曾親身體驗過各異民族的做事風格,但關於國人粗製和馬虎的風格,卻是風聞和親歷了不少。大約由於自身人口的衆多和對“中國製造”的麻木和習慣,中國人熱衷於賣弄小聰明,對於粗製濫造的美譽,則欣然接受。當然這與老闆們的急功近利不無關係。而法國工程師們的嚴謹和認真,多半成了國內技術人員口中呆板和僵化的代名詞。如我原公司某工程師的一本著作的扉頁中,便赫然寫着“深刻體會了法國人的一些精華思想和僵化結構”(大意如此,原文已淡忘),同事間的玩笑中,也笑稱必是後者更多一些。中國的技術人員愛玩弄技巧,走捷徑;而學生們,以我已漸爲塵封的記憶來看,則沉醉於特例的成功和一劍成名,說得好聽點叫做清談和理想,說得難聽點就是虛榮浮誇。這種現象只怕到現在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和不同。簡而言之,中國技術人員希望做大事,小事則多爲不屑,這當中或許也摻雜了些其他自利的因素。比如要讓一箇中國工程師接受一個精深的模塊或算法,多半是欣然領命,心中或許還平添了幾股頗受重視的自豪和自負;但對於文檔的書寫,立馬就馬馬虎虎起來,大筆刷刷,讀者基本不懂,大概文檔是給人看的,而代碼則可給自己添加年終加薪的籌碼。每逢代碼的更新,文檔的維護便更成了避之不及的事;至於code review 和 document review,愈發成了一等一的苦差。no remarks的字樣後面,“關我屁事”的嘴臉若隱若現,當然也平添一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親熱和默契。相較之下,法國同事們的態度則顯得可敬。而這種可敬,在國內技術人員的眼裏,卻成了一種折磨和不解。某人的一份40頁的文檔,竟被某法國工程師指摘出150多個remark。當然我決不至於不敬的以爲此人水平太次,以至於錯誤充牘。以鄙人陋見,多半還是習慣和態度的問題。而事情的結局也果然不出我所料的以自認倒黴和抱怨對方不近人情結束。一旦換了個reviewer,頓如又嘗甘露的旱苗,故態復萌。古語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反觀我們的學生,在剛畢業時已經醜態必現。公司某年在某國內貌似排名前三的大學招應屆生,一條“熟悉word和excel”的要求竟成了部分學生攻擊和懷疑的對象,深恐上當受騙,擠破腦袋進了個傳說中的世界500強,卻愕然發現自己只是個打雜的。實際上當時公司整體要求合情合理,但顯然有些人更爲青睞打着尋找外星人的旗號的招聘廣告,投出一份份滿滿寫着十幾甚至幾十項“精通”技能的超人簡歷。
  
  不注重小事,不注重細節,片面追求所謂的高效率和“能力”,使得國內技術人員相對的浮躁和浮誇,喜歡塑造英雄,喜歡講大道理。這樣的心態和其他的一些原因使得國內技術人員普遍基礎不牢,見識有限。我曾戲稱一個法國工程師可抵五個中國工程師。這句話聽上去石破天驚,現實中類似的言論四處開花,駭人聽聞,卻廣受歡迎。要不自卑,要不yy。實際上此類言論大多大有問題,不可細究。譬如我那戲言,五個之數從何得出,以何標準?又是否鄙人以己之短以較他人之長?如舉例法國致強者,與我國致弱者,相距又豈在區區五個之數?平心而論,法國人智謀不及國人,開拓創新不及國人,勤奮努力愈發不及國人(法國人一週工作35小時,下班時間一到警衛前來趕人),唯獨認真兩字,國人目前望塵莫及,且無絲毫奮起直追的打算。鄙人淺陋,以爲IT業,計算機系學生當是充牘其中。實況卻並非如此。半路出家者充斥業內,而科班出身者卻畢業時另謀打算。難得積累一些經驗,不是“三十而衰論”塵囂日上,終日惶惶爲改行計,便是眼紅心熱,時時盯着那所謂經理的寶座。據聞目前流行2年升經理,10年升總裁。要是如我等廢人,眼見年屆30,職務卻穩如泰山,不免懷疑起自己的人生和希望,罵他幾聲娘,移民,讀書,改行,跳槽換手氣,端的是百花齊放,各顯神通。長久以往,萬事不倒問多半與國人無緣。而我國現行之教育制度,飽受抨擊卻不能不說是難辭其咎。曾向某留法學生虛心打探,爲何同樣工作年限,國人卻綜合不如老法?此君思索良久,終緩緩吐露兩句真言:老法一不學英語,二不學政治。個人觀點,卻亦一針見血。此兩者,凡中國有爲青年者,多累計耗費一半青春於其中,非如此不能升學,非如此不能畢業。尤爲前者,不費點功夫在上面只怕工作都有問題。至於所謂教材陳腐,教授老朽,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世間早有爭議,我也不願深談。至於改變兩字,更絕非我等之輩可以做到,抑或可以去探討思索的。
  
  鄙人在原公司最後一個leader,亦是一名法國人。之所以提他,是因爲鄙人曾深爲其風采所折,拜服於其快速學習的能力之下,進而細細觀察,希翼可有所借鑑。現買一送一,將所得一併送上。前面已列舉國人起跑之時,已是艱難重重,加以國內it之惡劣環境,困頓之狀,此文不再另加訴說。然而國人不知從何得來的毛病,竟一好面子,二不善詞措,使得本已不美妙之前程,又添加了幾分暗淡和消極。先說前者。鄙人年輕時曾聽侯捷語,中國青年不善發問;又多方傳言,大陸的孩子內向寡言。此言諾是放到酒席吃飯,哄騙女生,端是大繆;然而用於日常工作學習之中,卻幾是分毫不差。國人最大問題,除卻以上種種,恐怕就是不善問。如諾果真膽小沉默,那也並非無藥可救;然一看國內多數論壇所列之問題,不由得讓人頓生自殺之感。吾細細想來,總覺是打小自尊心作怪。因父母師長之垂訓,世上無不可爲之事,倘若不成,便是自身努力不足之緣故。所以國人個個爭強,個個好勝,但知第一,不知有二,遑論其他。所以若有挫折,悶頭苦幹,大幹,蠻幹;要不灰心喪氣,四處尋找不切實際之理由,證明乃天之罪,非戰之罪。因骨子裏以爲高人一等,不曉得人各有天賦,不幸碰到以己之短攻其之長諸情況,不是學會取捨,而是一拼到底,心中還自以爲大仁大義,必爲後世之楷模,奮進之英雄。英雄孤獨淚,豈能問人?別人問我也不說,個個手裏留一手,所以中國便有了貓是老虎師傅的故事和傳說。時間一長,竟連如何發問的本領也失去了。殊不知,發問是種藝術,亦是少有的捷徑。若有高手可問,其樂無窮,而前進的路上,又將少了多少的折磨和曲折阿!幸而這類情況近來已有改觀,然多年惡習之沉澱,非一朝一夕所能冒進。法國人好問,問者條理晰晰,答者從小見大,耐心細緻,由淺入深。而國人問者東拉西扯,聽者雲裏霧裏;答者高深莫名,生澀難解。此點大凡去看國內外技術書刊,又或取歷代學者之論文,便可一窺一二。如此交流,反倒不如以外語相通,實在不能不說是件可悲的事情。
  
  羅羅嗦嗦嗦了這麼多,不覺天已沉暮。本文所列舉的都是些我身上及身邊一些人的缺點,至於法國人,自然也不是完美無瑕無懈可擊,謹以本文爲自身戒。
  
  
  purples
  2006.4.3晚12:00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itinfo/1/36776.s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