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度觀察-王志安和韓秀雲:中華文化拯救世界經濟?

今天偶爾看到了深圳衛視的一檔經濟類評論節目,是王志安先生主持的“22度觀察”。一般來說,我並不特別關注經濟類,政治類的評論節目,但是偶爾遇上,倒也看得津津有味。本期的主題是韓秀雲女士(一位清華的教授)似乎新近出版了一本評論世界金融海嘯的書籍,強調文化而經濟發展中不可忽略的巨大作用。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文化作爲一種存在,主要體現了人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影響;而經濟則是強調其中的協作,並且創造實在的價值。從推動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二者的位置是一致的。然而它們其實又不具比較性,所以人們一般分開看待。韓秀雲女士從1997亞洲金融危機開始就關注美國經濟,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認爲)發現了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是西方(特別是)美國延綿至今的借貸文化以及對利益最大化的貪婪。具體來說,就是美國非常寬鬆的借貸策略鼓勵了大量不具償還能力的債務人舉債消費。當經濟一直快速發展的時候,似乎還好,在快速中保持高位的平衡。然而如果經濟稍微有點問題,其中的“爛蘋果”(壞帳)顯現出來,有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多米諾骨牌就連環倒下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點。

 

作爲一個結論,韓秀雲女士認爲中國的文化可能是一貼良藥,因爲中華文化的強調謙遜和諧(沒有提到中華文化中傳統的儲蓄習慣,可能是因爲我誤過了節目的前面部分)。這個結論不應該是直接的。

 

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如何遏制人們的貪慾。這裏其實基於一個錯誤的假設,那就是貪慾導致了這一切。韓女士的一個例子是07年美國一個基金經理可以拿到5000萬的分紅,潛臺詞是如此的誘惑,豈能不談?還有一個韓女士使用的例子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什麼人在美國國會作證的時候說“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但是這些都導不出上述的假設。充其量,人性的貪婪只能算做一個必要條件,遠非達到充分的程度。貪婪本質上可以映射或解釋爲人類進化出來的一種必需生存技能,有着自然基礎。如果假設不再成立,僅僅扼殺或者限制貪慾顯然是不行的。可惜我沒有看到更多的關於文化如何在其中可以起到更多作用的討論。

 

於此相反,我們直接跳到了中華文化如何很快發揮作用並且要引導世界了。現在環保真是火爆的詞彙,韓女士不止一次提到我們要保留清潔的河流,蔚藍的天空給子孫後代。似乎我們現在大量的污染,假冒僞劣都是學習西方的錯。主使人反詰說好些主要的西方國家,比如德國,其實清潔的很;韓女士給出的答案倫敦還曾經是霧都,這是一個過程。其實結論這裏已經部分出來:有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資源,我們纔能有效地處理環境問題。所以文化在其中的顯式作用並不大。

 

最後的結論就是,儘管從文化角度探討經濟問題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但是韓女士卻用正確的材料得出了不正確的結論,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節目最後,我只能感受到訪談人強烈的民主文化自豪感,卻不知道這能爲我們帶來什麼。

 

有兩個小小的細節問題:

1. 韓女士把中華五千年延續歸功於文化的作用,有點太過簡單地抽象了。恰好我不久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裏面討論了以地緣政治的觀點論述的中國爲什麼本質上是一個“島國”。東亞大陸一直被高山大川,大漠以及大海阻隔,文化和經濟的對外交流一直都很有限,所以文化有原生的封閉性。

2. 歷史輪迴,韓女士也篤信“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樣毫無實際意義的論述,也是對其觀點的減分。

 

我不得不說,支持人王志安是一個少見的有學者風格的訪談節目主持人。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就不說了,其敏銳的辨析能力以及周密的思維顯示其有着堅持的專業造詣。從節目主持的水準,已經很好。但是對於優秀的主持人,我則往往抱有更高的期望,因爲他們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如果在掌控話題的時候更主動深入就完美了。

 

我當然瞭解支持人以及整個後臺團隊的辛苦,也不想不腰疼地評論求全。所以用感謝作爲本文的結語,並且期待着他們的更卓越表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