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一個程序猿的生命週期》-22.缺了一條腿的公司

 百木-ITer職業交流 羣-北京 :141588103 

      

       就這樣,在大公司剛剛工作兩天的時間,再次跳槽到一個小公司。對外宣傳有近100人的公司,實際上只有20多人。我知道這樣做是冒風險的,最壞的情況無非是再找工作,還不至於造成很大的壓力。

       實際上,這個公司缺少了一腿,銷售、市場能力不強。嚴格上的銷售人員只有兩個:老闆和一位女同事。老闆有50多歲了,這位女同事30多歲,這位女同事的官方職位是總經理助理或是祕書一類的。銷售只有老闆一個人挑大樑,憑藉老闆是電力行業出身,這種銷售的主要方式是靠關係。而這個公司有20多年的發展史了,從存在的角度來說,公司或老闆是成功的,至少沒有倒閉;從現在的情況來說,公司或老闆是失敗的,因爲也僅僅是維持基本的生存,更談不上什麼財務自由。
       也正是因爲上述的情況,我才決定去這家公司的。個人的發展光靠賣力是不行的,也要謀勢,當然也可以理解周圍的環境。從這個角度,我分析:1.老闆歲數很大了,他的孩子剛上小學,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需要年輕人爲他幹活,更需要有能力的人爲他賣命。2.沒有強有力的銷售團隊,或是市場人員,作爲項目管理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發展潛力、接觸面更廣。3.在技術方面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想以此接觸一線用戶、市場,開闊自己的視野範圍,畢竟將要30歲了,想找到將來自己想幹的事業。主要是因爲這3點原因,我才決定來這家公司。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還沒有找到答案,從規模來講,公司發展了20多年了,爲什麼還處於初創公司的規模,至少也應該是將近百人的團隊。這是剛進公司後,讓我很困惑的一件事,也是想尋求答案的。
        如果以現在掌握的情況來分析公司的現狀,那麼只有一個答案,老闆的“關係”。自已出差過一次,這個客戶跟蹤有段時間了,主要是給用戶寫方案,號稱廠長是老闆的同學,可是直接接觸的主任並不買賬,其他同事反映這個主任也是比較難纏。所謂小鬼難纏,就是這樣的情況。憑藉以往做項目的經驗,越是直接底層的關係人越是要把關係處理好,特別是項目的直接領導、維護人員、管理人員等。顯示然這層關係,公司層面並沒有處理好,光憑藉“關係”,吃霸王餐是行不通的;另外,一次和老闆一起出差,在路上,老闆一直打電話,打完電話,不時還和我說兩句話:看看,這都是朋友。到用戶那後,前臺人員說要聯繫一下領導,老闆這時候有些不耐煩,硬氣的和前臺說:已經提前聯繫好了。從老闆的各種表情、神態、舉動、語氣來看,並不是用戶待見的那種人。到用戶那裏,任何人都有可能給你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包括門衛都可能告訴你哪個車是主要領導的,所以要善待周圍的人。給用戶的多個主要領導介紹完產品、系統後,在回去的路上,也是一直在打電話,表示對人家的感謝。這次與用戶接洽後,我一直在跟蹤,最後人家表示暫時不需要。
       “關係”有很多種,有直接關係、有關係的關係、有上層關係、有下層關係等等,顯示老闆更注重前三個關係,而忽略了下層關係。換句話說,缺少銷售人員把不是關係拉成是關係的能力,也許是銷售團隊一直建立不起來的原因之一。正所謂,成也關係,敗也關係,有些可能辦成事的,有些只是泛泛之交,沒有“深入交往”,連酒肉朋友都算不上。
       另外,有了關係,只是有了和用戶接洽的通道,將面對的不只是一個人,除非用戶的BOSS可以直接拍板,但是這種情況在國企裏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了關係,還得有交流、交往的藝術。而公司人員(老闆)去用戶那裏,一般是把各部門的領導、人員聚在一起,集中介紹產品、系統。在沒有搞清楚各部門領導之間的關係之前,這樣單刀直入的方式,缺少了接洽的藝術。那怕領導之間有些小的矛盾,直接會影響到項目走向。缺少了可操作的空間和迴旋的餘地,所以人們常常講“項目運作”,就是這個意思。可以找準主要領導各個擊破,但是也意味着增加各項成本。我也向老闆提過這種銷售策略的弊端,他也表示的確是這樣。
       《從0到1》這本書裏邊提到過創業領域的信條,其中一條就是:銷售和產品同樣重要。而在現在的社會裏,對於傳統的非尖端技術企業來講,技術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有一支強有力的銷售團隊尤其重要。
       進公司時間不長,以現在瞭解的情況,只能簡單的分析公司爲什麼缺少一條腿(銷售),可能還有深層次的原因,後續的連載,爲大家揭曉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