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解析:DAS、SAN和NAS三種存儲方式

技術解析:DAS、SAN和NAS三種存儲方式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存儲的分類,根據服務器類型分爲:封閉系統的存儲和開放系統的存儲,封閉系統主要指大型機,開放系統指基於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統的服務器;開放系統的存儲分爲:內置存儲和外掛存儲;外掛存儲根據連接的方式分爲: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簡稱DAS)和網絡化存儲(Fabric-Attached Storage,簡稱FAS);網絡化存儲根據傳輸協議又分爲:網絡接入存儲(Network-Attached Storage,簡稱NAS)和存儲區域網絡(Storage Area Network,簡稱SAN)。

  是不是看着有點亂,那我們對照下面的圖片來看一下,這樣也許就會清晰多了。

技術解析:DAS、SAN和NAS三種存儲方式

  DAS存儲

  DAS存儲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尤其是在中小企業應用中,DAS是最主要的應用模式,存儲系統被直連到應用的服務器中,在中小企業中,許多的數據應用是必須安裝在直連的DAS存儲器上。

  DAS存儲更多的依賴服務器主機操作系統進行數據的IO讀寫和存儲維護管理,數據備份和恢復要求佔用服務器主機資源(包括CPU、系統IO等),數據流需要回流主機再到服務器連接着的磁帶機(庫),數據備份通常佔用服務器主機資源20-30%,因此許多企業用戶的日常數據備份常常在深夜或業務系統不繁忙時進行,以免影響正常業務系統的運行。直連式存儲的數據量越大,備份和恢復的時間就越長,對服務器硬件的依賴性和影響就越大。

  直連式存儲與服務器主機之間的連接通道通常採用SCSI連接,隨着服務器CPU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存儲硬盤空間越來越大,陣列的硬盤數量越來越多,SCSI通道將會成爲IO瓶頸;服務器主機SCSI ID資源有限,能夠建立的SCSI通道連接有限。

  無論直連式存儲還是服務器主機的擴展,從一臺服務器擴展爲多臺服務器組成的羣集(Cluster),或存儲陣列容量的擴展,都會造成業務系統的停機,從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對於銀行、電信、傳媒等行業7×24小時服務的關鍵業務系統,這是不可接受的。並且直連式存儲或服務器主機的升級擴展,只能由原設備廠商提供,往往受原設備廠商限制。

  NAS存儲

  NAS存儲也通常被稱爲附加存儲,顧名思義,就是存儲設備通過標準的網絡拓撲結構(例如以太網)添加到一羣計算機上。NAS是文件級的存儲方法,它的重點在於幫助工作組和部門級機構解決迅速增加存儲容量的需求。如今用戶採用NAS較多的功能是用來文檔共享、圖片共享、電影共享等等,而且隨着雲計算的發展,一些NAS廠商也推出了雲存儲功能,大大方便了企業和個人用戶的使用。

  NAS產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產品。NAS設備一般支持多計算機平臺,用戶通過網絡支持協議可進入相同的文檔,因而NAS設備無需改造即可用於混合Unix/Windows NT局域網內,同時NAS的應用非常靈活。

  但NAS又一個關鍵性問題,即備份過程中的帶寬消耗。與將備份數據流從LAN中轉移出去的存儲區域網(SAN)不同,NAS仍使用網絡進行備份和恢復。NAS 的一個缺點是它將存儲事務由並行SCSI連接轉移到了網絡上。這就是說LAN除了必須處理正常的最終用戶傳輸流外,還必須處理包括備份操作的存儲磁盤請求。

  SAN存儲

  存儲區域網絡,從名字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個是通過光纖通道交換機連接存儲陣列和服務器主機,最後成爲一個專用的存儲網絡。SAN經過十多年曆史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成爲業界的事實標準(但各個廠商的光纖交換技術不完全相同,其服務器和SAN存儲有兼容性的要求)。

  SAN提供了一種與現有LAN連接的簡易方法,並且通過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廣泛使用的SCSI和IP協議。SAN不受現今主流的、基於SCSI存儲結構的佈局限制。特別重要的是,隨着存儲容量的爆炸性增長,SAN允許企業獨立地增加它們的存儲容量。SAN的結構允許任何服務器連接到任何存儲陣列,這樣不管數據置放在那裏,服務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數據。因爲採用了光纖接口,SAN還具有更高的帶寬。

  因爲SAN解決方案是從基本功能剝離出存儲功能,所以運行備份操作就無需考慮它們對網絡總體性能的影響。SAN方案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實現簡化,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羣在一起的時候。最後一點,光纖接口提供了10公里的連接長度,這使得實現物理上分離的、不在機房的存儲變得非常容易。

  總結:最後概括一下就是,DAS存儲一般應用在中小企業,與計算機採用直連方式,NAS存儲則通過以太網添加到計算機上,SAN存儲則使用FC接口,提供性能更加的存儲。如下圖所示。

技術解析:DAS、SAN和NAS三種存儲方式

  如今,隨着移動計算時代的來臨,更多的非結構化數據產生,這對NAS和SAN都是一個挑戰,NAS+SAN將是未來主要的存儲解決方案,也就是目前比較熱門的統一存儲。既然是一個集中化的磁盤陣列,那麼就支持主機系統通過IP網絡進行文件級別的數據訪問,或通過光纖協議在SAN網絡進行塊級別的數據訪問。同樣,iSCSI亦是一種非常通用的IP協議,只是其提供塊級別的數據訪問。這種磁盤陣列配置多端口的存儲控制器和一個管理接口,允許存儲管理員按需創建存儲池或空間,並將其提供給不同訪問類型的主機系統。

  統一存儲系統:前端主機接口可支持FC 8Gb、iSCSI 1Gb和iSCSI 10Gb,後端具備SAS 6Gb硬盤擴展接口,可支持SAS、SATA硬盤及SSD固態硬盤具備極佳的擴展能力。實現FC SAN與IP SAN、各類存儲介質的完美融合,有效整合用戶現有存儲網絡架構,實現高性能SAN網絡的統一部署和集中管理,以適應業務和應用變化的動態需求。主機接口及硬盤接口均採用模塊化設計,更換主機接口或硬盤擴展接口,無須更換固件,可大大簡化升級維護的難度和工作量。

  注:由於時間有限,所以更多的是攢一些網上的資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知識鞏固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有好建議可以多提提。

      原文鏈接: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OTk2MzU5Mw%3D%3D&appmsgid=10000005&itemidx=1&sign=ecc3b2e8bdabeb2c5795abde622a2d27&scene=3#wechat_redirec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