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協議】網絡、協議的理解與劃分

網絡劃分

通過網絡的覆蓋範圍劃分:
局域網:一臺路由器設備就可以組建一個小的局域網,配套光貓和交換機進行使用,覆蓋範圍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之內,其具備的安裝便捷、成本節約、擴展方便等特點使其在各類辦公室內運用廣泛。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件共享、打印機共享等功能,在使用過程當中,通過維護局域網網絡安全,能夠有效地保護資料安全,保證局域網網絡能夠正常穩定的運行

城域網:在一個城市範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網,簡稱MAN。屬寬帶局域網。由於採用具有有源交換元件的局域網技術,網中傳輸時延較小,它的傳輸媒介主要採用光纜,傳輸速率在100 兆比特/秒上

廣域網:(幾百到幾千公里)中國特色的網絡,比較大的廣域網,又稱外網、公網。是連接不同地區局域網或城域網計算機通信的遠程網。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範圍,所覆蓋的範圍從幾十公里到幾千公里,它能連接多個地區、城市和國家,或橫跨幾個洲並能提供遠距離通信,形成國際性的遠程網絡。廣域網並不等同於互聯網

協議相關概念

協議:
國家事務或者外交場合的正式程序或者規則系統,即通信雙方的約定,使用同一種解析信息的手段來進行有效的溝通
網絡協議:
在網絡當中,通信雙方對數據交換和數據傳輸做出約定,需要制定一個通信協議標準
協議簇:
計算機當中的協議有很多種,將一系列的協議稱爲協議簇
參考模型(體系結構):
定義各個協議之間的關係,並且劃分每個協議需要完成的任務

計算機網絡當中的兩臺計算機通信方式:
IP地址:在網絡當中唯一標識一臺主機
port:在一臺主機當中唯一標識一個進程

協議分層

協議分層及一種封裝,對不同服務或者協議進行封裝

OSI 參考模型

物數網傳會表應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絡層 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劃分太細緻,工業上沒有這種分層模式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七層網絡模型稱爲開放式系統互聯參考模型,是一個邏輯上的定義和規範
把網絡從邏輯上分爲了7層,每一層都有相關、相對應的物理設備,比如路由器,交換機
OSI 七層模型是一種框架性的設計方法,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接口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概念清楚,理論也比較完整. 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絡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但是, 它既複雜又不實用, 所以我們按照TCP/IP五層模型

TCP/IP五層模型

物理層:負責光電信號的傳輸,典型的協議:以太網協議(Ethernet),典型的設備:集線器
數據鏈路層:負責相鄰設備之間的數據幀傳輸,即將數據發送到相鄰的設備,數據是從哪裏開始,到哪裏結束,典型的協議:以太網協議(Ethernet),典型的設備:交換機
網絡層:負責地址管理和路由選擇,需要判斷當前的數據是發送給哪一個主機,典型的協議:IP、ARP、ICMP, 典型的設備:路由器
傳輸層:負責端與端之間的數據傳輸,這一層涉及到端口,典型的協議:TCP、UDP
應用層:負責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溝通,程序員就是工作在這一層,負責業務數據的接收、處理、發送,典型的協議:http 協議、FTP 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物理層考慮的比較少,因此很多時候也可以稱爲 TCP/IP四層模型

  1. 對於一臺主機, 它的操作系統內核實現了從傳輸層到物理層的內容
  2. 對於一臺路由器, 它實現了從網絡層到物理層
  3. 對於一臺交換機, 它實現了從數據鏈路層到物理層
  4. 對於集線器, 它只實現了物理層
  5. 但是,很多交換機也實現了網絡層的轉發;,很多路由器也實現了部分傳輸層的內容(比如端口轉發)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