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037 面向對象

  面向對象是一種現在最爲流行的程序設計方法,現在的程序開發幾乎都是以面向對象爲基礎。但在之前則是使用的面向過程,面向過程只是針對自己來解決問題,面向過程的操作是以程序的基本功能實現爲主,實現之後就完成了,並不考慮項目的維護性。面向對象,更多的是要進行子模塊化的設計,每一個模塊都需要單獨存在,並且可以被重複利用。所以,面向對象的開發更像是一個具備標準的開發模式。

1、面向過程與面向對象的區別:

  • 面向過程:只針對某一個產品,製作完成之後就結束了,無後續操作。

  • 面向對象:先制定某一規範,之後按照這個規定進行操作。

2、面向對象的3個主要特徵:

2.1、封裝性:
  封裝是面向對象的方法所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封裝具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把對象的成員屬性和行爲看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將這兩者 “封裝”在一個不可分割的獨立單位 (對象)中。另一層含義是指 “信息隱蔽”,把不需要讓外界指定的信息隱藏起來。有些對象的屬性及行爲允許外界用戶知道或使用,但不運行更改;而另一些屬性或行爲,則不允許外界知曉,或者只允許使用對象的功能,而儘可能隱蔽對象的功能實現細節。
  封裝機制在程序設計中表現爲:把描述對象屬性的變量實現對象功能的方法組合在一起,定義爲一個程序結構,並保證外界不能任意更改其內部的屬性值,也不能任意調動其內部的功能方法。
  封裝的另一個特點是:給封裝在一個整體內的變量及方法規定了不同級別的 “可見性”或訪問權限。

2.2、繼承性
  繼承是面向對象的方法中的重要概念,是提高軟件開發效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基礎擁有反應事物一般特性的類;其次在其基礎上派生除反映特殊事物類。
  在 Java程序設計中,對於基礎實現前一定要由一些已經存在的類,(可以是自定義的類或者由類庫所提供的類)。用戶開發的程序類需要繼承這些已有的類。這樣,新定義的類結構可以繼承已有類的結構 (屬性或方法)。被繼承的類稱爲父類或超類,而經繼承產生的類稱爲子類或派生類。根據繼承機制,派生類繼承了超類的所有內容,並相應地增加了自己的一些新成員。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繼承機制,大大增加了程序代碼的可重複使用性,提高了軟件的開發效率,降低了程序產生錯誤的可能性,也爲程序的修改擴充提高了便利。
  若一個子類只允許繼承一個父類,稱爲單繼承,若允許繼承多個父類,則稱爲多繼承。但目前 Java程序設計語言不支持多繼承,而 Java語言通過接口 (interface)的方方式來彌補由於 Java不支持多繼承而帶來的子
類不能享用多個父類的成員的缺憾。

2.3、多態性
  多態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又一個重要特徵,多態是指允許程序中出現重名現象,Java語言中含有方法重
載與對象國土兩種類型的多態。
· 方法重載:在一個類中,允許多個方法使用同一個名字,但方法的參數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相同。
· 對象多態:子類對象可以與父類對象進行相互的轉換,而根據其使用的子類不同完成的功能也不同。
  多態的特性使程序的抽象成都和簡潔度更高,有助於程序設計人員對程序的分組協同開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