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思維與技術的思維差異

產品的思維與技術的思維差異

同樣是爲了一個需求服務,產品的思維是怎麼想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01 前言


從零開始設計一款全新的產品,其實前期的工作基本上是不用程序員的操心,工作開始由產品經理與客戶進行初步的溝通和設計。這裏所說的產品經理其實就是一個名稱,並非是真正的經理職位。通常來說是由甲方提出初步的需求,然後由產品經理初步設計產品圖,如果嚴謹的話一般會與客戶進行再一步的溝通以確定第一版版本。

其實無論是哪一步的動作,溝通就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能點,通過有效的溝通,能夠讓雙方都在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內進行產品的設計,纔是真正可以讓產品順利落地的方式。產品經理其實是一個設計業務方非常多的一個職位,並非只是我們想象中的只和程序員和甲方打交道,而且你的技能除了溝通高效之外,會一點技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02 產品思維


我們可能經常會看到產品與研發打架的事情,其實這本可以有效的解決,但是可能是出於某些原因使得出現了無效溝通。接下來我來談一下爲什麼會這樣。

首先產品經理的出發點就是實現甲方的需求方案,而且會在項目的生命週期之內一直跟蹤客戶的需求,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爲產品監控方。其實咋一看,這和程序員的出發點也大同小異呀,也不至於打架吧。雖然是一樣的,但是產品的出發點是基於產品思維的,那麼什麼是產品思維呢?總的來說它可以從以下的三點出發:

  • 用戶價值
  • 使用場景
  • 商業價值

首先是用戶價值,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這款產品研發出來,對用戶有哪些有用的地方。也就是產品可以有效地解決用戶的痛點所在,如果可以解決用戶的痛點,那麼你的產品自然是有人使用的,當然還要通過後期的運營與推廣的層面。拿我們偉大的產品微信舉一下例子,首先微信解決用戶的痛點非常之多,比如免費實時聊天、微信轉賬、娛樂(朋友圈)。這些都是很偉大的想法,你想要是沒有了聊天的功能,大家可能會通過發短信/打電話的形式來溝通,而且不方便也不高效。所以當我們解決了用戶痛點的時候,自然會有人使用你的產品,你的用戶價值自然就實現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使用場景指的就是這一款產品適合在哪些場景下使用,比如小程序遊戲,可以讓人們在閒暇的時間或者無聊的時候來消遣,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比如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穗康小程序,滿足人們預約口罩和上報健康信息,滿足特定場景下的使用。所以一款產品的誕生要結合使用場景的方面,定向研發。

商業價值,很多人都可能會認爲上面提到的用戶價值跟商業價值一樣,其實不然。首先用戶價值是用戶尋找的一種滿足自己需要的價值,包括用戶的預期需求、質量需求、價格需求等相關的因素。假如有一方面的因素不滿足用戶的期望,那麼你這款產品的用戶價值可能會降低,因而導致商業價值也降低。

舉個例子來說,早期我們都會使用百度搜索引擎,但是由於它搜索引擎的內容大部分不是我們想要的,以廣告居多。所以這裏就突出第一個問題就是用戶價值缺失,只關注於商業價值大於用戶價值。所以我們可能會尋找另外一種替代方案,如必應和谷歌。我們以常識來說,一般用戶數量達到一定的時候,產品就會考慮實現它的商業價值,比如投放廣告等涉及到商業利益的。首先百度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再而現在微信朋友圈也開始投放廣告了,這也是一種商業價值實現的方式。但是鑑於現在大衆可能找不到一種比微信更好的替代方案,所以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03 技術思維


與產品思維側重感性的思維不一樣,技術思維更重要的是關注產品本身的實現方式。簡單一點來說就是產品偏重的是一個感性思維、商業價值以及用戶體驗等各方面的工作;而技術思維從技術的底層出發,關注產品的研發,也就是一種理性的思維來驅動的。

所以從程序員的角度來說,主要關注的有以下的幾點:

  • 技術框架與原理
  • 可行性分析
  • 研發週期

技術框架的選擇一般是有軟件的架構師來選擇,通過權衡多方面的考慮,選用的工具也是看一下是否有缺陷或者社區反饋是否合理等因素。比如我們開發一個軟件選用的技術大部分是用開源的框架/組件庫,以減少我們業務的編寫,選型的標準一般看一下這個框架是否能夠實現我們的需求,遇到問題是否可以有技術支持(生態/社區是否完善)等。一般來說你一旦選型之後就不要更改了,選型是基礎。就好比你建一棟大樓,地基已經打好了更改就難了,所以選型方面是經過討論之後慎重決定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產品會有一份需求分析設計書,裏面包括了需要實現的預期功能,以及產品的交互功能等,我們需要進行評估時候可以實現。比如讓你根據用戶手機殼顏色改變主題的需求就不能實現了。程序員通過對每一項的需求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可行性之後就反饋給產品。

最後一個就是研發週期,加入產品的研發評估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你要一個星期就讓我交貨怎麼行?除非錢到位。

總結: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雖然兩者的出發點是一致的,但是思維方式確實不一樣的,這就導致了我們交流可能會有一點吃力。產品經理感性評估方面比較多,而程序員則是理性分析,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問題和需求。

04 小結


上面我們介紹了產品思維與技術思維的差異,我們從宏觀方面來看,產品的研發有前期,主要是產品經理與客戶進行溝通設計,然後寫出一份報告書;中期主要是由技術人員來操作,通過編碼方式實現產品;而後期就是運營推廣的階段了,還有維護產品的方面。

瞭解大家的分工之後,我們就對整個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假如出現問題也能夠快速定位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總的來說產品思維與技術思維相輔相成,可以高質量地打造一款產品。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