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學習計算機網絡之前,一定要知道的那些基礎概念和專業術語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編程的硬件互連而成的,而這些硬件並非專門用來實現某一特定目的(例如,傳送數據或視頻信號)。這些可編程的硬件能夠用來傳送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並能支持廣泛的和日益增長的應用。

互連網的定義

互聯網,特指 Internet,是由數量極大的各種計算機網絡互連起來而形成的一個互連網絡

IP地址的作用

IP地址是指Internet協議地址,是連接到Internet的設備的編號,每一個網絡和主機都會有一個邏輯地址,在交換數據時,它用於防止網絡上的通信發生錯誤。

計算機網絡的作用

計算機網絡功能主要包括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提高可靠性,提供負載均衡與分佈式處理能力,集中管理以及綜合信息服務

internet 和 Internet 的區別

internet(互連網)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泛指由多個計算機網絡互連而成的網絡。

Internet(互聯網或因特網)則是一個專用名詞,它指當前全球最大的、開放的、由衆多網絡相互連接而成的特定計算機網絡(網絡的網絡)

計算機網絡的5層體系結構

  • 應用層
  • 傳輸層
  • 網絡層
  • 數據鏈路層
  • 物理層

計算機網絡是由什麼構成的?

結點和鏈路

主機的定義是什麼?

連接在因特網上的計算機都稱爲主機

路由器

路由器就是連接兩個以上個別網絡的設備 

互聯網從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劃分哪兩個部分?

邊緣部分: 由所有連接在互聯網上的主機組成。這部分是用戶直接使用的,用來進行通信(傳送數據、音頻或視頻)和資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網絡和連接這些網絡的路由器組成。這部分是爲邊緣部分提供服務的(提供連通性和交換)。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

  1. 建立連接:建立一條專用的物理通路,以保證雙方通話時所需的通信資源在通信時不會被其他用戶佔用;
  2. 通信:主叫和被叫雙方就能互相通電話;
  3. 釋放連接:釋放剛纔使用的這條專用的物理通路(釋放剛纔佔用的所有通信資源)。

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也稱包交換,它是將用戶傳送的數據劃分成一定的長度,每個部分叫做一個分組。在每個分組的前面加上一個分組頭,用以指明該分組發往何地址,然後由交換機根據每個分組的地址標誌,將他們轉發至目的地,這一過程稱爲分組交換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對計算機網絡進行分類

按網絡覆蓋的地理範圍分類:

  1. 個人局域網
  2. 局域網
  3. 城域網
  4. 廣域網
  5. 因特網

按照傳輸介質分類:

  1. 有線網
  2. 無線網

按網絡的拓撲結構分類:

  1. 星型網絡
  2. 總線型網絡
  3. 樹型網絡
  4. 環型網絡
  5. 網狀型網絡

按通信方式分類

  1. 點對點傳輸網絡
  2. 廣播式傳輸網絡

按網絡使用者分類

  1. 共用網
  2. 專用網

帶寬

  • 在計算機網絡中,帶寬表示在單位時間內從網絡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單位是"比特每秒" ,或b/s (bit/s)
  • 線路的帶寬表示通信線路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範圍

時延

時延是計算機網絡最重要的兩個性能指標之一。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比特)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

總時延 = 發送時延 + 傳播時延 + 處理時延

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數據量。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 。完全空閒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網絡利用率則是全網絡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

網絡協議的定義、三要素

爲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即網絡協議(network protocol),簡稱爲協議。

網絡協議的三要素

  1. 語義,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即"要做什麼" ;
  2. 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即" 怎麼做" ;
  3. 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即“什麼時候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