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數字圖像處理】實驗:遙感影像分類(監督、非監督分類)完整流程(Erdas版)

一.實驗目的: 理解計算機圖像分類的基本原理,掌握數字圖像非監督分類以及監督分類的具體方法和過程,以及兩種分類方法的區別。

二.實驗平臺:ERDAS IMAGINE 9.1

三.實驗要求:掌握非監督分類;非監督分類結果評價;監督分類;監督分類結果評價;分類後處理。

四.實驗步驟

1 非監督分類

ERDAS 的ISODATA 算法是基於最小光譜距離來進行的非監督分類,聚類過程始於任意聚類平均值或一個已有分類模板的平均值(初始類別中心);聚類每重複一次,聚類的平均值就更新一次,新聚類的均值再用於下次聚類循環。這個過程不斷重複,直到最大的循環次數已達到設定閾值或者兩次聚類結果相比有達到要求百分比的像元類別已經不再發生變化。ISODATA 算法的優點是:人爲的干預少,不用考慮初始類別中心,只要疊代時間足夠,分類的成功率很高;常用於監督分類前符號模板的生成。缺點是時間耗費較長,且沒有考慮像元之間的同譜異物現象。

分類過程:在 ERDAS 圖標面板工具條中點擊圖標,打開Classification 菜單點擊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打開 如下對話框(圖1)設置參數如下,點擊OK。分類後的圖如圖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