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思維訓練 | “雲旅遊”爲啥一下子火了起來?

 

本週話題:

 

16日,武漢大學聯合多家媒體開啓“雲賞櫻”,通過網絡爲公衆呈現校園櫻花實景,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可見,疫情期間,人坐家中、心“逛”世界的“雲旅遊”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雲旅遊”爲啥一下子火了起來?有何優勢?未來走向如何?“雲旅遊”的發展受什麼因素制約呢?

 

 

  • 有點懵:

 

“雲旅遊”並不算太火,更多可以看作旅遊服務業內容運營者後期推動的一種數據展現,這背後首要因素是疫情影響,大家都宅在家裏,希望找一些新鮮事情,就去網上看旅遊直播、旅遊攻略這些東西,以拍前寂寞的同時,也是爲自己想疫情後出行旅行做一些攻略支持。

 

需求算剛需,畢竟馬蜂窩、攜程、俠客行這些平臺都在搞旅遊攻略這些內容,說明這個剛需存在,人們也需要這些東西

 

但是這段時間爲什麼火?

 

其實來源於兩個,一個就是促導消費,飛豬、攜程這些一季度財報很難看,這個時候就要一個觸點去撬動消費者。那麼內容報告,內容展示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了

 

第二,在於內容運營者來說,大家都不消費了,票價、出行啊這類的內容很難推動,在加上這段時間各個方向都在鼓吹線上模式的終於有時間來搞搞真實的旅遊內容,這塊內容就更明顯一點

 

看百度搜索上,雲旅遊並不是近期火的

 

消費者看到直播、旅遊攻略、美食這類內容,其實都是潛意識引導消費者去消費

 

核心還是想促活線下消費

 

去年旅遊業報告說了,整個旅遊業佔比GDP的10%左右

 

2019年,旅遊經濟繼續保持高於GDP增速的較快增長。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爲10.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5%。

 

報告好像是這個數據吧

 

雲旅遊未來價值還是有的

 

線上文創產品這塊

 

很多地方旅遊不重視,受這次影響,可能線上商店會多起來,但是價格可能就一言難盡了,線下都是坑,線上不讓利的話可能0銷量,畢竟沒人會傻到網上100塊買個爛石頭吧

 

(VR旅遊)那個成本很高,那個叫做VR3D可視化了

 

好多企業都在做,去年烏鎮互聯網上那幾個人工智能視界領域的大頭都有涉及,但很明顯博物館這些周邊消費較少的還願意配合,但西塘這類古鎮,全靠景區消費的誰願意和你配合呀

 

一個旅遊景區消費主要來自餐飲+住宿,景區周邊消費,除非雲旅遊也帶動這塊,否則很要有景區自斷胳膊

 

 

  • Vincent :

 

雲旅遊應用在VR上感覺蠻好

 

VR應該成爲新電腦

 

電腦的下一個取代品,可惜現在沒那麼好

 

頭號玩家那場景很酷

 

據說需要8K分辨率,才能得到肉眼看實物的感覺

 

央視前天推的360度賞櫻

 

就是看風景片了

 

谷歌地圖其實也可以看風景,不過現在用不了了

 

那肯定,畢竟旅遊

 

僅僅從手機,電腦屏幕進行旅遊,感覺不大行

 

那不直接看紀錄片得了

 

旅遊的本意就是去他處遊玩,遊玩是核心吧

 

VR也只能接近30%的體驗,個人觀點

 

嗯,但感覺熱門景點搭配短視頻講解,促進訂單做法實際點

 

我還以爲是旅遊產品搭配視頻,就是雲旅遊了

 

去哪兒,已經有短視頻了

 

真VR了,對旅遊業和當地毫無裨益。誰去消費啊

 

吃喝玩樂誰買單

 

景區的當地的

 

嗯,做個旅遊產品推廣

 

抖音就成功推廣很多景區了

 

也算雲旅遊了

 

現在互聯網多數還是服務實體的吧,電商外賣什麼的

 

做的是信息彙集分發

 

彙集分發搜索等功能

當然也有娛樂的精神什麼的

 

搞個火山口的全景雲旅遊,肯定好看啊

 

獵奇吧

 

珠穆朗瑪峯頂全景旅遊

 

珠峯登頂路線雲旅遊

 

 

  • 小石頭:

 

特殊時間,比如現在,雲旅遊是可以實行的。但以後可以實行雲旅遊做宣傳,然後增加旅遊人數。畢竟雲旅遊是不如實際旅遊體驗好

 

雲旅遊,可以做推廣,以後與實體旅遊業打通,有利於宣傳和優惠力度的施行

 

說實話,如果想出國,但因工作忙,拿簽證慢,去選擇雲旅遊,是個不錯的選擇

 

 

  • 啊哈:

 

雲裏霧裏。終究還是受到實體,視覺,感覺限制

 

 

  • 方江鋒:

 

雲旅遊……不就是消費降級嘛……

 

 

  • lydiaa:

 

隨時評價不等於沒有限制,IP限制、賬號限制、是否綁定手機、甚至類似一些會先考“禮儀題”才能進行評分評價

 

 

  • 唐宇威:

 

我還是喜歡實際的,光看不好玩

 

換個思路想,可能不是大家更青睞關注雲旅遊,而是好多人在家沒事幹。

 

 

END


歡迎留言你的想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