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忍了很久的話——人工智能盲目跟風該休了

在知乎有段時間了,一直以來,都專注於中文編程相關技術,不願對其他技術進行指摘。

但現在時局動盪,有些話,現在不說,不知還有沒有機會說了。

(背景介紹:我 2008 年來美國之前,對人工智能有着巨大的憧憬,當時的自我感覺是,發現了一條迅速實現人工智能的蹊徑。後來碩士階段也學習了一些相關知識,最後妄圖用一個腦洞來做申請博士的材料,但無果而終。)

最近這波人工智能的風潮已經有好幾年,當然是有收穫的,比如讓人臉、語音識別等等技術平民化。但是,將算法改進和人工智能混爲一談,是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只要是牽涉到自動化的計算機算法,似乎都能套上”智能“的名頭。照這麼說的話,”智能“早在計算機誕生之初就有了。

風投炒概念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國家層面更加需要的是認清最大的短板,而不是被資本牽着鼻子走。什麼是實用的,什麼是空中樓閣,什麼是即使有用但並不顯著促進社會公平的,都應該做深入調查再進行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向。尤其是對中小學教育的內容修改,更應謹慎。

尤其是,不能輕易被”激將“。比如某大國將”人工智能“作爲本世紀發展方向,絕不意味着我們就必須投入巨大資源來”跟“。看到某些戰略專家,甚至將人工智能作爲”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我認爲他們在作這種言論之前,首先至少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整個歷史。

國外在自動邏輯推理、證明、驗證,算法設計和優化等等非常需要基礎學科根底的領域,已經確立了極大的優勢,這些是更加接近人的”思考“的”智能“範疇。而現在所謂的“人工智能”,更大的意義在於取代人的”感官“,而非人的”思考“。

而這些”思考“的部分,纔是所有工業自動化、設計、模擬軟件的核心。國外企業可以乘着這波“人工智能”的浪潮再次改進工業自動化的效率,而國內雖然有一定收穫,但仍然沒有取得核心能力。

另一個大問題,是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綁定在一起。現在說到 AI,似乎就非大數據不行。難道,只有掌握海量數據和計算資源的玩家,纔有資格搞 AI 嗎?

大數據本身是工業自動化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當然能有價值生成。但是,這種分析和挖掘,難道必須戴上“AI”的帽子才能獲得重視和投入嗎?

還有,AI 只有所謂的“深度學習”才能實現嗎?神經網絡是發展了好幾十年的技術,換個名頭之後,NN 的關鍵問題就能解決了嗎?

這波風潮,在我看來很大程度偏離了“人工智能”的初衷。至少,對“人工智能”的概念,外延太大,讓很多人產生了可以靠 AI (即使他們絕大多數完全想象不出這種 AI 是個什麼樣子)來解決所有問題(比如編程)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樣的跟風,對於這門學科的長遠發展,投入太大,益處不成比例,而副效應巨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