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面試官:談談我對工程師招聘與面試的理解

前言

因爲項目和團隊的需要,過去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招聘和麪試的工作上,曾經一度被誤以爲轉行了 HR,不論在朋友圈、微博上,你也許看過我發的招聘廣告。

除招聘廣告外,主動尋找,認識新的小夥伴也是我招聘的常規手段,期間也面試了不過朋友,每年平均可能面試有300多人,我認爲招聘是一件很高成本的事情,無論是在物色人才還是在篩選人才上。

2018年-2020年面試統計

新冠疫情讓節後的招聘和麪試增加了不少難度,我想可以藉此機會以一個 “招聘方”的角度,談談自己對工程師招聘的理解。

平臺

大平臺對技術工程師來說顯然有很大吸引力,我經常和麪試者打趣,如果不說自己是騰訊面試官,估計沒幾個人會搭理我。

應聘者選擇大平臺,往往一開始會固化一些淺層次的感性認知,ByteDance年輕Geek阿里喜歡開源造輪子騰訊技術保守業務導向等等,這些認知都沒錯,但我想說這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並不大,大平臺都有很高的包容性,以我經歷的例子來說,2018年業界對鵝廠口誅筆伐的技術棧落後,封閉等等問題,一年多後,相信很多人都看到騰訊在技術文化的變化。另外我也沒有看到團隊的小夥伴因爲加入騰訊的原因,就放棄了對技術和開源的熱情,例如 overtrue

微博截圖

被感性認知而左右平臺選擇的情況,我時常在和一些實習生、校園招聘和麪試2-3年工作經驗者交流中發現,與平臺相比,其實平臺中的 業務團隊 對個人塑造纔是更主要的。

業務

舉例來說,像前端開發的崗位,一開始就在成熟的 ToC 端海量用戶業務中成長,和在 ToB 端面向交付的業務中成長,他們在前端的技術棧上的差異會非常的大。

前端技術棧

Tips: 上圖使用 Whimsical 製作。

當然也經常能看到很多候選人能在自己業務外,全方位地學習和掌握各方面的技術能力,這也是招聘方更樂意接受的人才,因爲業務的變動,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的。

對於在校學生而言,不見得都有自主選擇業務的權力和能力,一方面是因爲存在信息差異,另一方面是缺少議價能力,而這兩方面的根本原因還是自己面向社會的準備程度。

對於2-3年經驗者而言,不妨多瞭解崗位背後的業務形態,每次面試最後我都會讓面試者提問,一般問題都會是,“會做哪些項目?”,雖然每次我都想儘可能詳盡地回答,但畢竟雙方處於一個信息非常不對等的位置,不是你理解的“微信”就代表充滿挑戰,也不是“內部系統”就代表成長會受到限制,更重要的,在自己技術未定型前多思考和堅定自己的方向,我見過太多因爲被業務拖着走而最終技術流於平庸的面試者。

團隊

我經常和團隊小夥伴開玩笑,和同事待一起的時間遠遠超過和家人一起的時間,團隊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俗話說“跟對的人”,一個團隊的氛圍,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團隊負責人的影響,如果有機會儘可能地多瞭解團隊負責人的風格和原則。

CDC管理團隊合照

很多技術團隊爲了打造團隊品牌,都會做很多社區的分享,甚至“造輪子”,一方面我羨慕這些團隊的凝聚力,在業務外能長期運營團隊品牌需要整個團隊的堅持和努力,另一方面我個人更想淡化團隊對個人的影響,畢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上大家以團隊的步伐共同進退,工作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

瞭解一個團隊並不只是看過他們的博客,用過他們開源的作品,加入一隻“明星”團隊不代表自己就能成爲“明星”,作爲面試官我關注候選人能爲團隊帶來的正向作用,同樣的,作爲面試者應該關注團隊對自己成長的幫助,而不只是被團隊的光環所吸引。

面試

工程師的面試有很多套路,不同團隊根據自身的需要在面試中會有側重的考察方向,面試者都會提前大量刷 LeetCode面經,國內互聯網公司大都愛問基礎和深度的技術問題,例如這幾道被必問必會的題目:

這導致技術面試的交易成本不斷在提高,就算面試者把所有技能點的問題都能答上了,招聘方也很難鑑別面試者是提前背好了還是真的掌握了,面試造火箭,進去擰螺絲,確實是行業當前的現狀,而面試最直接的手段就是 提問交流

提問

曾經我也習慣列一個問題列表,針對每個技術點去問面試者,後來慢慢發現這種方式並不能很好鑑別人才,除非有專門針對面試做了準備,否則幾年的工作經驗並不可能讓一個工程師精通掌握所有技能,對工程師來說,面試的時候可能是職業生涯中技能儲備最完備的時候。

後來我決定不再針對一個個問題提問面試者,而是問自己:

  • 我招聘的是一個什麼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 我是否已經看到了他的技術特長和亮點?
  • 我看到的和他說的是否一致?
  • 團隊裏是不是有人做得比他更好?
  • 我是否清楚他想要的東西?我能不能給到他?

這個改變幫助我大大提升了面試的效率,也更快決策人選是否匹配,對具體技能的評估,我着重在簡歷中提及的項目經驗上,因爲這部分是面試者最熟悉和最能體現能否勝任崗位的地方,除了讓面試者闡述過往經歷的實現方法、過程和成效,更主要是代入崗位的需求,去了解面試者是否能在實際的崗位中解決同樣的問題。

交流

面試的交流非常的短,如果完全由面試官主導,那就變成了一問一答的知識競賽。與一對一的交流相比,我更喜歡把交流擴展至整個社交媒體,去看看面試者的個人博客、Twitter、微博等等,我相信那是面試者更真實的展現。

面試的交流都應該帶目的的,否則就成了閒聊,例如我問“你在目前團隊中的作用和位置”時,我希望瞭解你是因爲自己原因離開還是因爲發展不順。面試者當然很容易察覺面試官的意圖,面試官可能又需要再旁敲側擊一點點挖掘信息,面試者又步步提防,我很反感這樣低效無質量的交流,後來我發現打破這樣的“囚徒困境”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先以真誠的態度對待交流:

  • 明確提出自己的憂慮
  • 和麪試者闡述會遇到的困難
  • 對面試者的回答做有效反饋
  • 留聯繫方式,保持進一步交流

這樣的交流,在3-5年經驗者的面試中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已經有這樣工作經驗的工程師,他的工作習慣、代碼能力、他的目標和方向已經很難有根本性變化,面試的交流如果不能讓彼此都清楚對方的需求,那註定是一次失敗的面試。

總結

寫了很多內容,總結起來就是兩句:

  1. 選擇平臺中的業務和團隊比選擇平臺重要

  2. 面試不是提問會什麼而是明確雙方需求是否匹配

最後我們團隊還在招聘前端工程師和PHP後端工程師,如果你覺得我還靠譜的話,可以微信聯繫我:aveni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