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件架構演變看運維的分工與融合

本文由 dbaplus 社羣授權轉載。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第一回

越簡單越穩定,越高級越脆弱,遞弱代償。

——《物演通論》王東嶽

軟件項目最初沒有的運維部門

大概12年前,最初進入軟件開發領域,那時一個人需要學很多的開發技能和運維技能,上能後端做服務,下能前端寫頁面,左能做DBA,右能做架構,中間還能運維。

那時開發和運維其實沒有界限,基本都是一體的,當然也有可能因爲公司規模不是特別大,所以分工也沒有那麼細,也聽說過專門有運維部門的公司,但是那時軟件運維人員的水平也只能做重複性的工作。硬件和網絡運維這裏不講,而那種比較貴的DBA,中小公司一般不會請,所以基本上開發≈運維。軟件生命週期中最長的部分在運維階段,在那個時候開發是要負責整個生命週期的。

那個時候架構很簡單,有的應用程序、數據庫、文件都部署在一臺服務器上:

或者是分開部署,將應用程序、數據庫、文件各自部署在獨立的服務器上,並且根據服務器的用途配置不同的硬件,達到最佳的性能效果:

數據庫的選擇一般情況下有三個:大、中型系統使用Oracle或者MSSQL,畢竟會有廠商進行支持,DBA的質量也比較高。小型系統一般使用MySQL,使用的好壞基本依賴開發人員對MySQL的熟悉程度。然而到了今天,會有專業的人在做開源或者非開源數據庫的維護,數據庫市場也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

隨着業務擴展開始出現分工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軟件系統,開發的工作日漸繁忙,多數時候在忙着寫代碼和做項目,運維的工作很多時候無法抽身。這個時候會將幾個之前開發系統的程序員組成一個新的組織,這個就是軟件運維部門的雛形,他們爲了解決一些性能上的問題,可能改變系統架構與部署,比如加入緩存:

在大部分系統中,都會利用緩存技術改善系統的性能,使用緩存主要源於熱點數據的存在,大部分訪問都遵循28原則(即80%的訪問請求,最終落在20%的數據上),所以我們可以對熱點數據進行緩存,減少這些數據的訪問路徑,提高用戶體驗。

緩存實現常見的方式是本地緩存、分佈式緩存。本地緩存,顧名思義是將數據緩存在應用服務器本地,可以存在內存中,也可以存在文件,OSCache就是常用的本地緩存組件。本地緩存的特點是速度快,但因爲本地空間有限所以緩存數據量也有限。分佈式緩存的特點是,可以緩存海量的數據,並且擴展非常容易,在軟件系統中常常被使用,速度按理沒有本地緩存快,常用的分佈式緩存是Memcached、Redis。

當然在用戶量繼續增長的情況下,應用服務器作爲系統的入口,會承擔大量的請求,我們往往通過應用服務器集羣來分擔請求數。應用服務器前面部署負載均衡服務器調度用戶請求,根據分發策略將請求分發到多個應用服務器節點這時:

常用的負載均衡技術硬件的有F5,價格比較貴,軟件的有LVS、Nginx、HAProxy。LVS是四層負載均衡,根據目標地址和端口選擇內部服務器,Nginx是七層負載均衡和HAProxy支持四層、七層負載均衡,可以根據報文內容選擇內部服務器,因此LVS分發路徑優於Nginx和HAProxy,性能要高些,而Nginx和HAProxy則更具配置性,如可以用來做動靜分離(根據請求報文特徵,選擇靜態資源服務器還是應用服務器)。

隨着用戶量繼續增加,數據庫成爲最大的瓶頸,改善數據庫性能常用的手段是進行讀寫分離以及分表,讀寫分離顧名思義就是將數據庫分爲讀庫和寫庫,通過主備功能實現數據同步。分庫分表則分爲水平切分和垂直切分,水平切換則是對一個數據庫特大的表進行拆分,例如用戶表。垂直切分則是根據業務不同來切換,如用戶業務、商品業務相關的表放在不同的數據庫中:

業務量越來越大,產生的文件越來越多,單臺的文件服務器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分佈式的文件系統支撐。常用的分佈式文件系統有NFS:

由於項目數據量持續增加,數據庫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並且傳統關係型數據無法處理海量數據。這時需要分離數據存儲,對於海量數據的查詢和分析,我們使用NOSQL數據庫和大數據技術再加上搜索引擎可以達到更好的性能。常用的NOSQL數據庫有MongoDB、HBase(依賴Hadoop大數據)、Redis,搜索引擎有Lucene、Solr、Elasticsearch等:

單獨軟件運維部門

當越來越多的開源或者非開源技術加入到項目中,項目成員也會變得越來越多,開始各司其職對現在使用的各種軟件進行運行維護和實施部署。

一個項目的具體實施並不是編寫一個應用程序那麼簡單,還涉及到爲應用程序提供支撐的其他軟件,這爲單獨成立軟件運維部門提供了條件。

項目運行時間長了以後,會因爲技術落後或者性能瓶頸而進行重構,軟件運維部門會和開發部門合作,對項目架構進行重構,一般情況下開發會拆分業務,形成分佈式應用程序,而應用拆分成分佈式,可以使用阿里的Dubbo或者SpringCloud搭建服務:

爲了實現分佈式系統,這裏需要用到消息隊列,消息隊列的主要作用有3個:解耦、異步、削峯。消息隊列可以選擇:RabbitMQ、ZeroMQ 、ActiveMQ 、Kafka。

軟件運維部門和開發部門融合

隨着技術的發展,近幾年自動化運維,自動化部署,自動化測試的興起,特別是DevOps概念的提出,運維部門和開發部門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又開始了開發即是運維的輪迴,但這次不同的是,機器替代了人肉運維。

DevOps 就是開發(Development)和運維(Operations)這兩個領域的合併,那麼,爲什麼要合併這兩個領域?原因很多,但首要原因是:目前的兩個領域工作流程是脫節的。絕對的脫節。很多公司的開發部門和運維部門之間存在的深刻矛盾,其實就是這個“脫節”造成的。

爲了解決“脫節”問題,需要使用到很多自動化工具,以及自動化維護平臺。於是架構進一步升級:

持續開發

與瀑布模型不同的是,軟件可交付成果被分解爲短開發週期的多個任務節點,在很短的時間內開發並交付。

這個階段包括編碼和構建階段,並使用Git和SVN等工具來維護不同版本的代碼,以及Ant、Maven、Gradle等工具來構建/打包代碼到可執行文件中,這些文件可以轉發給自動化測試系統進行測試。

持續測試

在這個階段,開發的軟件將被持續地測試bug。對於持續測試,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如Selenium、TestNG、JUnit等。這些工具允許質量管理系統完全並行地測試多個代碼庫,以確保功能中沒有缺陷。在這個階段,使用Docker容器實時模擬“測試環境”也是首選。一旦代碼測試通過,它就會不斷地與現有代碼集成。

持續集成

這是支持新功能的代碼與現有代碼集成的階段。由於軟件在不斷地開發,更新後的代碼需要不斷地集成,並順利地與系統集成,以反映對最終用戶的需求更改。更改後的代碼,還應該確保運行時環境中沒有錯誤,允許我們測試更改並檢查它如何與其他更改發生反應。

Jenkins是一個非常流行的用於持續集成的工具。使用Jenkins,可以從Git存儲庫提取最新的代碼修訂,並生成一個構建,最終可以部署到測試或生產服務器。可以將其設置爲在Git存儲庫中發生更改時自動觸發新構建,也可以在單擊按鈕時手動觸發。

持續部署

它是將代碼部署到生產環境的階段。在這裏,我們確保在所有服務器上正確部署代碼。如果添加了任何功能或引入了新功能,那麼應該準備好迎接更多的網站流量。因此,系統運維人員還有責任擴展服務器以容納更多用戶。

由於新代碼是連續部署的,因此配置管理工具可以快速,頻繁地執行任務。Puppet,Chef,SaltStack和Ansible是這個階段使用的一些流行工具。

容器化工具在部署階段也發揮着重要作用。Docker和Kubernetes是流行的工具,有助於在開發,測試,登臺和生產環境中實現一致性。除此之外,它們還有助於輕鬆擴展和縮小實例。

持續監控

通過監控軟件的性能來提高軟件的質量。這種做法涉及運營團隊的參與,他們將監視用戶活動中的錯誤/系統的任何不正當行爲。這也可以通過使用專用監控工具來實現,該工具將持續監控應用程序性能並突出問題。

使用的一些流行工具是Splunk、ELK Stack、Nagios、NewRelic和Sensu。這些工具可幫助密切監視應用程序和服務器,以主動檢查系統的運行狀況。它們還可以提高生產率並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從而降低IT支持成本。發現的任何重大問題都可以向開發團隊報告,以便可以在持續開發階段進行修復。

小結

軟件架構不是一蹴而就的,系統架構並不是一開始設計時就具備完整的高性能、高可用、高伸縮等特性的,它是隨着用戶量的增加,業務功能的擴展逐漸演變完善的,在這個過程中,開發模式、技術架構、設計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連技術人員也從幾個人發展到一個部門甚至一條產品線。

這就像物種的演變,從簡單到複雜,但是越是複雜的生物,要生存所付出的代價也會越多。反而簡單的生物存活的更久更好更成功,這就是遞弱代償。

系統架構越來越複雜,確實能應付很多情況,但付出的運維成本也會越來越大,於是又開始將分工出去的運維部分融合,也許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新的分工,誰知道呢?

作者介紹

李博文,新炬網絡高級工程師。精通JAVA開發和運維,開發過運營商系統,物聯網系統,電網系統,燃氣系統,高校系統等大型系統,擁有ITSS服務經理,項目管理師,架構師等認證,擁有豐富的開發經驗,擅長軟件開發與運維。

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A1MDEwNg==&mid=2650786497&idx=2&sn=75b3140d2ac9b4885af3a10be2c3c076&chksm=f3f97f54c48ef642e0e6eef3717dbbb6716a233697663070ccfa848f8235d10274102c6c4427&scene=27#wechat_redirec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