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 PingCAP 工程師文化|PingCAP 招聘季

從 2020 年 2 月 3 日開始,因爲新冠疫情,我們全員 Remote 接近一個月的時間,目前仍在分組單雙號交替 Remote 中。在這期間,我參加了一次 TGO 組織的對於遠程辦公效率的線上討論會,發現大家都多多少少對遠程辦公的效率抱有一些懷疑的態度。雖然之前也斷斷續續在家裏有過 Remote 工作的一些機會,不過這次確實是時間維持最長的一次。我個人的感覺是遠程對於工作效率的影響是一定有的,但總的來說,至少對於我們的研發團隊影響還比較有限。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爲 PingCAP 骨子裏的工程師文化。

開源協作文化

PingCAP 的工程師文化源於開源協作文化。而開源協作文化得從 ARPAnet 的誕生講起(1969 年),APRAnet 是第一個橫貫美國大陸的計算機網絡,是由美國國防部興建的實驗性的通信網絡。這一高速信息交換網絡的出現,不止爲後來的互聯網奠定了基礎,更是促進了散落在世界各地 “黑客” 的協作,最終孕育出了開源協作的文化

在此開始的幾十年時間裏面,出現了許多耳熟能詳的項目,像 AT & T 的貝爾實驗室發明的 Unix,MIT 開發的不兼容分時系統(ITS),Stallman 的 Emacs,以及 Stallman 爲了反對 Unix 封閉而發起的 GNU (GNU’s Not Unix)操作系統。這個時期經過了非常漫長的紛爭以及演進,在我看來,當時的人們雖然通過網絡已經建立了一些溝通交流,但是對於協作方面,還是處於原始的集中式,比如 ITS 是由 MIT 大學實驗室研發的,Unix 是貝爾實驗室研發的,Emacs 以及 GNU 操作系統是 Stallman 個人開發的。

這一切是被一個叫 Linus Torvalds 的不起眼大學生終結的,1991 年他從 MINIX(一個用於教學的類 Unix 系統)開始開發了第一個 Linux 內核版本,發佈在互聯網上。由此吸引力來自世界各地的互聯網黑客們前赴後繼的投入 Linux 的開發,今時今日,Linux 已經成爲世界上最成功的操作系統之一。

在我看起來,Linux 跟其他類 Unix 系統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協作方式,關鍵詞就是 “開源”,“分佈式協作”。所有人可以修改所有東西,它吸引了數以千計的貢獻者,大家互相不認識(也不需要認識),通過互聯網交流,提交工作成果,然後最終被合併到一個地方。這個模式,也最終帶來了 Linux 前所未有的成功,它的成功不止是軟件工程上的,在我看來更多是社會學意義上的。

引用來自 《大教堂與集市》中的一段經典的話:

Linus Torvalds 的開發風格是:早發佈、常發佈、委託所有能委託的事、開放到幾乎是混亂的程度,這些都令人感到驚訝不已。在 Linux 社區裏,沒有建築大教堂那樣的安靜與虔誠,倒更像是一個亂糟糟的大集市,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計劃和方法,而穩定又一致的一個操作系統就這麼誕生了,這真是奇蹟中的奇蹟。

PingCAP 工程師文化

PingCAP 的工程師文化,我認爲是由分佈式的開源協作文化所衍化出來的。

面試的時候經常會有同學問我,PingCAP 也有各地 Office,跟其他公司的異地 Office 有什麼區別嗎?我認爲主要是在做的事情上面,我們不會按地域劃分團隊職能,沒有類似硅谷 TiDB 團隊或者廣州 TiKV 團隊這樣的情況,在 PingCAP,我們只有一個 TiDB 團隊,也只有一個 TiKV,TiFlash 團隊,團隊成員或許分佈在不同的地域,成員之間的協作通過網絡完成,諸如 daily catch-up,weekly meeting,RFC 等等都是由網上完成。有時候同事就坐我邊上,我也會通過網絡跟他交談,這並不是因爲我害怕跟他交談,是因爲上一秒可能我剛跟新西蘭、北京的同事交流,切換頻繁反而會帶來低效。

在之前我司 CTO 黃東旭寫過一篇文章 《PingCAP 的 5 年遠程辦公實踐》 中提到了我們用的工具,包括在線文檔協作工具、GitHub、Zoom、Slack,微信、企業微信、Confluence、JIRA、Trello、Jenkins 這些遠程協作軟件的成熟,更是讓我們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這一個月來,跟去 Office 的協作效率相比,並沒有感覺到明顯的下降,因爲對於我這種在廣州分部的員工來說,平時跟團隊同事的協作本來也是 Remote 形式的。反而是因爲生活工作的界限模糊了,工作效率反而更高了一些(如何避免 Remote 過勞是另一個話題)。

另外,PingCAP 的 Remote 文化,也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在家裏辦公。這主要是考慮到一些現實原因,包括上面提到的 1 on 1 需要面對面的時候可以更加感受到大家的情緒。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現在我在家辦公了一個月感受最深的一點是:生活跟工作的界限需要一定的區分。

“小黑屋”

大家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感覺效率最高的項目協作模式是什麼?在我加入 PingCAP 之前,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小黑屋式封閉開發。

拉上前端,後端,產品,DBA,運維等等相關的同學組成一個項目組,大家收拾好家當,統一搬到一個 “小黑屋”(辦公區域)裏面。產品轉頭就能找到開發的同學,前端同學可以要求後端同學幫助自己調試測試中遇到的接口問題等等。

每天開始工作以前,大家站在一起過一下昨天的進展,以及遇到的問題。項目經理每天把一天中需要完成的任務貼在白板上,讓每個人認領。似乎目前看起來,整個協作方式非常的高效,確實在不少公司裏面,“小黑屋”就是作爲攻關的方法。

不過這裏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這個項目足夠複雜,需要協作的人一個 “小黑屋” 放不下;又或是更重要的一點:如果最適合做此項目,或者最有興趣做此項目的人,並不願意呆在同一個城市,或者他有其他更讓自己舒服的效率更高的工作方式——這些問題都會導致 “小黑屋” 模式會失效。

這些問題正是 PingCAP 所在意的問題。在過去超過 5 年的摸索中,我們也得出出了一些比較高效的項目遠程分佈式協作方法以及經驗。如果大家有更多的興趣的話,歡迎加入我們。

更多的等着你來感受

當然 PingCAP 的工程師文化遠不止這些,也許下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給大家更多的直觀感受:

  • 我們沒有上下班的時間限制,“Get Things Done” 是唯一的要求;

  • 每週五下午的 TGIF(Thank God It’s Friday),大家可以在申請面向全公司展示一些最近學習、工作的有意思的成果;

  • 不定期舉行的 All hands 會議,會上由公司創始人向大家同步各種公司信息,以及自由提問環節(可以問任何問題);

  • 我們內部經常舉行的業界前沿、經典 Paper 分享會等等。

說了這麼多,不如親身體驗來得真切,如果你對“工程師文化”有所向往,想要與我們並肩、挑戰技術難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點,那麼就請加入我們吧!

加入我們吧!

我們認爲優秀的工程師或多或少有以下共同特質:

· A Quick Learner
· A- n Earnest Curiosity
· Faith in Open Source
· Self-driven
· Get Things Done

如果你符合以上特質,歡迎進入招聘頁面查看目前開放的工作機會。

簡歷投遞通道:[email protected]

實習生:公司的各項福利和學習資源對實習生全面開放,更重要的是實習生還未畢業就有機會接觸工業級項目,而且實習期間表現優異者將有機會獲得校招綠色通道特權。針對實習時間並不充裕的小夥伴,你可以先通過 Talent Plan 豐富基礎知識(https://university.pingcap.com/talent-plan/),也可以通過參與 TiDB 開源社區獲得更多實踐機會!

伯樂推薦:如果你身邊有符合以上要求的小夥伴,也可以找我們聊一聊,推薦成功就有機會獲得伯樂推薦獎勵。伯樂推薦郵件格式:[伯樂推薦] 候選人姓名-職位名稱-推薦人姓名-推薦人手機號。

延展閱讀

是的,我們在招人!PingCAP 2020 招聘季正式開啓

TiDB Architecture Team:挑戰數據庫的本質難題

揭祕 PingCAP 年輕前沿的團隊:用戶生態

TiDB SQL Infra Team:一起打造從計算層到存儲層的完美橋樑

寫給 TiDB 原廠 DBA 的一封信:連接技術和價值的“最後一米”

TiDB SQL Engine Team:純手工打磨前沿的優化器和執行引擎

E.T. 團隊:TiDB 開源生態宇宙構造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