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各項性能測試指標

1、事務

用戶發送請求 -> 服務器接收請求並處理 -> 服務器向DB獲取數據 -> 生成用戶的object(頁面)並返回給用戶

2、QPS(TPS)

系統每秒鐘能處理的 request/事務 數
QPS(TPS)=併發數 / 平均響應時間

3、併發數

系統同時處理的 **request/事務** 數

4、併發用戶數

同時在線的用戶數量
計算公式:C=nL / T
n是平均每天訪問用戶數,L是一天內用戶從登錄到退出的平均時間,T是考察時間長度(一天內多長時間有用戶使用系統)

5、請求響應時間

從客戶端發起一個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從服務器端返回的響應結束,該過程所消耗的時間。
簡稱TTLB,“Time To Last Byte”。從發起一個請求開始,到客戶端接收到最後一個字節的響應所消耗的時間
一般取平均響應時間。

6、吞吐量

一次性能測試過程中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綜合
反映:服務器承受的壓力(系統的負載能力)

7、吞吐率

單位時間內網絡上傳輸的數據量。吞吐率=吞吐量 / 傳輸時間
即單位時間內處理的客戶請求數據量
業務角度,單位“請求數/秒”、“頁面數/秒”
網絡角度,單位“字節/秒”

8、點擊率

每秒鐘用戶向服務器提交的http請求數

9、資源利用率

服務器的CPU利用率,磁盤利用率等。
監控、分析的作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