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剛《計算機網絡》| 第4章 網絡層

4.1 網絡層向運輸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可靠服務由端系統負責,不是網絡

(1) 虛電路服務—電信網

虛電路表示這只是一條邏輯上的連接,分組都沿着這條邏輯連接按照存儲轉發方式傳送,而並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條物理連接

(2) 數據報服務—因特網

網絡層向上只提供簡單靈活的、無連接的、盡最大努力交付的數據報服務

(3) 二者比較

對比

4.2 網絡層四個協議

(1) IP協議
(2) ARP協議(地址解析協議)
(3) ICMP協議(網際控制報文協議)
(4) IGMP協議(網際組管理協議)

4.3 四個協議之間層次

四個協議層次

4.4 國際協議 IP

網絡互聯的設備

中間設備又成爲中間系統或中繼系統

  • 物理層中繼系統:轉發器(集線器)
  • 數據鏈路層中繼系統:網橋或橋接器
  • 網絡層中繼系統:路由器
  • 網絡層以上的中繼系統:網關

虛擬互聯網

  • 邏輯互連網絡;
  • 好處是當互聯網上的主機進行通信時,就好像在一個網絡上通信一樣,而看不見互連的各具體的網絡異構細節

IP地址

分類

IP地址分類

區分方法——畫線法

畫線法

常用的IP地址範圍

常用的IP地址範圍

主機部分不能全1或全0

特殊的幾個地址

  • 127.0.0.1 本地環回地址
  • 169.254.x.x 設置爲自動獲取地址後無人分配時,使用的地址
  • 保留的私網地址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

(1)劃分子網

子網掩碼的作用:使用子網掩碼可以找出 IP 地址中的子網部分

子網掩碼與IP地址與運算的結果是主機位歸0,只留下網絡號
劃分子網兩步

  • 第一步:寫出各個子網的開始地址和結束地址
  • 第二步:確定子網掩碼

例:
子網劃分例子
點到點的網絡子網掩碼最好是252(只有兩個主機地址)

擴展知識
判斷地址是不是全1或全0——除以4(00 01 10 11),餘數爲0表示全1,餘數爲0表示全0

構成超網

規律總結——子網掩碼左移
構成超網規律

判斷兩個挨着的網絡能否合併,可以都除以4看餘數,0 1 ,2 3可以合併;四個網絡時除以8

IP地址和硬件地址

IP地址(32位)和MAC地址(48位)區別

  • IP地址決定了數據包最終到哪裏
  • MAC地址決定了數據包下一跳是誰

ARP協議(地址解析協議)

IP地址 ===》MAC地址

RARP(逆向ARP)

MAC地址 ===》IP地址

IP數據報格式

IP數據報格式

首部

前一部分是固定長度,共20字節

生存時間(8 位)記爲 TTL (Time To Live),數據報在網絡中可通過的路由器數的最大值。

固定部分的後面是一些可選字節,長度可變

IP 首部的可變部分就是一個選項字段,用來支持排錯、測量以及安全等措施,內容很豐富。

數據

IP轉發分組的流程

數據路由:路由器在不同網段轉發數據包

網絡暢通的條件:能去能回

  • 沿途路由器必須知道到目標網絡下一跳給哪個接口
  • 沿途路由器必須知道到源網絡下一跳給哪個接口

windows添加默認路由:route add 0.0.0.0 mast 0.0.0.0 下一跳地址

4.5 國際控制報文協議 ICMP

ICMP報文的前4個字節是統一的格式,共有三個字段:即類型、代碼和檢驗和。接着的四個字節的內容與icmp的類型有關

ICMP報文類型

(1) 差錯報告報文

  • 終點不可達(類型3)
  • 源點抑制(類型4)
  • 時間超過(類型11)
  • 參數問題(類型12)
  • 改變路由(重定向)(類型5)
    ICMP報文詳情

(2) 詢問報文

  • 類型值爲8或者0時:表示回送(Echo)請求或應答
  • 類型值爲13或14時:表示時間戳(Timestamp)請求或應答
  • 類型值爲17或18時:表示地址碼(子網掩碼)請求或回答

ping 通過ttl可以判斷經過幾個路由器(128-ttl);windows:128;Linux:64

pathping/tracert——跟蹤ping路徑;查看延遲

4.6 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動態路由協議

內部網關協議

  • RIP協議——最早

週期性廣播 30秒更新一次
動態選擇最佳路徑;跳數小的爲最佳路徑;
最大距離爲15跳,16表示不可達

  • OSPF協議

度量值:帶寬
支持多區域
觸發式更新
三個表
(1) 鄰居表 hello包
(2) 鏈路狀態表
(3) 計算路由表(最短路徑算法)

外部網關協議

BGP協議

4.6 IP多播 IGMP 組播 = 多播

IP多播的一些特點

(1) 多播使用組地址—— IP 使用 D 類地址支持多播。多播地址只能用於目的地址,而不能用於源地址。
(2) 永久組地址——由因特網號碼指派管理局 IANA 負責指派。
(3) 動態的組成員
(4) 使用硬件進行多播

IGMP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當某個主機加入新的多播組時,該主機應向多播組的多播地址發送IGMP 報文,聲明自己要成爲該組的成員。本地的多播路由器收到 IGMP 報文後,將組成員關係轉發給因特網上的其他多播路由器。
  • 第二階段:因爲組成員關係是動態的,因此本地多播路由器要週期性地探詢本地局域網上的主機,以便知道這些主機是否還繼續是組的成員。
  • 只要對某個組有一個主機響應,那麼多播路由器就認爲這個組是活躍的。
  • 但一個組在經過幾次的探詢後仍然沒有一個主機響應,則不再將該組的成員關係轉發給其他的多播路由器。

4.7 虛擬專用網VPN和網絡地址轉換NAT

VPN

在公網上傳輸私網數據

NAT網絡地址轉換過程

  • 內部主機 X 用本地地址 IPX 和因特網上主機 Y 通信所發送的數據報必須經過 NAT 路由器。
  • NAT 路由器將數據報的源地址 IPX 轉換成全球地址 IPG,但目的地址 IPY 保持不變,然後發送到因特網。
  • NAT 路由器收到主機 Y發回的數據報時,知道數據報中的源地址是 IPY 而目的地址是 IPG。
  • 根據 NAT 轉換表,NAT 路由器將目的地址 IPG 轉換爲 IPX,轉發給最終的內部主機 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