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明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但我們仍然在毫無意義的刷手機

按照標題所說的,應該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一種病---拖延症。可是爲什麼我們會患上這樣奇怪的病症呢?從我個人的情況來解釋,那就是我厭倦了工作、學習以及那些所謂有意義的事情。沒錯!我討厭它們!

許多時候我都在想,一個人窮其一生究竟想要從這個世界中獲取什麼?是獲得快樂嗎?還是所謂的安全感、認同感之類的抽象情感?按照弗洛伊德的需求層次理論,那麼我們的一生都在追求生理需要的滿足、安全需要的滿足、社交需要的滿足、尊重需要的滿足、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爲了滿足這些需要,我們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學習、工作然後再學習、再工作,如此這般無限循環,直到某一天我們永遠地離開這個世界。假設現在就到了我要離開世界的那一天,我回顧自己的一生,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好像一臺機器,一臺被設定好的人工智能,他每天按時起牀,按時上班,按時睡覺。他的一生,他的全部,真的有那麼一分一秒是爲了他自己而存在的嗎?

或許是有的,就是那些他的“拖延症”時刻。在明明有一堆資料沒有處理的情況下、在明明有一堆工作的情況下,他依舊躺在牀上,安然地刷着手機。也許只有這一刻他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他終於可以支配他自己的身體了!不用管什麼狗屁學習、工作,我討厭它們!

當我得出“討厭學習和工作”的結果的時候,我又開始思考我是否真的討厭它們。我是挺喜歡數理化知識的呀,每次看到那些有趣的實驗結果、神奇而巧妙的數學公式,我都會由衷的讚歎人類的智慧,這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啊。我不討厭它們啊!還有我的工作,作爲一個程序猿,這份工作是我自己選的,我喜歡用代碼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喜歡在寫代碼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編碼水平。我不討厭它們啊!可爲什麼呢?我明明不討厭它們,甚至有點喜歡它們卻無法和它們融洽的相處呢?

我昨天晚上在牀上輾轉反側,睡不着覺。一直在想究竟是爲什麼。直到今天早上才突然想明白。我討厭的不是學習和工作。我討厭的是被迫學習和被迫工作!從小到大,我們聽多了這類“不好好讀書,長大了沒出息啊”、“你不奮鬥,誰能給你想要的生活”人生箴言。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箴言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心理暗示。它將我們想要的生活與努力奮鬥捆綁在了一起,不好好努力,就沒有你想要的一切。乍一看好像還挺有道理的,但是實際我們所看到的呢?不管如何努力,也都永遠買不起自己想要的。相反有這麼一批人,他們什麼都不用做,卻能夠永遠一切。這是不是就和上面的“人生箴言”相背了?

現在我又躺下了,畢竟努力是真的累,但是逃避很舒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