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挖掘】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 - DBSCAN 方法 ( K-Means 方法缺陷 | 基於密度聚類原理及概念 | ε-鄰域 | 核心對象 | 直接密度可達 | 密度可達 | 密度連接 )



I . K-Means 算法在實際應用中的缺陷



1 . K-Means 算法中中心點選擇是隨機的 : 隨機地選擇聚類分組的中心點 ;


① 選擇實點 : 可以選擇實點 ( 當前現有的樣本值 ) 作爲聚類中心點 ;

② 生成虛點 : 也可以選擇生成虛點 ( 任意位置模擬出一個樣本點 ) 作爲中心點 ;


2 . 必須事先設置聚類分組個數 KK 值 : 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將數據集分成幾組能達到最佳的分組效果 ;


① 學習出 KK 值 : 使用其它聚類方法 , 先將數據集學習一遍 , 確定聚類分組個數 ;

② 多次聚類 : 選取不同的 KK 聚類分組個數 , 然後看取什麼值可以達到最好的聚類分組效果 ;


3 . 最佳實踐 : 運行多次 K-Means 方法 , 選取不同的 KK 值 , 以及不同的聚類分組個數 ;



II . K-Means 初始中心點選擇不恰當



下面的數據集 , 如果使用肉眼觀察 , 選擇的中心點是如下綠色的點 , 但是如果隨機選擇中心點 , 加入選擇的很差 , 如下圖中的紅色點作爲中心點 , 那麼迭代之後的聚類分組如下圖所示 , 明顯該聚類分組不是最佳分組 ;


① 肉眼觀察 3-NN 聚類分組 比較合適的中心點距離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② 隨機選擇中心點後的聚類分組 : 這是隨機選擇的分組 , 顯然這不是最佳分組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選擇的初始的中心點太垃圾 , 會導致多次迭代 , 即使算法收斂 , 多次迭代計算的聚類分組不再改變 , 得到結果也可能是不準確的 ;


這是基於距離 ( 劃分 ) 的聚類方法的固有缺陷 ;



III . K-Means 優點 與 弊端



1 . K-Means 好處是 : 簡單 , 容易理解 , 性能較高 , 能很快計算出聚類結果 ;


2 . K-Means 弊端 : 只能找出球形的聚類分組 , 對異常點 和 噪音 非常敏感 , 如果有一個異常點 , 就會導致聚類分組不準確 , 魯棒性差 ;


3 . K-Means 無法處理的情況 : 如下面的聚類 , 將不同形狀的樣本分開 , 需要識別出凹形的模式 , K-Means 無法完成該聚類操作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V . 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



1 . 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 :


① 方法迭代原理 : 相鄰區域的密度 , 即 單位空間內 數據樣本 點的個數 , 超過用戶定義的某個閾值 , 那麼該區域需要進行聚類 , 如果低於某個閾值 , 聚類停止 , 算法終止 ;

② 聚類分組前提 : 如果想要將多個 數據樣本 劃分到一個聚類分組中 , 那麼這些樣本的分佈必須達到一定的密度 , 即在某個範圍大小區域內 , 該樣本點必須達到一定的數目 ; 具體的數量個數 根據空間大小 , 和 密度計算出來 ;


2 . 示例 : 如 , 先定義好 , 如果進行聚類 , 必須在 1×11 \times 1 平面內至少有 1616 個樣本 , 給定一個區域內的點 , 如果該區域的樣本密度值大於 1616 , 就劃分到一個聚類中 ; 如果該區域是 0.5×0.50.5\times 0.5 大小 , 那麼只需要有 44 個就能進行聚類 , 如果這個區域是 2×22 \times 2 , 必須有 6464 個樣本才能聚類成一組 ;


3 . 基於密度聚類好處 : 該方法可以排除 異常點 , 噪音數據 , 魯棒性很好 ;


4 . 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涉及到的參數 : 密度閾值 , 聚類區域範圍 ;



V . 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 DBSCAN 方法



DBSCAN 方法 :


① 全稱 :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 , 基於密度兼容噪音的空間聚類應用 算法 ;

② 聚類分組原理 : 數據樣本 ppqq 存在 密度連接 關係 , 那麼 ppqq 這兩個樣本應該劃分到同一個聚類中 ;

③ 噪音識別原理 : 數據樣本 nn 與 任何樣本 不存在 密度連接 關係 , 那麼 nn樣本 就是噪音數據 ;



VI . ε\varepsilon-鄰域



1 . ε\varepsilon-鄰域 : 這是一個範圍定義 , 給定一個數據樣本對象 , 以該樣本爲中心 , 指定一個半徑 ε\varepsilon , 形成一個範圍區域 , 組成了該樣本的 ε\varepsilon-鄰域 ;


2 . ε\varepsilon-鄰域示例 : 如果是二維平面該範圍區域是一個圓 , 如果是三維平該範圍區域是一個球 ;


3 . ε\varepsilon-鄰域圖示 : 下面的紅點就是樣本點 , 以紅點爲圓心 , 以 ε\varepsilon 爲半徑的 淺綠色區域 , 就是 ε\varepsilon-鄰域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II . 核心對象



1 . 核心對象 : 在一個樣本對象 CCε\varepsilon-鄰域 中 , 有超過一定 閾值 ( 最小數量 ) 的 樣本對象分佈 , 那麼該樣本對象 CC 就是核心對象 ;


2 . 核心對象 圖示 : 如果該閾值 ( 最小數量 ) 設置成 55 , 那麼該 ε\varepsilon-鄰域 中有 66 個點 , 超過了最小閾值 , 紅色 的 中心點 數據樣本 是 核心對象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VIII . 直接密度可達



1 . 直接密度可達 : Directly Density Reachable ( DDR ) ;


① 概念 : 樣本 pp 是核心對象 ( 以 pp 爲中心 ε\varepsilon-鄰域 中超過閾值個數的樣本 ) , 樣本 qq 在其 ε\varepsilon-鄰域 中 , 那麼 稱爲 pp 直接密度可達 qq ; 注意方向 pqp \rightarrow q , pp 出發直接密度可達 qq ;

② 直接密度可達有兩個條件 : ① 起點必須是核心對象 , ② 終點必須在起點的 ε\varepsilon-鄰域 中 ;


2 . 直接密度可達的注意點 :


① 單向概念 : 注意該概念是單向的概念 , pp 樣本出發 , 可以 直接密度可達 qq , 反過來是不行的 ; qq 出發不一定能到 pp ;

② 直接密度可達 起點 : 只有 核心對象 纔有資格 發起密度可達 概念 , 不是核心對象 , 沒有資格作爲起點 ;

③ 直接密度可達 性質 : 如果 pp 是核心對象 , 那麼從 pp 出發 , 可以直接密度可達其 ε\varepsilon-鄰域 中所有的樣本點 ;

④ 如果 pp 不是核心對象 , 那麼沒有直接密度可達的概念 ;


3 . 圖示 : 紅色點 pp 是核心對象 , qq 在其 ε\varepsilon-鄰域 中 , pp 直接密度可達 qq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X . 密度可達



1 . 密度可達 : pp 密度可達 qq , 存在一個 由 核心對象 組成的鏈 , pp 直接密度可達 p1p_1 , p1p_1 直接密度可達 p2p_2 , \cdots , pn1p_{n-1} 直接密度可達 pnp_n , 此時稱爲 pp 密度可達 qq ;


2 . 鏈 上的核心對象要求 : 鏈的起點 , 和經過的點 , 必須是核心對象 , 鏈的最後一個點 , 可以是任意對象 ;


3 . 密度可達 與 直接密度可達區別 : 密度可達 與 直接密度可達 的概念在於 是直接可達 , 還是 間接可達 ;


4 . 密度可達圖示 : pp 直接密度可達 qq , qq 直接密度可達 tt , pp 密度可達 tt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X . 密度連接



1 . 密度連接 : ppqq 兩個樣本 , 存在一箇中間樣本對象 OO , OOpp密度可達 的 , OOqq密度可達 的 ;


2 . 密度連接方向 : OO 可以密度連接 ppqq 樣本 , 但是 ppqq 不一定能走到 OO , 它們可能不是核心對象 ;


3 . 核心對象要求 : OO 以及到 樣本 pp 或者 樣本 qq 中間的樣本都必須是核心對象 , 但是 ppqq 兩個對象不要求是核心對象, 它們可以是普通的樣本點 ;


4 . 密度連接圖示 : 下圖中 , 樣本點 OO 密度可達 ppqq , 那麼 ppqq 是密度連接的 ; 其中 p,qp, q 不是核心對象 , O,p1,p2,q1,q2O , p_1 , p_2 , q_1 , q_2 是核心對象 ;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