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爲像翁愷一樣的人

本文記錄筆者的感悟,想法,思考,喜歡的文段。
人必須要有精神依託,不讓很容易迷失自我,煩躁的時候拿來讀一讀

  • 真正喜歡Java的人,都會強調Java能給人‘內心寧靜的感覺’。 可是什麼是‘內心寧靜的感覺’呢?基本上我是一個寫程序很吹毛求疵的人,如果只是爲了完成某個功能,能很簡單地寫出程序。但我希望程序當中每一行代碼、每 一個符號都能讓我安心舒適。安心舒適來自於程序整體結構的合理,來自於對象劃分的正確,來自於處理流程的順暢,甚至來自於變量名字的滿意。最後要做到:想 實現什麼就實現什麼。別看這句話不起眼,可做起來真不容易。過去自己寫程序的時候,曾經有幾次都是自己把自己寫了幾個月的源程序全部刪掉,然後在兩天之內 重新寫出一個來。現在做軟件早已進入工業化階段,但是一樣會在更高的層次上做類似的事情。在一個軟件投入運行一段時間以後,再組織力量,重新進行整體設計 和編程,都無非是爲了追求那種‘內心寧靜的感覺’”。

  • “這有點像我對待互聯網的態度:不追求它的時髦,卻關注它的靈魂。也許是受我成長的環境的影響,我喜歡簡單平淡的事物,不喜歡繁華喧鬧。 我喜歡閱讀純粹文字的東西,就像喜歡CD甚過VCD。我討厭那些完全不必要而加在網頁上的圖形,它們佔用網絡帶寬、消耗CPU時間、 浪費金錢,最後還讓我心思不寧。我從來不認爲新技術的發展會使得書籍消失,就像互聯網資訊再豐富也無法完全取代《計算機世界》的地位。網絡首先是一種通信 手段,然後纔是媒體,但網絡和傳統媒體沒有衝突。我連網上讀過的小說都還要跑到書店再買一本來,就更沒有理由因爲網上資訊豐富而不讀

  • 翁愷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那種臉色蒼白、頭髮蓬亂、豆芽菜型、經常熬夜的程序員,雖然他自己還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傳統的程序員。他的身上多了一份書卷氣和寧靜閒適的氣度,更像是一位教師 或者是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後來知道了他的事情,原來他真是集這三種身份於一身的人。在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當老師是現在的正式職業,同時還客串着杭州金宏智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以及進行着大量的軟件產品和技術的開發,如GIS/GPS/CTI相關技術及產品等等。

  • 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電腦一旦從愛好變成了飯碗,就沒有那麼好玩了!
    翁愷覺得自己是一個傳統的程序員,有着原始共產主義的理想:讓自己寫的程序被全世界人民使用,爲社會做點有價值的事情。但是生存是第一的,問他現在最想做的 事情,他說是 “儘早攢到足夠的錢退休”,退休不是說不再做事情,而是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專心寫自己想寫的程序、專心教自己想教的書。 他說:“錢 是生存的手段。說自己不追求金錢,這種思想並不真實。人首先要考慮自己在這個社會能夠生存下去,其次才能考慮自己的理想。”

  • 儘管自己掌管着一個公司,而且公司即將上市,儘管已經走入了小康生活,但翁愷不認爲自己是商人。“這個社會有一些公認的評價一個人成功的標準,我還是不能免於俗套,向着大多數人所認同的方向努力着。只有想辦法去賺錢,纔能有條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有可能,還是自己創業比較好,因爲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找到它的賣點,把它變成錢。但是打工和創業並沒有矛盾,創業是說你有一份產業是自己的,想辦法把它做大;打工是想辦法把自己做大,建立個人品牌。”

  • 翁愷的書教得很生動,是最受浙大學生喜歡的幾個老師之一。因爲他很喜歡教課,“上課對我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特別是大學的課堂很自由,可以講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想法,讓自己正在思考的問題有一個地方表達,有人願意聽,還聽得很高興,自己也會很高興。在奔波忙碌的商業社會,難得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看着學生從不懂,到最後能寫出漂亮的程序來,那種成就感特別讓人感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