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皮實的人

前陣子,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發了一條關於“免疫力”的微博,很有意思。他說:

同一列車爲何有人感染,有人卻好好的?有距離原因,還有個重要原因是身體免疫力。這次疫情,免疫力差,無論感染或重症,都是首當其衝。身體健康的關鍵,是你免疫力有多好。

有人可以穿睡衣看電視,自我隔離一個月、三個月;有人隔離一個星期,就發現銀行卡付房貸告急。這是每個人不同的財務免疫力。

有人被領導批了一上午,但下午依然樂呵呵工作;有人只是別人給了一個臉色,就玻璃心碎了一地。這是不同人的情緒免疫力。

疫情之後,我們更應該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免疫力。

這裏面,張穎說的情緒免疫力,用土話解釋就是得皮實,心大,經得起折騰,扛得住擊打。反義詞就是玻璃心,脆弱。

我經常給員工和朋友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那麼脆弱,要踏服(踏服是 Tough 的音譯,我自己發明的詞)。

我工作了 20 多年,覺得自己足夠踏服了。因爲喜歡分享和表達,在網絡上免不了被誤解和攻擊,自己也經歷過失敗,錯過風口,打過仗,踩過坑,但我一直保持了樂觀的心態,否則也不會做極客時間和持續寫作了。

二爺經常說我心態好,其實就是皮實,好像在心裏建上一堵牆,有價值的信息就開個門放過去,不值得理會的,就統統擋在牆外。

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寫文章,總會遇到被人吐槽或者攻擊,只要不是惡意,那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反擊,而是心態開放,看別人說得有沒有道理。有道理就提升自己,沒道理呢,就當沒看見好了。二爺有句話說得好:“只要你做事,就會有人罵你。你不能逃避,必須要直面這些異議,但不要被它們擊潰。”如果每次被罵,玻璃心都碎一地,這一生大概是不會快樂了。

其實在公衆號留言中,經常會被人「騷擾」,好在微信對垃圾留言的過濾功能越來越好,還提供了關注三天才能留言的功能。很多專門過來罵人的,一看要等三天,想了想扭頭就走了,沒那個耐心。即便有不客氣的留言,一刪了之。

其實在阿里的人才觀裏,有一條就叫做皮實。阿里的彭蕾曾在湖畔大學的一場分享會上解釋過這個詞,她把阿里人才的皮實分爲兩種:一種是經得起棒殺,一種是經得起捧殺。

棒殺就是我們常說的挫折。被吐槽,被批評、受委屈、遭遇失敗等等,都算。人才得經受社會的各種”毒打”,千錘百煉才行。

捧殺和棒殺正相反,就是給你不相稱的榮譽和讚美。你一路順風順水,所到之處,放眼全是鮮花掌聲,振臂一呼,感覺天下無所不可爲。人家叫你一聲專家、老師、大神,那是人客氣,你如果真信了,那可能離掉坑裏就不遠了。

真正的皮實是什麼?內心堅定,勇往直前,始終知道自己是從六線城市旗下的村裏出來的,你是全村的希望,你得扛得住壓力,經得起讚美。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有本經典的書叫做《鈍感力》,說的就是這種皮實的智慧。

啥是鈍感力呢?簡單來說,“鈍感”二字和“敏感”相對。在渡邊淳一看來,由於生活節奏加快,現代人過於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雖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卻能讓人在任何時候都不煩惱,也不氣餒。

渡邊淳一在書中用一個真實例子來說明鈍感力。確實真實,你估計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

你看,大家都是剛入行的新人作家,很少有編輯約稿,投稿的作品還經常被退稿。渡邊淳一的作品就經常被退回來,哥們咋辦呢?悶頭喝頓酒,睡一覺,就擺脫了鬱悶,然後鼓勵自己說:“好啦,我要重整旗鼓。”

另一位新人就不一樣了,自尊心強,又十分敏感,每次被退稿後受到的傷害極深,很難振作起來。面對退稿,他會長期陷入陰鬱的情緒裏,根本沒有創作新作品的慾望和鬥志。一來二去,也就慢慢失去了發表作品的機會。幾年後,在文壇的主流雜誌上,這個就永遠消失了。渡邊淳一卻逐步開始獲得關注,並最終大放異彩。

渡邊老師後來總結說,人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才能,有益的鈍感力也很重要。鈍感力給人一種不讓自己受傷的力量,是厚着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各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內心深處一定隱藏着一種絕妙的鈍感力。

著名作家馮唐經常說自己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臉。其實也是鈍感力的一種表達方式。

再來,薦書專家比爾·蓋茨有句名言:“在做成功一件事情前,是沒有人在意你的感受的。”雖然殘酷,但這就是現實,願我們都能活得皮實一些。

敏感一點:判斷業務和產品方向的時候。

鈍感一點:對抗外界干擾的時候。

 

轉自MacTalk公衆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