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衝突解決策略

哈希是一種通過對數據進行壓縮, 從而提高效率的一種解決方法,但由於哈希函數有限,數據增大等緣故,哈希衝突成爲數據有效壓縮的一個難題。本文主要介紹哈希衝突、解決方案,以及各種哈希衝突的解決策略上的優缺點。

一、哈希表概述

哈希表的哈希函數輸入一個鍵,並向返回一個哈希表的索引。可能的鍵的集合很大,但是哈希函數值的集合只是表的大小。

哈希函數的其他用途包括密碼系統、消息摘要系統、數字簽名系統,爲了使這些應用程序按預期工作,衝突的概率必須非常低,因此需要一個具有非常大的可能值集合的散列函數。

密碼系統:給定用戶密碼,操作系統計算其散列,並將其與存儲在文件中的該用戶的散列進行比較。(不要讓密碼很容易被猜出散列到相同的值)。

消息摘要系統:給定重要消息,計算其散列,並將其與消息本身分開發布。希望檢查消息有效性的讀者也可以使用相同的算法計算其散列,並與發佈的散列進行比較。(不要希望僞造消息很容易,仍然得到相同的散列)。

這些應用的流行哈希函數算法有:
md5 : 2^128個值(找一個衝突鍵,需要哈希大約2 ^ 64個值)
sha-1:2160個值(找一個衝突鍵,需要大約280個值)

二、哈希衝突
二、哈希衝突

來看一個簡單的實例吧,假設採用hash函數:H(K) = K mod M,插入這些值:217、701、19、30、145
H(K) = 217 % 7 = 0
H(K) = 701 % 7 = 1
H(K) = 19 % 7 = 2
H(K) = 30 % 7 = 2
H(K) = 145 % 7 = 5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衝突解決策略

除非您要進行“完美的散列”,否則必須具有衝突解決策略,才能處理表中的衝突。

同時,該策略必須允許查找,插入和刪除正確運行的操作!

衝突解決技術可以分爲兩類:開散列方法( open hashing,也稱爲拉鍊法,separate chaining )和閉散列方法( closed hashing,也稱爲開地址方法,open addressing )。這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在於:開散列法把發生衝突的關鍵碼存儲在散列表主表之外,而閉散列法把發生衝突的關鍵碼存儲在表中另一個槽內。

下面介紹業內比較流行的hash衝突解決策略:
線性探測(Linear probing)
雙重哈希(Double hashing)
隨機散列(Random hashing)
分離鏈接(Separate chaining)
上面線性探測、雙重哈希、隨機散列都是閉散列法,而分離鏈接則是開散列法。

1、線性探測(Linear probing)

插入一個值

使用散列函數H(K)在大小爲M的表中插入密鑰K時:

設置 indx = H(K)
如果表位置indx已經包含密鑰,則無需插入它。Over
否則,如果表位置indx爲空,則在其中插入鍵。Over
其他碰撞。設置 indx =(indx + 1)mod M.
如果 indx == H(K),則表已滿!就只能做哈希表的擴容了

因此,線性探測基本上是在發生碰撞時對空槽進行線性搜索。

優點:易於實施;總是找到一個位置(如果有);當表不是很滿時,平均情況下的性能非常好。

缺點:表的相鄰插槽中會形成“集羣”或“集羣”鍵;當這些簇填滿整個陣列的大部分時,性能會嚴重下降,因爲探針序列執行的工作實際上是對大部分陣列的窮舉搜索。

簡單例子
如哈希表大小M = 7, 哈希函數:H(K) = K mod M。插入這些值:701, 145, 217, 19, 13, 749
H(K) = 701 % 7 = 1
H(K) = 145 % 7 = 5
H(K) = 217 % 7 = 0
H(K) = 19 % 7 = 2
H(K) = 13 % 7 = 1(衝突) --> 2(已經有值) --> 3(插入位置3)
H(K) = 749 % 7 = 2(衝突) --> 3(已經有值) --> 4(插入位置4)

可見,如果哈希表如果不是很大,隨着數據插入,衝突也會組件發生,探針遍歷次數將會逐漸變低,檢索過程也就成爲窮舉。

檢索一個值

如果使用線性探測將鍵插入表中,則線性探測將找到它們!

當使用散列函數 H(K)在大小爲N的表中搜索鍵K時:
設置 indx = H(K)
如果表位置indx包含鍵,則返回FOUND。
否則,如果表位置 indx 爲空,則返回NOT FOUND。
否則設置 indx =(indx + 1)modM。
如果 indx == H(K),則返回NOT FOUND。就只能做哈希表的擴容了

問題:如何從使用線性探測的表中刪除鍵?
能否進行“延遲刪除”,而只是將已刪除密鑰的插槽標記爲空?

很明顯,在線性探測很難做到,如果把位置置爲空,那麼如果後面的值也是哈希衝突,線性探測插入,則再也無法遍歷這些值了。

2、雙重哈希(Double hashing)

線性探測衝突解決方案會導致表中出現簇,因爲如果兩個鍵發生碰撞,則探測到的下一個位置對於這兩個鍵都是相同的。

雙重哈希的思想:使偏移到下一個探測到的位置取決於鍵值,因此對於不同的鍵可以不同。

需要引入第二個哈希函數 H 2(K),用作探測序列中的偏移量(將線性探測視爲 H 2(K)== 1 的雙重哈希)。

對於大小爲 M 的哈希表,H 2(K)的值應在 1到M-1 的範圍內;如果M爲質數,則一個常見選擇是 H2(K)= 1 +((K / M)mod(M-1))。

然後,用於雙哈希的插入算法爲:
設置 indx = H(K); offset = H 2(K)
如果表位置indx已經包含密鑰,則無需插入它。Over
否則,如果表位置 indx 爲空,則在其中插入鍵。Over
其他碰撞。設置 indx =(indx + offset)mod M.
如果 indx == H(K),則表已滿!就只能做哈希表的擴容了

哈希表爲質數情況,雙重hash在實踐中非常有效

雙重 Hash 也見:
3、隨機散列(Random hashing)

與雙重哈希一樣,隨機哈希通過使探測序列取決於密鑰來避免聚類。

使用隨機散列時,探測序列是由密鑰播種的僞隨機數生成器的輸出生成的(可能與另一個種子組件一起使用,該組件對於每個鍵都是相同的,但是對於不同的表是不同的)。

然後,用於隨機哈希的插入算法爲:

創建以 K 爲種子的 RNG。設置indx = RNG.next() mod M。
如果表位置 indx 已經包含密鑰,則無需插入它。Over
否則,如果表位置 indx 爲空,則在其中插入鍵。Over
其他碰撞。設置 indx = RNG.next() mod M.
如果已探測所有M個位置,則放棄。就只能做哈希表的擴容了。

隨機散列很容易分析,但是由於隨機數生成的“費用”,它並不經常使用。雙重哈希在實踐中還是經常被使用。

4、分離鏈接(Separate chaining)

在具有哈希函數 H(K)的表中插入鍵K時
設置 indx = H(K)
將關鍵字插入到以 indx 爲標題的鏈接列表中。(首先搜索列表,以避免重複。)

在具有哈希函數H(K)的表中搜索鍵K時
設置 indx = H(K)
使用線性搜索在以 indx 爲標題的鏈表中搜索關鍵字。

使用哈希函數 H(K)刪除表中的鍵K時
設置 indx = H(K)
刪除鏈接列表中以 indx 爲標題的鍵

優點:隨着條目數量的增加,平均案例性能保持良好。甚至超過M;刪除比開放地址更容易實現。

缺點:需要動態數據,除數據外還需要存儲指針,本地性較差,導致緩存性能較差。

很明顯,Java7 的 HashMap 就是一種分裂鏈接的實現方式。

分離鏈哈希分析
請記住表的填充程度的負載係數度量:α = N / M。
其中M是表格的大小,並且 N 是表中已插入的鍵數。
通過單獨的鏈接,可以使 α> 1 給定負載因子α,我們想知道在最佳,平均和最差情況下的時間成本。

成功找到
新鍵插入和查找失敗(這些相同),最好的情況是O(1),最壞的情況是O(N)。讓我們分析平均情況

分裂鏈接的平均成本
假設負載係數爲 α = N / M 的表
在M個鏈接列表中總共分配了N個項目(其中一些可能爲空),因此每個鏈接列表的平均項目數爲:

如果查找/插入失敗,則必須窮舉搜索表中的鏈表之一,並且表中鏈表的平均長度爲α。因此,使用單獨鏈接進行插入或不成功查找的比較平均次數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成功查找後,將搜索包含目標密鑰的鏈接列表。除目標密鑰外,該列表中平均還有(N-1)/ M個密鑰;在找到目標之前,將平均搜索其中一半。因此,使用單獨鏈接成功找到的比較平均次數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當α<1時,它們分別小於1和1.5。並且即使當α超過1時,它們仍然是O(1),與N無關。

四、開散列方法 VS 閉散列方法

如果將鍵保留爲哈希表本身中的條目,則可以使用線性探測,雙重和隨機哈希… 這樣做稱爲“開放式尋址”,也稱爲“封閉式哈希”。

另一個想法:哈希表中的條目只是指向鏈表(“鏈”)頭部的指針;鏈接列表的元素包含鍵… 這稱爲“單獨鏈接”,也稱爲“開放式哈希”。

通過單獨的鏈接,衝突解決變得容易:只要在其鏈表中插入一個鍵,就可以將其插入(爲此,可以使用比鏈表更高級的數據結構;但是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鏈表在一般情況下效果很好)。

讓下面我們看一下這些策略的時間成本。

開放式地址哈希分析

分析哈希表“查找”或“插入”性能時,一個有用的參數是負載係數 α = N / M。

其中 M 是表格的大小,並且 N 是表中已插入的鍵數負載係數是表滿度的一種度量。

給定負載因子 α ,我們想知道在最佳,平均和最差情況下的時間成本。

成功找到
對所有鍵,最好的情況是O(1),最壞的情況是O(N),新鍵插入和查找失敗(這些相同),所以讓我們分析平均情況。
我們將給出隨機哈希和線性探測的結果。實際上,雙重哈希類似於隨機哈希;

平均不成功的查找/插入成本
假定負載係數爲α= N / M的表。考慮隨機散列,因此聚類不是問題。每個探針位置是隨機且獨立生成的對於每個探針,找到空位置的可能性爲(1-α)。查找空位置將停止查找或插入,這是一個伯努利過程,成功概率爲(1-α)。該過程的預期一階到達時間爲 1 /(1-α)。所以:

使用隨機哈希進行插入或不成功查找的探針的平均數量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使用線性探測時,探頭的位置不是獨立的。團簇形成,當負載係數高時會導致較長的探針序列。可以證明,用於線性探測的插入或未成功發現的探針的平均數量約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當 α 接近1時,這些平均案例時間成本很差,僅受M限制;但當 α 等於或小於7.75(與M無關)時,效果還不錯(分別爲4和8.5)

平均成功查找成本
假定負載係數爲 α= N / M 的表。考慮隨機散列,因此聚類不是問題。每個探針位置是隨機且獨立生成的。

對於表中的鍵,成功找到它所需的探針數等於將其插入表中時所採用的探針數。每個新密鑰的插入都會增加負載係數,從0開始到α。

因此,通過隨機散列成功發現的探測器的平均數量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通過線性探測,會形成簇,從而導致更長的探針序列。可以證明,通過線性探測成功發現的平均探針數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當α接近1時,這些平均案例時間成本很差,僅受M限制;但當α等於或小於7.75時好(分別爲1.8和2.5),與M無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