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學習筆記:物理層過程 二

6.測量過程

物理層的測量過程一般是由高層配置和控制的,物理層只是提供測量的能力而已。

根據測量性質的不同,測量可分爲同頻測量、異頻測量、異系統測量;根據測量的物理量不同,可分爲電平大小測量、信道質量測量、負荷大小測量等。根據測量報告的彙報方式,可分爲週期性測量、事件測量等。協議中一般根據測量的位置不同,將測量分爲UE側的測量、eUTRAN側的測量。


6.1 手機側測量

UE側的測量有連接狀態的測量和空閒狀態的測量。

手機處於連接狀態的時候,eUTRAN給UE發送RRC連接重配置消息,這個消息相當於eUTRAN對UE進行測量控制命令。這個命令包括:要求UE進行的測量類型及ID,建立、修改、還是釋放一個測量的命令,測量對象、測量數量、測量報告的數量和觸發報告的方式(週期性報告、事件性彙報)等。

手機處於空閒狀態的時候,eUTRAN的測量控制命令是用系統消息(System Information)廣播給UE的。

UE側測量的參考位置是在UE的天線連接口處。

UE可以測量的物理量包括: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參考信號接收電平):一定頻帶內,特定小區參考信號RS的多個RE的有用信號的平均接收功率(同一個RB內的RE平均功率)。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系統在一定頻帶內,數個RB內的OFDM符號的總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包含有用信號、循環前綴干擾、噪聲在內的所有功率。eUTRAN內的RSSI主要用於干擾測量。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參考信號接收質量):是一種信噪比,即RSRP和RSSI的比值RSRP一般是單個RB的功率,RSSI可能是N個RB的功率,所以RSRQ=(N*RSRP)/RSSI。RSRQ測量用於基於信道質量的切換和重選預判。

UE處於空閒狀態時,進行小區選擇或重選一般使用RSRP;而UE處於連接狀態進行切換時,通常需要比較RSRP和RSRQ。如果僅比較RSRP可能導致頻繁切換,僅比較RSRQ雖可減少切換次數,但可能導致掉話。

RSTD(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參考信號時間差):UE接收到的兩個相鄰小區發送的、同一子幀的時間差。

6.2 基站側測量

參考位置在天線的接口處,一般會指明是發射天線還是接收天線。總結如下表

 

7.共享信道物理過程

LTE的物理共享信道是業務數據承載的主體。他還順便幫忙攜帶一些尋呼消息,部分廣播消息,上下行功控消息等。

物理共享信道主要包括PUSCH和PDSCH。這兩個共享信道的物理層過程主要做三件事:數據傳輸、HARQ和鏈路自適應。


數據傳輸過程中出錯了怎麼辦?這就需要HARQ過程來解決;數據傳輸過程還需要根據無線環境自適應調製傳輸方式。

7.1 數據傳輸過程

數據傳輸就是把要傳送的數據,放到LTE視頻資源上,通過天線發射出去,然後接收端在特定的時、頻資源上將這些數據接收下來。

不管是下行還是上行數據傳輸,幹活的人不一樣,分別是PDSCH、PUSCH,但負責協調調度的人是一樣的,都是PDCCH。

PDCCH攜帶的信息有時、頻資源的位置,編碼調製方式,HARQ的控制信息等。基站是上下行資源調度的決策者,他通過PDCCH控制上下行數據傳輸。通過PDCCH的格式控制,PDSCH和PUSCH可以傳送多種類型的數據。

系統需要配置PDCCH參數來決定如何分配和使用資源,主要依據以下因素:

(1)QoS參數

(2)在eNodeB中準備調度的資源數據數量

(3)UE報告的信道質量指示(CQI)

(4)UE能力

(5)系統帶寬

(6)干擾水平

下行方向,在長度爲1ms的子幀結構中,1~3個符號傳送協調調度信息(PDCCH),剩餘的符號傳送數據信息(PDSCH)。也就是說調度信息和對應的數據信息可以位於同一個子幀內。

在下行數據接收的時候,終端不斷檢測PDCCH所攜帶的調度信息。發現某個協調調度信息屬於自己的,則按照協調調度信息的指示接收屬於自己的PDSCH數據信息。

在上行方向,終端需要根據下行的PDCCH的調度信息,進行上行數據的發送。由於無線傳輸和設備處理都需要時間,因而下行的PDCCH和上行的PUSCH之間存在時延。

對於FDD,這個時延固定爲4ms,即4個子幀,如圖所示。對於TDD模式,時延和上下行時隙的比例有關,但也必須大於等於4ms。


上行數據在發送之前,終端需要等待基站給自己的下行協調調度信息,發現自己允許傳輸數據,則在PUSCH上發送自己的數據。對於某些較規律低速業務,如VoIP,在LTE中爲了降低PDCCH信令開銷,定義了半持續調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的模式。半持續調度的主要思想是對於較規則的低速業務,不需要每個子幀都進行動態資源調度。可以按照一次指令的方式,工作較長時間,從而節省信令開銷。

7.2 盲檢測過程

eNodeB針對多個UE同時發送PDCCH,終端如何保證接收到屬於自己的控制信息,又不給系統帶來過多開銷?答案是終端需要不斷檢測下行的PDCCH調度信息。

但在檢測之前,終端並不清楚PDCCH傳輸什麼樣的信息,使用什麼樣的格式,但終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有哪些我不知道,有哪些需要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採用盲檢測的方式。

瞭解盲檢測之前先了解兩個概念:RNTI和DCI。

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無線網絡臨時標識)是高層用來告訴物理層,需要接收或者發送什麼樣的控制信息。根據不同的控制消息,RNTI可以表示爲X-RNTI。

(1)SI-RNTI(System Information RNTI):基站發送系統消息的標識。

(2)P-RNTI(Paging RNTI):基站發送尋呼消息的標識。

(3)RA-RNTI(Random Access RNTI):基站發送隨機接入響應的標識,用戶用來發送隨機接入的前導消息。
(4)C-RNTI(Cell RNTI):基站爲終端分配的用於用戶業務臨時調度的標識。

(5)TPC-PUCCH-RNTI(Transmit Power Control PUCCH RNTI):PUCCH上行功率控制信息標識。

(6)TPC-PUSCH-RNTI:PUSCH上行功率控制信息標識。

(7)SPS C-RNTI(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NTI):半靜態調度時,基站爲終端分配的用於用戶業務臨時調度的標識,用法和C-RNTI一樣。

(8)M-RNTI(MBMS RNTI):基站爲終端分配的用於MBMS業務臨時調度的標識。

爲提高終端RNTI的效率,根據RNTI屬性的不同,將其分在兩個不同的搜索空間中:公共搜索空間(Common Search Space)和UE特定的搜索空間(UE Specific Search Space)。前者每個UE都可以在此查找相應的信息;後者UE只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中搜索空間信息。

SI-RNTI、P-RNTI、RA-RNTI屬於公共搜索空間的信息;其他RNTI屬於UE特定的搜索空間的信息。

UE使用X-RNTI對PDCCH進行盲檢測,X-RNTI如同開啓PDCCH的鑰匙。UE既要查看公共搜索空間,又要查看UE特定搜索空間。

終端要使用SI-RNTI、P-RNTI、RA-RNTI等公共鑰匙查看公共搜索空間;基站爲終端分配了C-RNTI、TCP-PUCCH-RNTI等私人鑰匙,來開啓自己的私人空間。


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有上行資源調度信息、下行資源調度信息、上行功率控制信息。一個DCI對應一個RNTI。每個UE在每一個子幀中只能看到一個下行控制信息(DCI)。


針對不同的用途,物理層設計了不同的DCI格式。根據調度信息的方向(上行or下行)、調度信息的類型(Type)、MIMO傳輸模式(Mode)、資源指示方式的不同,定義了不同的DCI格式,如圖


時、頻資源指示是告訴終端,信息被放在了什麼位置。協議定義了3種時頻資源的指示方式:Type0、Type1、Type2。

Type0、Type1採用時、頻資源分組。Type2是以資源起始位置,加上連續時、頻資源塊的長度,來定義時、頻資源佔用的位置的。這種方式無須指示RB位置,信令開銷小,但只能分配連續的VRB。

X-RNTI和DCI就是PDCCH通過加擾和CRC穿在身上的外衣,攜帶了很多標識自己特性的信息,可以讓終端方便地識別出屬於自己的、自己所需的控制信息。

終端就是根據這些控制信息的指示,在PDSCH信道上的特定時、頻資源上,把屬於自己的下行數據取下來;同時終端按照這些控制信息的要求,在PUSCH相應的時頻資源上用一定的功率把上行信息發出去。

基站要尋呼UE,就要通過P-RNTI標識PDCCH,並指示DCI。UE會用P-RNTI解碼PDCCH,並根據DCI的信息,在PDSCH上找到下行尋呼數據。

在隨機接入過程中,UE會在特定的時、頻資源上發送一個前導碼Preamble;基站根據收到PARCH消息(包括前導Preamble)的時、頻資源位置推算RA-RNTI,並用該RA-RNTI標識PDCCH,然後發送隨機接入響應,該響應中包含基站爲終端分配的臨時調度標識號TC-RNTI(Temporal C-RNTI)。

當隨機接入成功後,便將TC-RNTI轉正爲C-RNTI。

基站與終端建立連接後,通過C-RNTI或SPS-RNTI對PDCCH進行標識。終端對PDCCH察言觀色,進而獲得上下行調度信息。


7.3  HARQ重傳合併機制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技術是自動重傳請求(ARQ)和前向糾錯(Forword Error Correction,FEC)兩種技術的結合。所謂混合(Hybrid),即指重傳和合並技術的混合。

LTE知錯就改的基站就是基於重傳和合並。

ARQ是重傳,但系統對錯誤的忍耐有限度,於是定義了最大重傳次數。

不但要重傳,收到兩次或多次重傳的內容還要比對起來看。合起來看,試圖把正確的內容儘快找出來,以便降低重傳次數。這就是FEC技術。

HARQ的重傳機制有三種:

(1)停止等待(Stop-And-Wait,SAW)

(2)回退

(3)選擇重傳。

停止等待協議是發送每一幀數據後,等待接收方的反饋應答ACK/NACK。一旦接受方反饋數據錯誤的NACK,發送方就需呀重發該數據,直到接收方反饋確認無誤(ACK)後才發送新數據,如圖所示。

回退機制是指按照數據幀的順序不停的發送數據後,無須等待接收方的反饋,直到接收方反饋數據錯誤NACK。發送方就重發出錯數據幀和其後的所有數據幀,相當於回退了N幀,到出錯幀處,然後繼續順序發送,如圖所示。

選擇重傳是指發送發按照數據幀的順序不停地發送數據,並將發送的數據存儲下倆,當接收方反饋數據錯誤NACK,發送方就重發出錯數據幀,如圖所示:

LTE中採用的重傳機制是停止等待(SAW)協議。

HARQ合併技術也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HARQ就是接收到錯誤數據後,直接丟棄,然後請求重傳,接收到重傳數據後自然無法進行合併,直接譯碼。

第二類HARQ是一種完全增量冗餘(Incremental Redundency,IR)的HARQ合併技術,接收到的錯誤數據不丟棄,重傳的完全是數據的編碼冗餘部分,而沒有原始數據本身,也就是說重傳的數據沒有自解碼功能,重傳的冗餘數據和錯誤數據合併以後進行再次解碼。

第三類HARQ和第二類HARQ相同的是錯誤數據不丟棄,重傳數據與錯誤數據合併;但不同的是第三類HARQ重傳的數據具有自解碼功能,有原始數據,也有冗餘數據。

第三類HARQ又分爲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每次重傳的冗餘版本完全一樣,叫做Chase合併(Chase Combining,CC)技術;第二種是每次重傳的冗餘版本不一樣,叫做部分增量冗餘(部分IR)的合併技術。

LTE中使用的HARQ合併技術有:Chase合併(CC)和增量冗餘(IR)。

Chase合併技術,重發原始數據和相同版本的冗餘編碼數據,提高正確解碼的概率;

增量冗餘(IR),逐步發送不同的冗餘版本,降低信道編碼速率(對應於低階的冗餘編碼版本),提高編碼增益。

當數據速率較高的時候一般使用不能自解碼的第二類HARQ;速率較低時可使用自解碼的Chase合併或部分增量冗餘技術。


7.4 LTE HARQ過程

LTE中,下行採用異步的自適應HARQ,上行採用同步HARQ。異步是指重傳時間間隔不固定,同步指預定義的固定重傳時間間隔。

對於單個HARQ進程來說,採用的是停止等待重傳機制,1個數據包發送出去以後,等待ACK/NACK,如果出錯則需要重傳,直到數據包被正確接收或者超出最大重傳次數被丟棄。下行HARQ過程如圖所示。

在上行HARQ中,終端按照基站側指示的上行資源調度方式,發送上行數據;基站接收後,在PHICH中反饋ACK/NACK。若反饋ACK,基站繼續給終端發送上行資源調度信息,終端繼續發送新數據;如果反饋NACK,終端則進行數據重傳,過程如圖所示。


LTE中允許多個HARQ進程並行發送。並行發送的HARQ進程數取決於一個HARQ進程的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時間)。對於FDD來說,服務小區最多有8個下行HARQ進程;對於TDD,服務小區的HARQ最多的進程數目取決於上、下行時隙配比。

原文:https://blog.csdn.net/jyqxerxes/article/details/7906822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