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夢想成真:SpaceX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不僅是SpaceX的一大步,更是全球航天發展史的一大步。

當地時間5月30號下午3點22分,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點22分,由埃隆·馬斯克創辦的航天公司SpaceX執行的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圓滿完成,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載人“龍”飛船以及參與此次飛行的兩名宇航員:鮑勃·貝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平安送上了太空。

image

發射成功

升空畫面

進入既定軌道

一級火箭完成回收

載人“龍”飛船完成分離

出師不利,首次發射受天氣影響取消

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名爲“Demo-2”,原計劃於2019年執行,但期間遭遇了很多挫折,因此推遲到今年執行,並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5月27日早9:00(北京時間5月27日晚21:00)執行。

可是在發射當天,當距離發射時間僅剩不到17分鐘的時候,航天中心傳來消息:由於氣候條件不利於發射,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取消,推遲至5月30日再進行,約40分鐘後,宇航員平安從航天飛船中撤出。

image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兩天後發生的一件事令整場發射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地時間5月29號下午1點49分,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Boca Chica的SpaceX測試場,一艘參與發射測試的星際飛船——SN4原型機,在測試中發生了爆炸:

image

據瞭解,這是SpaceX的Starship火箭的第四架原型機,馬斯克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SpaceX計劃暫停Starship的開發,將專注於其首次載人飛行。

此次事件發生後,載人火箭的質量一度遭受質疑,媒體更是猜測本已經推遲了一次的載人航天任務會受到影響再度推遲。

不過,好在本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馬斯克想必更是鬆了一口氣。

馬斯克18年載人航天夢圓滿完成

爲了這次的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馬斯克翹首等待了18年。

2002年,埃隆馬斯克創辦SpaceX的時候曾定下目標: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當時幾乎沒人相信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公司,更別說公司的創始人又是一個敢隨便誇下海口的“瘋子”。在那個商業航天並不被看好的時代,SpaceX頂着巨大的壓力成立了。

在成立之初,馬斯克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公司打造便宜實用的火箭。經過他的計算,自行生產85%的發射設備及軟件模塊,SpaceX能將火箭發射價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擁有70%毛利率。

當他帶着這樣的想法去拉投資的時候,投資人更加確定這人就是個“瘋子”,本着“便宜沒好貨”的原則,這家公司能造出來火箭那真的是見了鬼了。

沒辦法,馬斯克只好自掏腰包造火箭。2006年,SpaceX研製的“獵鷹1號”火箭嘗試發射,一直到2008年9月28日,經歷了三次失敗發射後,獵鷹1號第四次嘗試才終於成功,成爲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入軌的私人開發液態燃料運載火箭。

image

此後,獵鷹系列火箭更是多次執行NASA官方的發射任務。2010年6月4日,獵鷹9號火箭1.0版第一次嘗試發射獲得成功。2012年5月22日,獵鷹9號進行第三次任務,首次將私營航天器送入軌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而馬斯克本人更加醉心於火箭研發,提出了火箭回收的計劃。但是 2015 年和 2016 年兩次連續的爆炸事故,讓公司的發展陷入困頓。尤其是 2016 年 9 月 1 日公司獵鷹 9 火箭突如其來的驚天一炸,徹底把這個夢擊得粉碎,公司一夜之間再次跌下神壇。

一直到2018年2月6日,獵鷹重型火箭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更重要的是,兩個助推器在指定地點幾乎同時落地,完成回收工作。

image

截止2018年3月,SpaceX已經進行了超過100次發射任務,合同收入約120億美元。

但是馬斯克的野心不止於此,載人航天,把人送上火星纔是他的終極目標。2017年,國際宇航大會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舉行,馬斯克在會上宣佈,SpaceX計劃建造大型航天器前往火星。他表示,2020年將使用大獵鷹火箭運送兩艘無人貨源飛船至火星。SpaceX Dragon 2就是爲了完成這一目標而誕生的。

image

載人“龍”飛船建立在SpaceX的貨運“龍”飛船的基礎上,但兩者之間存在重大差異。載人“龍”飛船有7個座位、3個窗戶(供航天員們欣賞沿途風景)、一個可顯示飛船狀態實時信息的觸摸屏,另外內部溫度控制在舒適宜人的18.3℃到26.7℃之間。

此外,飛船還配備八個“超級天龍座”(SuperDraco)逃生引擎,可在發射出現緊急情況時使飛船脫離危險。

對於SpaceX來說,他們給這次艱難的考驗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對於馬斯克來說,他的“火星移民計劃”可能離實現更近了一步;對於整個航天發展史來說,商業載人航天的想法正在逐漸成爲現實。

里程碑:商業航天邁出重要一步

2004年的情況爲例,美國商業航天產業直接經濟影響超過166億美元、間接經濟影響超過463億美元、衍生影響超過350億美元。——《美國商業航天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分析》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裏,航天一直是國家級別的項目,也只能有擁有資質的國家機構來研發與執行。大洋彼岸的美國率先打破了這一傳統的觀念。

從1985年到1988年10月間,航天飛機的發射價格增加了85%,即每次發射費用飆升到9000萬美元。這筆花費完全違背了NASA最初設計航天飛機的預算,也違背了可回收技術是爲了節省發射成本的初衷。

不能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又沒有大量資金用於航天科技投入,NASA必須要尋找其他的途徑實現航天探索——競價招標。

2008年,NASA啓動了“商業軌道運輸服務”項目,旨在爲國際空間站發展商業補給服務。經過招標,NASA最終選擇了兩家創新能力強的私企,運送貨物到國際空間站。

這兩傢俬企中的一家就是Space X。

這是美國太空探索戰略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轉型。私營公司成爲了研發製造航天運載器的主力,NASA則扮演“甲方”的角色。美國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從火箭到飛船,甚至防熱層均由商業公司製造,載人登月計劃:指令艙、服務艙、登月艇和月球車都是通過招標由商業公司完成。

從此刻起,商業航天正式走入了人們的視線:“原來航天這樣巨大的工程,也可以由私人企業來完成。”

但是在今天這場載人航天發射圓滿成功以前,商業航天都只停留在貨運層面,依靠商業公司的飛船載人上太空,在整個航天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因此,SpaceX此次的成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當然,商業航天在中國也正處在發展的萌芽期。

比如2014年初成立的翎客航天公司,被譽爲“中國版Space X”,創立半年估值一億。這是國內首家從事航天系統產品研發製造及商業發射服務的民營公司,目前已完成多款火箭發動機研製及試驗箭發射。

image

2019年8月,翎客航天在中國青海冷湖火箭發射基地,完成第三次可回收火箭試驗。本次試驗的火箭是翎客航天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可回收火箭,代號RLV-T5,是目前國內體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可回收火箭。

但是,中國商業航天的短板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國航天產業總體上仍具有較強的軍用背景,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組成了我國航天工業的主體,而商業航天領域幾乎沒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有經驗的航天工程師也主要集中在國家隊,因此,我國商業航天想要走在全球前列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結 語

此次SpaceX載人火箭的成功發射,給了全球航天人一針強心劑,也給了商業航天一個新的起點,相信有了更多“新鮮血液”的加入,航天產業的發展可以再上層樓。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什麼時候能夠實現還不得而知,但是有了這一次的成功爲基礎,夢想的實現或許就在不遠處。

參考鏈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paceX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9-03/09/c_1124211782.htm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5%86%E4%B8%9A%E8%88%AA%E5%A4%A9/1950996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