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新時代軟件測試人員的工作之道(一)之一個故事

根據記載,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魏王不解地說:“那麼爲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爲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竈,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防病治病於未發、始發之時,待苗頭尚在萌芽或剛剛嶄露,便毫不留情斬草除根,效果最佳,否則,及至東窗事發後方動手術、下猛藥懲戒、挽救,儘管對他人是一種最好的警戒,但對一些滑到深淵的個人來說,追悔方已遲矣。這個道理用在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件事情上都很適宜。

放在軟件工程領域同樣如此,而且隨着項目的推進,越是往後,修復一個bug的成本呈指數倍的上漲,有數據表明在項目發佈後發現和修復Bug的成本是需求和設計階段所需的一百倍! 來自網上的一張圖足以支持這一論點:



只不過它缺少了前期需求調研及評審階段,而這一階段卻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它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後面所有的勞動是否有意義。所以這一階段調研需求和需求評審可想而知其重要性,那麼對於需求漏洞和需求缺陷如果發生了,也可想而知如要修復所帶來的成本有多麼大。最關鍵一點就是如果市面上又不止這一款產品,那麼用戶是有選擇餘地的,如果用戶被競爭對手搶走,重新召回用戶是多麼困難,而且如果錯過了關鍵的時間點,可能競爭對手早已把自己甩了不知多少條街了。

關於新時代軟件測試人員如何提前介入項目,又如何有效的推進產品快速迭代同時又保證高質量,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說說我們所做的嘗試和思考。

文章同步發佈在我的個人博客:www.oktest.me上,同時收錄全網海量測試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