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我的大學,在人間1

本科篇

本人男,1995年生人,如今已是23歲,本科就讀於某985大學的某個校區(爲了不給母校丟人,就不貼出來了),曾經以爲自己學校很牛,總是自認爲高不少人一等。一直到了本科畢業找工作和考研調劑,才發現,人家很多根本不拿你當985來看。甚至於會問你一句是不是本科呀。
  
  一個是很氣憤,氣氛自己很久以來的堅持彷彿變的一文不值;再一個更多的是苦於自己的能力不夠看。別人比你牛,虐你就是沒有脾氣。
  
  畢竟,本科自己過的這麼開心,玩的這麼爽,浪費了這麼多的時間,自己過的比別人難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個時候,不知道爲什麼,聽不進去前人的勸告,總是認爲學生工作鍛鍊能力之類的很重要。參加了很多的活動,誠然,這對於鍛鍊能力是有幫助的,但是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或者說對於其他專業也是)來說,本科階段最重要的永遠是學習,是成績,是編程能力和算法能力
  
  學習好了,成績高了,可以保研,可以出國,可以繼續深造,選擇總比考研來得多(考過研的人會知道一個現象,好學校的好的導師,牛逼的實驗室,考研是進不去的,永遠都是被保研的名額佔滿了,或許會有特殊情況,但是也總是特殊情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命好的 lucky dog)。
  
  而編程能力強了,算法能力強了,可以在學生期間很早的樹立起大神的形象,樹立起自己對於這門學科的自信,而自信更容易產生成果,成果再次激發興趣,便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後可以進入大廠實習工作,喜提offer,走上人生巔峯,迎娶白富美。
  
  我自己有這樣的一個理論,提出來僅供參考,滾雪球理論,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站在雪山頂上,在同一起跑線,然後同時開始捏雪球:

  1. 但是有的人捏的很認真,捏的很實誠;

  2. 有的人捏的很鬆,不成團;

  3. 有的人乾脆趴在地上,四仰八叉,並沒有捏;

然後就放在雪地上開始滾

  1. 第一類人很輕鬆就滾起來了,然後越滾越大,後面都不用自己推了;

  2. 第二類人放在地上可能就散了,然後加油用了把力氣,雪球成型了,雖然慢了一步,但還是能滾起來,緊隨其後;

  3. 而第三種就厲害了,看到別人的雪球都好大了,看了看自己手裏的雪,心想,反正我現在開始也跟不上了,而且看人家滾的有點辛苦,一番猶豫,再一拍大腿然後就開始直接放棄了,在地上自顧自玩的很開心,甚至湊起來幾個人打一盤LOL。

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或者說特指大一,上的都是基礎課,是一個對學科剛開始瞭解的過程,這個時候很多東西都很簡單,爲了培養我們的樂趣,但是並不是一點難度也沒有,也是需要認真和努力的,這個時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山頂上捏雪球的過程了。

但是呢,作爲剛從高中緊張的學習中解脫出來的我們,我記得很清楚一件事,在大一的十一小長假之前,也就是拋開軍訓的10天,上課的20天裏面,每節工數課都是找不到位置的那種,每天都要去搶位置,八點上課七點就在門外邊排隊,甚至演變出了宿舍裏出一個人六點多就去佔位置,甚至還曾經爲此引發過不愉快。旁邊的學長都滿臉好奇(對,只有學長,沒有學姐,沒有!沒有!啊啊啊啊啊啊!!!!沒有學姐!!!!),滿臉看傻子的模樣。
  
  然後就到了十一假後,忽然的一下子,基本上沒有人排隊了,也沒有人搶前排了,彷彿大多數人看開了,都統一的開始放浪了,而這個時候放鬆下來的我,還會時常對我自己發出錐心三問…時不時問我自己,每天看看小說,不好麼?睡個懶覺,不好麼?去了教室,聽麼?內心深處有個聲音愧疚中還帶有一絲豁達的回答我:好~ 好~ 不聽~…那還去個鬼吆,拋給對鋪的兄弟一個曖昧的眼神,然後…又開了一局遊戲,相約在召喚師峽谷。
  
  奧~對了,13-14年,是科技飛速發展的一個時間,13年剛入學的時候最火的手機就是iPhone5了,後面小米3和魅族max3也曾經引領了一個潮流,現在估計都是Xs了。
  
  那個時候定外賣都是打電話訂,都是貨到付款。然後突然之間,餓了麼和美團就火起來了,價格戰,貼海報,學校裏隨處可見,現在的孩子們沒有福氣(我姑且把這個說成是福氣吧),兩家爲了佔有市場玩命減錢,我們每天中午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開兩個APP,比較各家哪個活動大,哪個便宜,哪個又減錢了(所以說貨比三家是有道理的,選考研學校也是這樣!!!!)。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是真的很便宜。
  
  然後宿舍四個人都訂好,然後。。。對的,然後就又開了一局遊戲,假如有個人不玩遊戲的話,接下里的對話就是這樣的:
  
  “那個誰?我這推塔呢,走不開,你給我拿個外賣!”
  
  “還有我的!”
  
  “還有我的,謝謝羣哥
  
  那個場景,活脫脫三個等待投喂的咾(lao)咾(lao)(就是豬的意思),看到他們白白胖胖的樣子,emmmm,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後來,爲了給拿飯的兄弟減輕任務量,都會儘可能的買在一家。還要感謝我們的寢室在一樓。不費勁,要不然別說是兄弟了,就是你爸爸我也不理你了。
  
  而我,就是那個不玩遊戲,給他們拿了三年外賣的他們的爸爸,至於爲什麼是三年,不是因爲我們是專科,而是因爲我們大四要麼考研,要麼要出去實習。因此,我們四個人也就分開了兩撥,兩個工作兩個讀研。
  
  當然,我要是不在寢室的話,就會看到一個人穿着拖鞋,凌亂着頭髮,嗖嗖嗖的跑出去拿飯,嗖嗖嗖的又跑回來。
  
  現在的我們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蘇州,一個在深圳,一個在合肥,我作爲混的最差的那個人,表示很是難過,一個人的時候還會總是懷念那個四年,年少無知,天天也不知道爲啥就傻敷敷的很開心。
  
  那個時候的我,也曾經奮鬥過很多的時間,也有過成果,怎麼可能一直在玩;但是總是有一種想法就是做的遠遠不夠好,不好意思與他人宣,總是不想去說自己的所謂的小成績總是想批判自己做的不好的,差勁的地方,這會讓我更加的心安理得。
  
  不管怎麼說,過去的都過去了,人總是要向前看的,沿途的未知的風光,纔是最美麗的,或者說是最期待的
  
  我曾經也會覺着自己安於現狀,不喜變化,後來我發現那是我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明確的方向,又或者說沒有被現實扼住喉嚨,喘不上氣來。本科也見過徹底放棄的同志,中途退學有之;降級有之;降級再退學亦有之;掛科無法按時領畢業證只能延期的也有不少。當時曾經慶幸自己沒有這樣的自暴自棄。
  
  當我開始看到別人越來越大的雪球,看着自己手裏鬆散的雪片,我不是在發呆,而是試着捏實誠的時候,就是進步了。

努力從來都不晚,如果現在的你是剛入學,希望你一開始就很努力,做到領先別人。如果你已經虛度了一些時光,希望你別放棄,趕緊坐起來,拍拍屁股上的土,擼起袖子加油幹。只有學到自己手上的,纔是自己的,自己的未來是要由自己來把握的。

以後你真的會發現一句真理,別人只會同情你,沒辦法幫助你。別人只能在有閒工夫時擡你一下,卻沒時間一直推着你上岸。自己纔是自己最大的救星。
  
  恩,本科的時候也認識很多的大牛,最後找的工作都很好,研究生就讀的學校,實驗室等都很優秀,畢業的時候是有些尷尬的,看着人家的錄取通知書,offer,看看自己那慘淡的信封,我不想強詞奪理說什麼都差不多,比不上就是比不上,從資源到名氣到未來的發展,就是落後了,不過後悔沒什麼用,自己沒人家那麼努力,也就沒有資格去得到人家的榮耀。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既然認識到了,就加油追趕,只要比現在的自己好了,未來可能月薪就能多幾K,甚至10K塊,可能就可以去原來嚮往但是恐懼房價的大城市,雖然還是很辛苦,但是進步總是欣喜的
  
  不要聽太多的毒雞湯,什麼再努力也買不起房,在小縣城裏窩着很舒服之類的話,那都是些心思歹毒的人用來麻痹你的話。他們自己不努力,也見不得別人努力(人各有志,我並不是說那種生活方式不好,但是,千萬不要因爲害怕而選擇了將就,不要因爲不努力而選擇了將就,不要因爲自己將就了求個心態平衡就想讓更多的人和自己一樣這種思想,只能說是非常的歹毒了。
  
  說了這麼多,本來是打算悔過一下自己的過去的,卻沒想到寫成了勸告文。真的希望未來的自己不會爲如今的自己的不努力而感到懊悔,不會對自己說“當初要是再努力一點,那我本可以收到這個大廠的special offer的”(飄了飄了,姑且算我立個flag,人嘛,總要有些夢想的嘛~)。
  
  同時,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抓緊時間努力吧。時間真的很緊張,不要爲一些不重要的事耽誤自己的寶貴的青春。
  
  咳咳,本科期間做的不夠好,所以我決定在研究生期間發憤圖強,努力學習。補一下自己原來欠下的債。**有句話說的還是比較好的,過去的 已經發生了的,沒辦法改變的東西,永遠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永遠是今天和明天。**但是,不得不說,我是個屬黃瓜的那種性格,不拍不成席。
  
  比較好運的是,我碰上了非常nice的師兄,日常苦我心智,勞我筋骨,餓我體膚,空乏我身。emmmmm,痛並快樂着。最近正值他們找工作的時候,我有了很多的感慨。接下來還會在寫寫研究生期間的悔過和體悟,雖然也有悔過,不過捫心自問,比本科強了不少的 QAQ~,寫寫考研調劑的經歷,寫寫未來的期許。
  
  雖然可能也沒啥人看,但是還是想說一句,敬請期待~
  
   最後的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未來可期,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