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之二窗戶上的洞

作者:範軍 (Frank Fan)新浪微博:@frankfan7

工作努力遭批評?

最近忙着給一家公司作項目,每天在在客戶辦公室上班。我做IT諮詢在客戶所在地辦公是再自然不過了,不同行業和規模的公司都見過不少。可這次卻是很特別的一次經歷。

第一天就被叫去參加一個每月都舉行的安全會議。我很納悶,我是來幫你們短期幹活的,每一分鐘你們都要付錢的。這種會我有必要參加麼?被告知這是每個人必須參加的,要簽到,要談感想。會議有公司最高主管主持,先播放了一段視頻,介紹直升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安全隱患最大,以及如何預防等等。因爲是能源公司,能夠理解這還是有點關係的。可在會的都是坐辦公室的啊。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談工傷的指標,以及個人體會等等。

接下來的幾天我在忙着做了兩個整天的Online Course,基本上是公司政策,安全以及健康工作習慣等等。我心裏這個着急啊,本來整個項目的時間不長,怎麼就需要在這方面花這麼長時間?

好不容易正經幹活了,我自然的努力把進度趕出來。一天大領導走進我的辦公室,與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拉拉家常,說說天氣。末了話鋒一轉委婉的說,我給團隊的指標扯了後退。我心裏不由一緊。原來最近的報告顯示我在工作期間休息次數太少,可能會影響到我的個人健康。當然因爲我是新來乍到,以後注意就行了。原來我的電腦預裝了提醒我休息的軟件,但很多次看到提示我沒有休息。因爲工作努力受批評,工作這麼多年還是第一遭。

破窗戶理論


在一次例行的安全會議上,該公司的一位主管講了著名的破窗戶理論(Broken Window Theory)

該理論早在1982年由社會學家提出,並且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在街頭並排停放着兩輛汽車。其中一輛的窗戶玻璃有個不算太大的洞,另一輛則完好。在很短的時間內,那輛窗戶有洞的車連續被不同的人破壞,車內物品也被洗劫一空。而旁邊的那輛車則24小時內都完好無損。主持實驗的人員故意把那輛好車的車窗打破,之後的2小時內這輛車也經歷了同樣的厄運。該理論在很多其他場合也被驗證過。一幢房屋如果有破窗戶的話,被盜竊的機率相比較會高出很多。

紐約曾經的犯罪率居高不下,通過整治地鐵塗鴉和秩序,很有效的產生了一連串的積極效果,從而把犯罪率降低到歷史最低。

IT環境中的破洞

爲什麼客戶這麼重視安全?甚至對辦公室內人員的工作習慣的細節都嚴格要求。在客戶辦公室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慢慢理解了。

因爲對於能源產業來講,安全隱患直接導致工傷,甚至重大的經濟損失。從上至下貫徹安全意識,其實就是培養一種習慣。對於看似細微的安全隱患,其實就好比窗戶上的洞。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更正,將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往往是決策的制定者,直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和習慣,就顯得格外重要。

由此我想到了IT環境,窗戶上的洞意味着什麼呢?可能是一個補丁沒有及時更新,忽略了一個必要的步驟,文檔上的一些疏忽和遺漏,工作上的一點馬虎和大意。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問題,很可能造成後續的連鎖反應。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個成功的IT系統往往需要多少人對細節的精益求精,以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對於失敗的的IT系統,有的時候看上去每一個問題好像都不是致命傷,可小問題不解決,正如窗戶上的洞,會直接間接導致一系列的問題,以至於積重難返。

小結:

窗戶破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補上。把小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糾正,可能避免以後的大麻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