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基礎實驗2——數據庫的管理

一、實驗目的

1、掌握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對數據庫的創建、修改、刪除、備份和恢復

2、掌握使用T-SQL語句實現對數據庫的對數據庫的創建、修改、刪除、備份和恢復

 

二、實驗內容、方法、步驟、結果與分析

實驗內容:

1、在D盤根目錄下建立兩個文件夾sql_data和sql_log。打開SQL Server ManagementStudio,注意選擇所連接的SQL Server爲用戶自己的機器,連接使用“Windows身份驗證”。用CREATE DATABASE語句按以下要求在本地SQL Server下建立數據庫。

數據庫名稱——mydb1

主數據文件邏輯名稱——f1

主數據文件物理名稱——D:\sql_data\f1.mdf

初始大小——2MB;最大尺寸——無限大;增長速度——5%

次數據文件邏輯名稱——f2

次數據文件物理名稱——D:\sql_datal2.ndf

初始大小——3MB;最大尺寸——20MB;增長速度——2MB

事務日誌文件邏輯名稱——lg1

事務日誌文件物理名稱D:\sql_log\lg1.df

初始大小——1MB;最大尺寸——10MB;增長速度——1MB

調試運行成功後,在SQL Sever Management Studio中找到所加你的數據庫,打開其屬性窗口,觀察所建數據庫的屬性是否和以上要求一致。確定正確後記錄下所用的CREATE DATABASE語句。

方法:

Use master

/*創建mydb1數據庫*/

CREATE DATABASE mydb1

/*創建主文件組中的文件,有且只有一個主文件組*/

ON PRIMARY

(NAME=f1,

FILENAME='D:\sql_data\f1.mdf',

SIZE=3,

MAXSIZE=unlimited,

FILEGROWTH=5%),

(NAME=f2,

/*創建次文件*/

FILENAME='D:\sql_data\f2.ndf',

SIZE=3,

MAXSIZE=200,

FILEGROWTH=2)

/*創建日誌文件*/

LOG ON

(NAME=lg1,

FILENAME='D:\sql_log\lg.ldf',

SIZE=3,

MAXSIZE=10,

FILEGROWTH=1)

步驟及結果:

分析:

使用CREATE DATABASE語句創建數據庫,文件組中文件屬性包括文件名(邏輯名和物理名)、初始大小、上限大小、增長速度。

 

實驗內容:

2、使用圖形用戶界面工具刪除以上建立的數據庫,再使用圖形用戶界面工具按以上要求建立數據庫。

步驟及結果: 

分析:

使用圖形用戶界面新建數據庫時要注意數據庫文件的路徑即其物理名稱。

 

實驗內容:

3、用ALTER DATABASE語句完成以下操作。

(1)向第2題創建的mydb1數據庫的primary文件組中添加以下文件。

次數據文件邏輯名稱——f3

次數據文件物理名稱——D:\sql_data\f3.ndf

 

初始大小——2MB;最大尺寸——5MB;增長速度——1MB

(2)修改以上生成的數據庫文件f3,使其初始大小爲3MB,最大尺寸爲10MB。

(3)將數據庫名稱mydb1修改成mydb2。

 

方法:

Use master

/*對mydb1數據庫進行更改*/

/*在primary文件組中新建一個f3文件*/

ALTER DATABASE mydb1

ADD FILE

(NAME=f3,

FILENAME='D:\sql_data\f3.ndf',

SIZE=3,

MAXSIZE=5,

FILEGROWTH=1)

/*修改f3文件的初始大小*/

ALTER DATABASE mydb1

MODIFY FILE

(NAME=f3,

SIZE=5)

/*修改f3文件的最終大小*/

ALTER DATABASE mydb1

MODIFY FILE

(NAME=f3,

MAXSIZE=10)

/*修改該數據庫名稱爲mydb2*/

ALTER DATABASE mydb1

MODIFY NAME=mydb2

步驟及結果:

分析:

使用ALTER DATABASE語句對數據庫屬性進行更改,每更改一次都需要使用該語句。

 

實驗內容:

4、創建備份設備。

*(1)在D盤建立文件夾mybackup1和mybackup2。

*(2)打開SQL ServerManagement Studio,使用圖形界面工具創建備份設備mycopy1,該設備使用文件夾mybackup1,指定文件名爲mydb1.bak。

(3)使用系統存儲過程sp_addumpdevice創建備份設備mycopy2,該設備使用文件夾mybackuo2,指定文件名爲mydb2.bak。

方法及步驟及結果:

(1)步驟及結果:

(2)步驟及結果:

(3)方法:

Use master

/*指定設備類型爲disk*/

/*其次分別爲邏輯名稱和物理名稱*/

EXEC sp_addumpdevice@devtype='disk',

                 @logicalname='mycopy2',

                 @physicalname='D:\mybackup2\mydb2.bak'

步驟及結果:

分析:

對於備份設備新建的實現:

A、使用圖形用戶界面時:通過:展開“服務器對象”->右擊“備份設備”->“新建備份設備”實現對;

B、使用SQL語句時:通過EXEC sp_addumpdevice語句實現,其中須指明設備類型、設備邏輯以及物理名稱。

 

實驗內容:

5、數據庫的完全備份和還原

按以下要求完成各步操作,將完成各題功能的Transact SOL語句記錄在作業紙上(或保存到自備的移動存儲器上)。打*號的題目不使用Tansat-SQL語句,無須記錄。

*(1)使用圖形界面工具將數據庫mydb2完全備份到設備mycopy2中。

*(2)用圖形界面工具將mycopy2中的數據庫還原爲另一個數據庫, 命名爲mydbl。(注意修改數據庫的物理文件名爲新的文件名)

(3)用BACKUP DATABASE語句將數據庫mydbl完全備份到設備mycopy1中。

(4)用RESTORE DATABASE語句將mycopy1中的數據還原爲另一數據庫mydb3。(注意修改數據庫的物理文件名爲新的文件名)

(5)用DROP DATABASE刪除數據庫mydb2和mydb3。

*(6)使用圖形界面工具刪除數據庫mydb1。

 

步驟及結果:

(1)步驟及結果:

(2)步驟及結果:

(3)方法:

Use master

/*使用BACKUP DATABASE語句將mydb1數據庫完全備份*/

BACKUP DATABASE mydb1

TO mycopy1

WITH

NAME='mydb1備份',

DESCRIPTION='完全備份'

步驟及結果:

(4)方法:

Use master

/*將備份設備mycopy1的數據還原到新的一個數據庫mydb3中*/

RESTORE DATABASE mydb3

FROM mycopy1

WITH

MOVE 'f1' TO'D:\sql_data\f1.mdf',

MOVE 'f2' TO'D:\sql_log\f2.ldf',

MOVE 'f3' TO'D:\sql_data\f3.ndf',

RECOVERY

步驟及結果:

(5)方法:

Use master

/*使用DROP DATABASE語句刪除數據庫*/

DROP DATABASE mydb2,mydb3

步驟及結果:

(6)步驟及結果:

分析:

A、使用圖形用戶界面備份數據庫時:通過:展開“服務器對象”->右擊“數據名稱”->選擇“備份目標”;

B、數據庫還原前建議把該數據庫權限設置爲“單個用戶”;

C、SQL中使用BACKUP DATABASE語句實現對數據庫的備份;使用RESTOREDATABASE語句實現對數據庫的還原。

D、對於數據庫的刪除可以通過圖形用戶界面實現,也可以通過DROP DATABASE“SQL”語句進行刪除。

 

 三、實驗小結【對自己而言,通過實驗學到的關鍵技術方法】

1、數據庫文件組包括主、次以及日誌文件組;

2、其中每個數據庫只可以有一個主文件組,其包含了所有的系統表;次文件組是用戶自定義的文件組;日誌文件組用來存放存儲數據庫的更新情況等日誌信息;

3、一些數據庫操縱既可以通過SQL語句去實現,又可以通過GUI圖形用戶界面去實現;

4、自2008SQL編譯器開始文件初始大小最小爲3M;

5、有關數據庫的操作都時刻聯繫着相關文件。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幸福之人關注理工科日記

獲取原文文檔請關注“理工科日記”,回覆數據庫獲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