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便讀了大學,脆弱時也依然需要父母親人的體貼和撫慰

一晃兒大侄女開學兩個月了,期間有過幾次交流,感覺一切都還不錯,就沒太過關注她。

前兩天聽媽媽說,她高燒了,還打了點滴,爲此囑咐她兩句,問問退燒了嗎,儘量不要輸液。

回覆說退燒了,我也就沒往心裏去。週末我又不放心地問詢,說是又燒了。詳細問了情況,體育課後睡了一覺,醒來就發燒了。我推測她是運動後着涼了。說是吃了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脖子上淋巴還有點疼。我叫她喫上抗病毒的蒲地藍,又擔心兩種藥有反應,不敢讓她喫,問了幾個做醫生的同學、朋友,時間太晚,不敢電話打擾,發了微信,也沒回。估計是太晚了,問了度娘說是可以同用,叮囑侄女可以喫點蒲地藍。

第二天醒來問她怎麼樣?說是退燒了。叮囑她再堅持喫兩天,看到同學的回覆可以喫上蒲地藍,告訴她堅持服用。

上午11點多,侄女說她渾身癢癢,我擔心她過敏了,估計是阿莫西林過敏。趕緊叫她別再喫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心裏也一直擔心。她也沒有回覆我,更加着急。想起同去的老鄉朋友,和侄女大學一個學校的同鄉媽媽,拜託她微信聯繫女兒幫忙看看侄女到底怎麼回事,順便給我回個電話。

有老鄉就是好,幾分鐘的空兒,侄女就回微信了,她說剛剛睡着了。這下心裏就踏實多了。

誰知週一又燒了,這下可真急壞了我!告訴侄女趕緊去醫院檢查,驗一下血好對症下藥。別耽誤着。

侄女說那邊的課也很重要,耽誤課時,會影響將來的學分。她說等到中午下課再去。我叮囑她找個同學陪同,她說同學們都很忙。功課很重要,這我能理解。

於是這樣就徒增了家裏的擔憂,尤其是離家千里,交通不便,又不能在身邊照看,一切都得自己摸索處理。這就需要學生自身掌控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那麼,大學裏怎樣安排好學習和生活,少走彎路,少讓父母牽掛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一、學會適應學校的環境,安排好衣食住行基本就適應了。隨着氣溫的變化,注意加減衣服,尤其是晝夜溫差大的時候,更要掌控好;飲食方面,儘量改掉自己的挑食毛病,什麼菜都試着喫,保證飲食多樣性,全面攝取營養;適應集體生活,和同學們搞好關係,特別是同寢室的同學更要相處好,保持和諧的氣氛,團結友愛;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事一定要結伴出行,確保出現安全。

二、重新認識自己,推介自己。步入新學校,適應新環境,一切都是全新的開始。以新姿態、新形象,融入到學習生活中。不斷嘗試着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大學就像是生命的第二大熔爐,你想成爲什麼樣就是什麼樣,要以積極的心態,十足的幹勁,開啓大學生活的新篇章。

三、搞好學業規劃。大學相對高中會輕鬆一些,但要掌握好度,不能徹底放鬆。要試着培養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深入鑽研,打好基礎,提升專業水準。同時做好讀研的準備,給自己一個挑戰的機會。

四、參與社團建設,豐富大學生活。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加入喜歡的社團,爲社團建設出策獻計,真正體現自身的價值。

作爲家長也要與孩子保持好聯繫,做好孩子堅強的後盾。雖說孩子已成人,但他有一個角色轉換的過程,尤其是大一新生階段,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引導。作爲父母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保持聯繫,定時互動溝通,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掌握孩子的作息時間,在晚上自習後,或者週末與孩子互動,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學習動態,隨時給孩子排解不良情緒,鼓勵孩子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二、父母利用假期看望孩子,沒有時間又太遠,父母要郵寄一些孩子喜歡喫的東西,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有些孩子學校學習緊張,購物又不方便,或者孩子不捨得買東西,家長偶爾給孩子寄些東西,孩子會有一種幸福感和喜悅感。

三、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繫互動。在孩子遇到難題時,或一時聯繫不上時都可以找家長朋友幫忙,搭建好互動平臺很重要。

四、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繫互動。這一天如果能做到就更好了。隨時掌握孩子的情況。

總結通過這次侄女生病,我感覺對她的關心太少,認爲她長大了,獨立了。其實孩子平時健健康康的,不鬧毛病,一切都還好過,如果一旦有個頭疼腦熱的,孩子就會想家,想親人。我們也都從年輕的時候過來的,也深有感觸,對待我們的孩子不能疏忽大意,時刻要關心惦記他們,時刻準備好,爲他們減輕後顧之憂。

當然在孩子們一切順利時,他們自然不需要我們這跟柺杖,甚至煩我們嘮叨。作爲父母我們自然是希望孩子們早早獨立,練就本領,在人生的航船上行駛的更穩、更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