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 TS 38.202 物理層提供的服務

1. 物理層的服務和功能

物理層可以向更高的層提供數據傳輸服務,通過使用經過MAC子層的傳輸信道來訪問這些服務。傳輸塊(Transport Block,TB)被定義爲MAC層和物理層之間傳輸的數據。

爲了提供數據傳輸服務,物理層需要執行以下功能:

  • 傳輸信道上的錯誤檢測,並反饋給高層
  • 傳輸信道的前向糾錯(FEC)編解碼:這是一種信道編碼,發送端在發送數據時加入一定的冗餘信息,以便在出現誤碼的時候接收端可以直接進行糾錯,稱爲前向糾錯,FEC是一種前向糾錯算法
  • 混合自動重傳請求(ARQ)軟合併:自動重傳請求的意思是接收端根據FEC發現錯誤後,會通知發送端重傳,直到接收正確爲止;混合的概念就是接收端把收到的有錯的數據存儲在一個緩衝區(buffer),等到自動重傳後,會把他們合併在一起,更好的解析數據
  • 編碼傳輸信道到物理信道的速率匹配
  • 將編碼傳輸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
  • 物理信道的功率分配
  • 物理信道的調製和解調
  • 頻率和時間同步
  • 無線特性測量,並反饋給高層
  • 多輸入多輸出(MIMO)天線處理
  • 射頻處理

2. UE的物理層模型

2.1 上行共享信道(USCH)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1.上行鏈路共享信道傳輸的物理層模型

與物理層模型相關的信號處理步驟有:

  • 高層與物理層之間的數據傳輸
  • 循環冗餘檢驗(CRC)和傳輸塊錯誤指示
  • 前向糾錯和速率匹配
  • 數據調製
  • 到物理資源的映射
  • 多天線處理
  • 第1層控制和混合ARQ相關信號的支持

2.2 隨機接入信道(RACH)

RACH傳輸的物理層模型的特徵是物理隨機接入信道的前導格式,該格式由循環前綴、前導和保護時間組成,在保護時間內不傳輸任何內容。

2.3 下行共享信道(DSCH)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2.下行鏈路共享信道傳輸的物理層模型

2.4 廣播信道(BCH)

BCH傳輸的物理層模型以固定的預定義傳輸格式爲特徵。BCH每80ms有一個傳輸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3.廣播信道傳輸的物理層模型

2.5 尋呼信道(PCH)

尋呼信道(PCH)承載於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4.尋呼信道傳輸的物理層模型

3. 物理信道和物理信號的同時傳輸和接收

這一條款描述了UE根據功能和服務需求同時發送和接收多個物理通道和物理信號的要求。每個UE可以支持不同的傳輸類型(UL)或接收類型(DL),並且可以支持某些類型的結合(取決於UE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